深入探究区域定位的方法和技巧
2010-06-04孟东红
孟东红
区域定位是高考的重要考点。掌握区域定位的方法和技巧,能帮助考生提高解题的正确性,提高复习效率。
区域地理是高中地理学习的重要内容,在高考试题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区域地理学习的首要环节是区域定位,掌握区域定位的方法和技巧,是解开各类区域地理试题的钥匙,是学习区域地理的第一道门槛。
近十年来,各地高考试题中都有区域地理的内容。如何根据高考试题的特点进行区域定位?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如何快速有效的对繁多的区域地理进行复习,需要考生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笔者结合近十年各地高考试题,总结出了区域定位的一些方法和技巧。
一、 经纬线定位法:找点线
利用经纬线进行定位是近年来高考的重点。经纬线有无数条,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记住所有的地理事物的经纬度。这就需要我们在复习过程中有选择性掌握一些重点地理事物的经纬度。
1. 适当的强化记忆使经纬线定位法变得简明扼要。
利用经纬线进行定位时,有两种简便的方法:
一是用重要的经线和特殊的纬线记大洲的范围。如0°经线经过欧洲和非洲,非洲的南北两端都是地中海气候。大家都知道地中海气候的纬度范围是30度至40度之间。由此我们就可以记住非洲的大致纬度范围是35°N和35°S之间,而欧洲在非洲的北边,大致纬度范围是35°N和65°N之间。
二是用生活中的数字记重要的区域。如南亚(印度)是高考常见的考点,而南亚的经度范围在70°E至90°E之间,用“七不离八是印度”来记忆南亚的范围。季风区的纬度范围,平常很容易混肴,可画出大陆东岸气候类型图,15°N至25°N是热带季风气候,25°N至35°N是亚热带季风气候,35°N至50°N是温带季风气候。从此以后可以轻松记住季风气候的范围。
2. 适度的拓展巩固使经纬线定位法变得牢不可摧。
考生在了解了简便方法之后还要进行拓展和巩固。一要让考生自己找出确定其他几个大洲范围的简便方法,并与其他考生进行交流选出你最能接受的记忆方法。二要让考生自己以填绘地理空白图的形式进行巩固。要对10条重要的经线、5条特殊的纬线,进行重点复习,确定这15条线经过的地理事物(主要的大洲、重要的国家、主要地形区和主要的河流),从而对七大洲的地理事物有一个粗略的定位。
3. 适量的高考原题使经纬线定位法变得触手可及。
在复习经纬线定位法时,要配适量的高考原题从中体会高考中区域地理是如何进行定位的。
【典型例题】
1. (1) 图中A河名称为,
注入 ;
B河名称为,
注入 。
(2) A河流经的沙漠名称为 。由于该河下游河水流速 ,泥沙沉积在河口发育了 。
B河流经 盆地底部的河段,具有 价值;穿过峡谷的下游河段,水流湍急,具有丰富的
资源。
【思路解析】 这是一条用经纬线定位法确定图中区域的题目。根据图中给出的经线和纬线范围,经度向东数字增加,确定是东经度,数字范围在20°~40°之间,在0°经线的附近,赤道又穿过其中,确定是北非,后面的问题就很简单了。
区域地理题目中涉及的区域往往是经典的区域,从这一区域中还可以有那些题目可出,在最后冲刺阶段我们可以对经典的高考题进行变式,通过变式以区域带动整个地理的复习。
【变式】 (1) A地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
(2) 在A地修建水库对下游生态环境的影响:
。
(3) ①所在地的自然带是,它的分布主要体现了自然带分布的什么分异规律?
(4) B河所在地的植被是,目前在开发利用中存在哪些问题?它的不合理利用对全球可能产生的影响?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性。
二、 地理事物定位法:找典型
不同区域的地理特征不同。区域定位时常常利用区域地理环境的典型特征,如海陆轮廓的形状、地形起伏的特点、河流、湖泊、城市、人文建筑等进行定位,这就是地理事物定位法。在定位时一般按下列三个步骤来进行。
1. 从全局入手,确定区域的大致范围。
一般用经纬线定位法来确定。
2. 从典型特征入手,确定区域的准确范围。
这需要借助对区域地理事物的了解和分析的基础之上。如对我国进行定位,就要了解划分我国的两条最重要的线即110°E和34°N。34°N将我国分成南方与北方,110°E将我国分成东部与西部。而这两条线有个交点,大致在西安附近,所以陕西(西安)就是定位中国区域的典型;如在三大经济地带的定位中,以陕西的后背黄河为界划一竖线,该线以西是西部经济地带,以东是中部经济地带;在方位的定位中,以陕西为中心,若在陕西的东北就是东北和华北地区,在其西北就是西北地区,在其西南就是西南地区,在其东南就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
3. 从标志性地理事物入手,推测区域的相对位置。
区域的典型特征,往往通过一定的地理事物表现出来,这些地理事物就是标志性地理事物。很多时候可以通过区域的标志性地理事物推测区域的相对位置。如北方地区的典型特征是1月最低平均气温在0度以下,温度带为温带,典型的水果是苹果,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而我国的南方与北方比较起来是温度高、降水多、土壤呈酸性,典型的植物是柑橘和毛竹;华南地区热量充足、降水丰富,典型的植物是甘蔗等。在最后的高考复习中适当记住重点区域的标志性地理事物非常有利于区域定位。
【典型例题】
(1) 开垦P平原首先应该()
A. 引入灌溉水源 B. 增加土壤肥力
C. 平整土地 D. 排水
(2) 国家在P平原兴建了许多大规模机械化农场,从事商品粮生产。这里生产粮食,不利的自然条件主要是()
A. 热量条件 B. 土壤条件
C. 降水条件 D. 光照条件
【思路解析】 首先根据图中给出的经纬线进行区域大致定位,经度范围为130°E~135°E ,纬度范围为45°N~50°N为我国东北地区;然后根据图中的典型特征国界线和大面积的沼泽地确定为三江平原;最后明确三江平原特点是土壤肥沃、热量不足,确定农业生产的不利条件。
【变式】 (1) P地农业生产的特点,与美国的农业地域类型相比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2) 大面积开垦P平原可能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是,针对该环境问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3) 简述该区域的地形特征。
三、 形状轮廓定位法:找感觉
区域有一定的面积和形状,在区域定位的时候可以根据区域轮廓形状进行定位。此方法特别适用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和世界重要地区的定位。在定位的时候要做到以下两点:
1. 展开想象的翅膀认识区域的轮廓。
在对中国省级行政区定位时容易错位,往往张冠李戴。这时候就需要借助轮廓形状定位法。应用此方法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将想象力与区域特征结合起来。如内蒙古像一只“北方的狼”,黑龙江像一只可爱的“黑天鹅”,陕西像一个跪着的兵马俑,广东像被啃掉一口的鸡大腿,江苏像一只可爱的大象等。在复习中你可以对着中国政区图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把中国省级行政区进行轮廓形状定位,并与其他考生分享,既复习了区域地理,又解除了学习中的枯燥和疲劳。
2. 触类旁通以点带面进行区域定位。
并不是每一个省的轮廓都容易记忆,这时候就需要考生以点带面进行区域定位。如认识陕西省的轮廓之后,周围几个省的形状就不需要花太多的功夫记忆。只需要以陕西为中心向四面展开即可,可用“陕西头顶内蒙,坐着湖北,背靠山西和河南,手捧宁夏,脚踩四川和重庆”来巧妙记忆。
【典型例题】
1. 下图为“2000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口迁移示意图”。人口净迁入区是指迁入人口数大于迁出人口数的区域;反之,为人口净迁出区。读图回答下列试题。
(1)关于我国不同地区人口迁移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西南地区为人口净迁出区
B. 西北地区为人口净迁出区
C. 东南沿海地区为人口主要迁入区
D. 东北地区为人口主要迁出区
(2)主要因资源开发而引起人口净迁入的省级行政区有:()
A. 山西 B. 江苏
C. 新疆 D. 黑龙江
【思路解析】 这题主要考查考生的区域定位能力。运用地理事物定位法对我国进行区域定位,在中国省级行政区划图中找到陕西,以陕西为中心划分西南、西北、东南、东北;运用轮廓定位法确定因资源开发而引起人口净迁入的省级行政区为山西和新疆。
2.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依据居住环境、生态环境等14项指标,对我国200个城市2006年度宜居状况做了评估。下图中数字是前30名的城市在各省级行政区的分布个数。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前30名城市个数较多的省级行政区组合是()
A. 湘、粤、闽 B. 苏、皖、鄂
C. 京、辽、鲁 D. 沪、浙、赣
(2) 西北地区的城市未排入前30名,其主要限制因素可能是()
A. 自然条件 B. 旅游资源
C. 城市建筑 D. 生态环境
对于新增考点“中国省级行政区划”主要考查方位定位和中国省级行政区的定位,关于这部分内容考生在复习中不必去猜题和想题,只要熟悉中国的区域划分(如中国三大经济地带、中国三大自然带、和传统的西南、西北、东南、东北的划分)和中国省级行政区划就可,以不变应万变。
四、 相对位置定位法:找邻居
区域定位既要知道地理事物在图上的位置,还要知道该地理事物和周边相关事物的空间关系,这时就要运用相对位置定位法。运用相对位置定位法时,要以某一地理事物为中心,来确定周围的地理事物。如黄河以南是河南,以北是河北;太行山以西是山西,以东是河北、山东;洞庭湖以南是湖南,以北是湖北;贺兰山以西是内蒙,以东是宁夏。除了行政分界,还有其他分界,如贺兰山是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内流区与外流区及耕地和沙漠的分界;秦岭是湿润区与半湿润区、亚热带与暖温带、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等。解答这类题时先明确图中区域的大体位置,再确定图中的地理事物。
【典型例题】
下图是我国西部某地区略图。图中左上方所示为当地铁路沿线的草方格沙障。读图回答下列试题。
(1) P地与Q地相比,P地()
A. 年大风日数少 B. 年降水量多
C. 年降雪日数少 D. 沙尘暴日数多
(2) 在铁路沿线设置草方格沙障,其主要生态功能是()
A. 截留水分 B. 改变气候类型
C. 削弱风力 D. 改变植被类型
【思路解析】 从题意“我国西部某地区”,再看图中有沙漠,可确定为我国西北地区。而银川西部的山就是贺兰山了,贺兰山西部是沙漠,东部是旱田为主的耕地。了解基本信息,题目就迎刃而解了。
【变式】 (1) 图示地区土地荒漠化的原因?合理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2) 在P地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3) 西气东输三线,从新疆霍尔果斯到宁夏中卫正在建设之中,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对该地区的影响(从经济、生态和社会三方面去思考)。
(4) 该地区在农村能源建设中采用“沼气池、畜圈、厕所、日光温室”,该农业形式为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有何优点?
五、 文字定位法:找关键词
区域地理重在比较,高考试题中常常通过文字的描述和数字的列举来表达某一区域,我们要学会从文字和数字的表达中确定区域的内在规律,这是区域定位的较高境界,是建立在前四种定位的基础上。在解决这类问题时一定要找出文字中的关键词和关键数字,通过关键词和关键数字来定位。
【典型例题】
我国A区域位于沿海,海陆交通便利;B区域位于内陆山区,有两条省道通过,拥有丰富的煤铁资源。下表是两区域部分统计数据,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 两区域发展经济的相对优势是:A区域
;B区域 。
(2) A区域和B区域合作发展,产生下列要素的流动。从A区域流向B区域的主要是(填选项代码) ,从B区域流向A区域的主要是(填选项代码) 。
①资金 ②劳动力③技术、管理④原料、燃料⑤劳动密集型产业
(3) 分析技术和资金的流动对流入区的影响。
【思路解析】 通过关键词(沿海、内陆山区、丰富的煤铁资源)和地理要素(GDP、城市化水平、三次产业结构、每万人大学生数)的数字比较,很容易判断A为东部沿海地区,B为内陆山区。区域特征东部沿海经济发展水平高,发展速度快,适合发展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而内陆山区交通闭塞,经济发展水平低,煤铁资源丰富,适合发展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
在最后的冲刺阶段,考生要做到头脑中有一幅带经纬网的世界地图,心中有一幅带轮廓形状的中国地图,注重不同区域间地理事物的对比,常与其他考生交流,探讨区域的内在规律,适当做一些与区域定位有关的高考题,增强学习的矛目的性和针对性,逐步消除高考的神秘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