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孢他啶治疗儿童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
2010-06-04唐晓军简阳市人民医院儿科简阳市641400
唐晓军(简阳市人民医院儿科,简阳市 641400)
儿童呼吸系统及免疫功能的特殊性,易患呼吸系统的疾病,而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占有相当大比例,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治疗,常使患儿病情容易出现反复、迁延,增加了患儿的痛苦和家长的负担。为了提高疗效,促进患儿快速恢复,提高患儿治疗的依从性,2007年7月 ~2009年7月期间我们采用头孢他啶治疗儿童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0例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男53例,女27例,年龄6个月 ~13岁,平均6.8岁;病程5~7 d,平均6.3 d。临床表现:咳嗽、喘息、气促,体温正常或升高,双肺呼吸音增粗并闻及干湿性啰音、细湿鸣音,血 WBC 4.0~20.0×109·L-1,胸片示双肺纹理增粗、模糊或合并斑片状阴影。所有患儿用药前均无呕吐、腹痛、腹泻、皮疹等呼吸道意外症状。本组患儿不包括肺有实变者、免疫缺陷者、先天性心脏病者[1]。根据临床表现、X线胸片及实验室检查,诊断为支气管炎43例、支气管肺炎24例和毛细支气管炎13例。8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儿在性别构成、年龄分布、病程长短、临床表现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Tab 1 General data of two groups
1.2 细菌感染的判定
细菌感染的判定标准参照相关文献[2],符合以下2条指标者即为细菌感染:(1)病程5 d;(2)门诊治疗过程中体温正常2 d以上又出现发热;(3)痰液黏稠或呈脓性;(4)外周血象中白细胞总数 >15×109·L-1,中性粒细胞计数 >60%;(5)血 C反应蛋白(CRP)阳性。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如补液、吸痰、吸氧、镇静和退热等,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头孢他啶(齐鲁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63528),60 mg·kg-1·d-1,分 2 次静脉滴注,对照组采用氨苄西林钠(重庆药友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50020757),100 ~ 200 mg·kg-1·d-1,分 2 次静脉滴注,两组疗程均为5 d,疗程结束比较治疗效果。治疗过程中每日观察患儿的体温、咳嗽、咽部、神智及肺部等体征变化。
1.4 疗效评价
疗效判断标准:(1)痊愈:5天热退,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2)显效:5天内热退,临床症状、体征明显好转;(3)有效:5天内热退,临床症状、体征好转者;(4)无效:超过5天仍发热,临床症状、体征未改善,患儿转用其他药物治疗。痊愈和显效病例为临床治疗有效病例。细菌学清除:治疗结束时病原菌消失,且无新的病原菌出现;未清除:治疗学结束时病原菌无变化。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比较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χ2检验,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疗程结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例)Tab 2 Clinical efficacy of two groups(n)
2.2 两组细菌学清除率比较
两组细菌学清除率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细菌学清除率比较(例)Tab 3 Bacterial clearance rates of two groups(n)
2.3 两组患者住院天数和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为5.0±2.1 d;出现腹泻2例、恶心呕吐1例、皮疹1例。对照组患儿住院时间为8.2±3.3 d;出现皮疹5例、恶心呕吐3例和腹泻2例。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好于对照组,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住院天数和不良反应比较Tab 4 Hospital stay and adverse drug reactions of two groups
3 讨论
3.1 儿童下呼吸道感染概述
下呼吸道感染是儿童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以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间质性肺炎、毛细支气管炎多见。由于儿童呼吸系统发育未成熟,呼吸道管腔狭窄,黏膜柔嫩,淋巴管丰富,肺的弹力纤维发育尚不完善,咳嗽、排痰能力及纤毛运动能力相对较差,一旦呼吸道感染,可造成分泌物增多、黏稠,很容易造成气道狭窄阻塞,影响肺通气功能,造成呼吸困难,甚至造成肺不张和肺气肿等。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咳痰、气促等,严重时合并呼吸衰竭及心力衰竭,治疗不当导致病程延长、病情重,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有文献报道[3]细菌感染后释放大量的炎症介质和细胞毒素,使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黏附性增加,进一步释放氧自由基和脂质代谢产物,而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进一步发展可导致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征(MODS);肺脏是MODS最早累及、最容易受到损伤的首位靶器官,可直接造成弥漫性肺泡损伤,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肺泡表面张力改变,肺的顺应性降低,肺脏的气体交换功能受到损害,从而导致低氧血症。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可因病毒、细菌、支原体、真菌和混合感染等引起,文献报道[4]近几年的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病原仍以细菌为主,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为主要病原,肺炎支原体、衣原体、病毒占有一定比例,其中肺炎支原体(MP)引起的呼吸道感染有逐年上升趋势。
3.2 头孢他啶治疗效果分析
我们对儿童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头孢他啶,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如观察组疗程结束治愈率为70.00%,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00%和72.50%;同时缩短了住院时间和减少了不良反应,如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为5.0±2.1 d,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而对照组分别为8.2±3.3 d和25.00%。近年来,儿童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的治疗难度逐渐加大,主要因为菌株内出现一种超广谱内酰胺酶(ESBLs),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具有强大水解作用,作用于β2内酰胺类抗生素使 β2内酰胺环打开而被灭活,携带ESBLs基因的质粒容易在革兰阴性杆菌中传播而引起细菌耐药性的扩散,携带ESBLs耐药基因的质粒往往还带有其他抗菌药物如氨基糖苷类的耐药基因,从而形成多重耐药[5,6],同时抗菌药物的滥用,可促使细菌之间通过质粒传播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使产 ESBLs细菌产生增多[7]。
头孢他啶为半合成的第3代头孢菌素,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对大多数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均有杀菌作用,耐青霉素酶和β-内酰胺酶,主要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黏肽合成而起到杀菌作用。头孢他啶与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相比,对肠杆菌科、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对金葡菌、溶血性链球菌等革兰阳性球菌也有肯定抗菌作用。头孢他啶有良好的药代动力学特性,肌内注射0.5 g和1 g后血药峰浓度于 1 ~1.2 h 到达,分别为 22.6 mg·L-1和 37.2 mg·L-1,静脉注射0.5 g和1.0 g后的血药峰浓度分别为61.0 mg·L-1和121 mg·L-1,组织分布良好,能广泛分布于人体各组织器官和体液中。氨苄西林为一种广谱半合成青霉素的杀菌剂,作用于细胞活性繁殖阶段,通过对细胞壁黏肽生物合成抑制而起杀菌作用,容易被细菌的β内酰胺酶水解,降低其抗菌活性。
3.3 头孢他啶治疗注意事项
头孢他啶应用过程中不良反应轻且少见,治疗剂量肝肾毒性小,但肾功能不全者可引起肾损害,长期用可引起二重感染;少数患者可发生腹泻,一般不发生神经系统反应,个别患者的血肌酐和/或血尿素氮增高。如本组患者出现腹泻2例、恶心呕吐1例、皮疹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均未影响治疗。使用时要注意,与阿米卡星、妥布霉素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联合有协同作用,但不能在同一容器内给药,遇碳酸氢钠不稳定,不可配伍。对严重性感染进行恰当地起始抗生素治疗,确保所有可能的致病菌得以被“强力杀灭”[8]。
总之,我们采用头孢他啶治疗儿童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临床效果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雷 军,凌宝东,洪 峥,等.氨苄西林·舒巴坦复方制剂对细菌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J].川北医学院学报,2000,15(3):4.
[2]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 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 119~1 120.
[3]李 娟,杨 军,肖 岳.评价经皮给药治疗仪佐治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0,7(6):372.
[4]杨亚静,艾 涛,王 译,等.急性呼吸道感染227例的病原学研究[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2,17(3):233.
[5]Shah AA,Hasan F,Ahmed S,et al.Extended - spectrum beta - lactamases (ESbLs): characterization,epidemiology and detection[J].Crit Rev Microbiol,2004,30(1):25.
[6]倪孔守.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群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1):96.
[7]Paterson DL,Bonomo RA.Extended - spectrum beta -lactamases:a clinical update[J].Clin Microbiol Rev,2005,18(4):657.
[8]苏春燕,张宏伟,袁宝生.重症肺炎抗生素降阶梯疗法的疗效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07,12(7):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