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经济转型发展时期的工业标准化

2010-06-03米子川

大众标准化 2010年9期
关键词:国际标准工业化山西

■米子川

山西经济转型发展时期的工业标准化

■米子川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重点科技和生产领域标准化对推进我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作用,围绕转型发展和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在节能减排、替代能源、生物制药等方面加大标准化工作的力度。

米子川教授,统计学博士,山西财经大学统计学院副院长,中国质量协会教育学术委员会委员,曾参与山西省首届政府质量奖评审,山西省名牌产品评审,山西省卓越绩效先进企业评审等工作。2003年荣膺第六届山西青年五四奖章。

正处于改革开放关键时期的山西,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加速发展的大背景下,面临着全面转型发展的重大挑战。面对工业化跃升期和新技术革命的迅速成长期,全面推行国际标准成为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手段,深入革新传统晋商的非标经营理念,力推国际标准化经营,不仅可以保证工业发展的质量,而且可以铺平未来山西国际化发展的道路。

一、山西经济转型发展必须遵循工业发展的规律,把标准化的贯彻和创新放在重要位置

山西是一个传统的农业省份,近代以来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矿藏资源,开始了工业化之旅。从近代晋商的“保晋公司”到阎锡山创办的西北实业公司,无不作为山西省迈向工业化的积极践行者。但是,发源于农耕文化的山西工业,天生就带有小农经济的强烈束缚。1905年开通正太铁路作为山西第一条窄轨铁路并非山西人的创举,而是法国投资商的非标准化决策。但是,1927年阎锡山主持修筑的同蒲铁路则又一次选择了封闭和保守的窄轨铁路,把国际标准和往来贸易拒之于外。

从工业化国家的发展经验看,提升工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率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其中质量标准和管理标准的制定和贯彻功不可没。从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有关文件可以看出,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在质量标准化的制定和贯彻上,依然不遗余力,涉及到更多的产业部门和新兴产业集群,包括转基因产品、软件、生物芯片、新兴贸易等领域,都已经开始酝酿和制定新的国际标准。

经验表明,标准化是工业化发展和工业经济增长的法宝,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离开标准化的护航成功走向工业化后期。

从1979年开始,山西企业伴随改革开放的脚步,在工业生产领域大量导入国际标准,积极参与贯标活动,面向市场化迈出了积极的步伐。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如火如荼的乡镇企业和私营企业,也很早地接受了标准化的理念。但是,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和市场的风云变幻,一些企业认为国际标准的贯彻和实施无形中提升了产品制造成本和管理难度,也无法从国际贸易和商业竞争中获得更多的保障,因此导入和贯彻标准的脚步放慢。20世纪90年代以后,ISO组织大力推行的9000标准引起企业兴趣,获得了积极有序的推广和贯彻。

但是,必须正视的现实是,在我们热切贯标的同时,忽视了一个更重要问题,不注重参与标准的研发和制定,不注重参与标准层面上的国际竞争,不注重参与标准化技术和专利的挖掘和推广。长期以来,能源重化工领域、农副产品、传统商业贸易等领域一直是山西经济的支柱产业,但是山西企业参与国际化标准竞争的力度却与之不相称。为加快重点领域推进标准化战略实施,全面提升重点领域标准化工作质量,2009年我省制定出台了《山西省重点领域标准化项目建设支持与管理办法》,对重点领域的标准制修订、项目管理、奖励支持等给予了明确,并落实到位,有力地推动了标准化工作的全面展开。太原国家高新区还设立了企业标准奖,鼓励企业加强以产品为核心,以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标准体系建设,鼓励具有知识产权和优势产品的企业标准提升为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并一次性分别奖励30万元、100万元。

二、校正传统晋商的非标经营理念,提升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从历史上看,山西并不是一个工业化区域,而是典型的农耕经济主体基础上的农商并举的省份,连绵五百年的晋商就是一个明证。传统晋商的经营领域主要分布在商业贸易、物流、金融和服务业等,即使是传统的工业生产也很少占据国民经济的主流地位。长期的农商经济发展,带来了社会繁荣和人民生活的基本保障,无疑也削弱了工业化大生产的基础和前提。

山西传统的农工商以及贸易行业,虽然有行会等组织的协调和管理,但几乎从不涉及生产标准、贸易标准和产品标准,行会和大企业的主要作用是保障交易的公平和公正,保证交易流程的公开化和基本交易规则的遵循,很少涉及到标准。根据关于晋商研究的成果,山西商人注重手艺和规矩的纵向传播,但忌讳向外部扩散和传播,更不愿意和同行交流,所以出现了大量的“秘方”、“成规”、“定制”等。这些条款如果能在发展一步,就接近现在的标准了,但遗憾的是,晋商的老前辈在这里停下了向合纵连横的现代化社会生产跨越的脚步。

目前,山西成为能源重工业基地已经成为国家战略的组成部分,转型发展成为当务之急。根据省委和袁纯清同志的讲话精神,我省转型发展、跨越式发展和定位是以建设国家新型能源基地和工业基地为基础,努力建设全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中西部现代物流中心和生产型服务业大省,早日建成中部地区经济强省和文化强省。

为此,我们认为,必须在新型工业化省份的建设中,强化标准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认识和引进国际先进的信息工业和制造技术,提升管理水平和信息水平,发挥标准在新型工业化建设中作用,为全面转型发展和跨越发展做好保障。

一是强化和提升我省质监和标准部门的行政干预效率和执法保障,疏通标准研发和创新发展的主体路径。这里主要包括两个基本的层面,即行政干预强制性标准的推广和高新科技标准的研发和制定。目前,我国的国家级工业标准主要来源于ISO、IEC等国际组织,微软、克莱斯勒、英特尔等强势跨国集团以及贝尔等科技型企业组织,参照采用和等同采用均结合了我国的基本国情。政府有关部门必须在转型发展中主动积极地为企业做好标准化服务,提供最新的国家和国际标准,从被动的贯标认证服务向主动的标准化生产迈进,带动企业走向国际化的标准。

同时,我们还必须积极参与到重点生产和研究领域的标准化制定中来。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重点科技和生产领域标准化对推进我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作用,围绕转型发展和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在节能减排、替代能源、生物制药等方面加大标准化工作的力度。近年来,我省连续批准发布了《玻璃纤维增强水泥轻质多孔隔墙条板》、《锅炉用洁净型煤》、《锅炉污染物排放标准》、《煤层气》、《车用压缩煤层气》、《节能架空炕施工工艺规程》、《LED系列节能灯》等多项节能减排地方标准,为落实节能减排目标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在省质监局的推动下,2009年,全国醇醚燃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山西成立;2010年,煤化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也在山西成立。这是我省工业标准化工作的可喜成果,意味着山西企业今后要站在国家的层面上来制定标准,确保相关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二是提升各级领导层对工业标准的认识高度,把标准化作为各级政府制定产业政策和规划的依据之一。产业政策是各级政府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提高产业素质,调整产业结构,从而提高供给总量的增长速度,并使供给结构能有效地适应需求结构政策措施的总和。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与高级化是产业结构政策的重要内容,与产业标准化现状和标准化发展战略是分不开的。

目前,正值“十一五”规划期末,各地正在积极制定“十二五”规划,如何把工业标准、企业标准和产品生产标准提升到产业规划的层面上,积极引导和推动企业开展挖潜和创新工作。树立一批标准化工作做得好的企业为典型,不论是太钢、太重这样的国企,还是罗克佳华这样的合资高科技企业,或者双合成、六味斋这样的老字号食品行业,只要它们的标准化工作做得好,就应该可以享受产业政策的扶持和产业规划的肯定。

三是以法律的形式规范工业转型期的企业行为和标准运行。从标准的发展趋势来看,很多企业标准是由企业自愿采用的,不具有强制性。即使是对于安全、卫生、环境方面的具有强制性的标准,也应该通过国家法律赋予其强力。事实上,我国的《经济法》、《劳动法》、《环境法》等法律已将相关的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作为了“技术准则”和“管理准则”。

总之,只有坚持标准化,才能实现工业化。只有实现新型工业化,才能实现我省的转型发展和跨越发展。

猜你喜欢

国际标准工业化山西
我在山西等你
山西老陈醋保护有法可依
山西:抓紧抓实春耕生产
国际标准ISO 22992-2:2020正式发布
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山西叹五更
《新型工业化》征稿启事
工业化失败的国家缺了什么?(上)
我国参与编制多项光伏逆变器国际标准
最新国际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