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苯氧乙酰胺结构的芳酰基硫脲衍生物的合成与结构表征
2010-06-04杜海军,欧阳贵平
酰基硫脲类化合物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化合物, 具有优良的杀虫[1]、杀菌[2]、除草[3]及植物生长调节[4]等功效。苯氧羧酸类化合物如除草佳、草萘胺[5]等具有除草作用,一些苯氧乙酸的酰胺具有抑制细胞分裂的作用[6],并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强抗肿瘤药的药效。考虑到这两类化合物的特性,作者采用活性基团拼接法, 将苯氧酰胺和芳酰基硫脲类化合物结合在一起, 同时引入含氟苯基活性基团, 设计合成了5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含有苯氧乙酰胺结构的芳酰基硫脲衍生物,并用IR、1HNMR、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目标化合物的合成路线见图1。
a~e,R:H,4-CH3,4-CF3,4-NO2,2,6-二氯-4-CF3
1 实验
1.1 主要试剂与仪器
所用试剂均为国产市售AR或CP级。
X-4型数字显微熔点测定仪(温度未校正),VECTOR22型红外光谱测定仪(KBr压片),INOVA-400 MHz型核磁共振仪(TMS为内标,溶剂为CDCl3或DMSO-d6),Elementar Vario Ⅲ型元素分析仪。
1.2 方法
1.2.1 中间体的合成
(1)化合物2和化合物5参照文献[7]合成。
(2)2-(4-氨基苯氧)-N-苯基乙酰胺(3a)的合成。将1.09 g(0.01 mol)对氨基苯酚和0.6 g氢氧化钾(82%)加到50 mL三颈瓶中,再加入5 mL水和20 mL甲苯,加热回流3 h并分水;再蒸出甲苯,加入20 mL二甲亚砜及0.01 mol化合物2,控温80~90℃,搅拌6 h,将褐色反应液冷却后,倒入50 mL水稀释,以甲苯萃取,用无水硫酸镁干燥,脱除溶剂,得褐色固体。用丙酮重结晶,得褐色固体1.30 g,即化合物3a。熔点73~74℃,收率54%。化合物3b~3e用类似方法合成。
1.2.2 目标化合物(7a)的合成
于50 mL烧瓶中加入0.01 mol化合物5和10 mL丙酮、0.015 mol NH4SCN 和10 mL丙酮、0.2 g PEG 600,电磁搅拌。在室温反应2 h,有大量NH4Cl沉淀,反应液颜色由红转黄再变成白色。反应完毕后,加入化合物3a,TLC跟踪(展开剂为乙酸乙酯∶石油醚=1∶1)进程。反应完毕后,加入10 mL水,静置过夜,产生大量沉淀,过滤,用饱和NaHCO3水溶液洗涤,干燥。用DMF-乙醇-水混合溶剂重结晶,得黄色针状晶体即化合物7a。化合物7b~7e用DMF-乙醇混合溶剂重结晶,其中化合物7b、7c为黄色晶体,化合物7d、7e为白色晶体。
2 结果与讨论
2.1 目标化合物的理化数据和产率(表1)
表1 目标化合物7a~7e 的理化数据和产率
2.2 元素分析(表2)
表2 目标化合物7a~7e的元素分析数据/%
2.3 红外光谱分析(表3)
表3 目标化合物7a~7e的红外光谱数据/cm-1
由表3可以看出,目标化合物3387~3049 cm-1之间有三个中强度吸收峰,为脲桥上两个N-H及苯氧乙酰胺的N-H的伸缩振动吸收峰;1695~1624 cm-1之间有两个强的羰基吸收峰;1625~1400 cm-1为苯环骨架振动吸收峰;1247~1230 cm-1为C=S的伸缩振动吸收峰。
2.4 1HNMR分析(表4)
表4 目标化合物7a~7e的1HNMR数据
由表4可以看出,目标化合物脲桥上两个NH及苯氧乙酰胺的NH化学位移值变化较大。有化合物只出现一个NH活泼氢的吸收或没有活泼氢的吸收,其原因是溶剂DMSO-d6存在少量水与活泼氢发生了交换,使NH的吸收峰消失或很微弱。7.88~7.01为苯环上复杂的核磁共振氢谱,4.79~4.65左右均为OCH2的明显单峰。
2.5 讨论
(1)在中间体3的合成过程中,需加入少量的水,主要是使氢氧化钾溶解,搅拌中与对氨基苯酚混合,回流脱水得酚钾, 酚钾的亲核性比氨基强,可避免氨基与氯乙酰苯胺反应,有利于提纯;如果不脱水则副产物较多。
(2)第二步溶剂采用二甲亚砜,主要是由于二甲亚砜溶于水而不溶于甲苯,便于用甲苯萃取分离提纯。
(3)传统方法是采用无水乙腈或无水丙酮为溶剂,在加热回流条件下通过酰氯与KSCN反应制得中间体酰基异硫氰酸酯;再经过滤去除KCl沉淀,在母液中加入胺类化合物,继续回流反应即制得目标化合物。该反应是在非均相体系下进行的,操作繁琐,需无水条件。曾有人用四丁基溴化铵作相转移催化剂,在液-液相转移催化下制备酰基异硫氰酸酯,此过程中酰氯易发生氢解,从而导致酰基异硫氰酸酯的产率很低。同时,该过程中亲核加成与取代反应并存,若条件控制不好,很难得到目标产物。作者以PEG600为相转移催化剂合成中间体酰基异硫氰酸酯,不经分离,在室温条件下直接与2-(4-氨基苯氧)-N-苯基乙酰胺反应,得到芳酰基硫脲类化合物。该反应条件温和,反应时间短,仅需1~3 h,比传统方法节省4~5 h。
3 结论
合成了5个含有苯氧乙酰胺结构的新型芳酰基硫脲类化合物,用IR、1HNMR、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确证合成了目标化合物。
参考文献:
[1] Oberlander H, Silhacek D L.New Perspectives on the Mode of Action of Benzoylphenyl Urea Insecticides.In Insecticides with Novel Modes of Action:Mechanism and Application[M].Berlin:Springer-Verlag,1998:92-105.
[2] 何湘琼, 唐文明, 宋宝安,等. 不饱和烯酸酰基硫脲化合物的合成与抑菌活性测定[J] . 有机化学, 2004, 24(10):1284-1287.
[3] 薛思佳, 柯少勇, 段李平.N′-叔丁基-N-取代酰基( 硫) 脲类化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测定[J]. 有机化学, 2004, 24(2):227-230.
[4] 龚银香, 王子云, 张正文,等.N-(2-羧基-1,3,4-噻二唑-5-基)-N′-芳酰基硫脲与芳氧乙酰基硫脲的合成与生物活性[J]. 有机化学,2006, 26(3):360-363.
[5] 唐除痴,李煜旭,陈彬,等. 农药化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9:492.
[6] 李兰敏,徐世平. 抗癌药物的研究:4-氯苯氧乙酰胺衍生物的合成[J]. 药学学报,1995,30(7):556-560.
[7] 李在国.有机中间体制备[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103-104,15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