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冒昧的“意见”

2010-06-03王悦

大众标准化 2010年8期
关键词:充电站电动车电动汽车

■王悦

冒昧的“意见”

■王悦

充电站的设施、设备,充电的过程、操作,哪一点的疏忽——疏漏和忽略,都可能会酿成安全事故。标准偏偏要求“不应给周围环境和人带来危险”。

编辑部的年轻同事们,本期专题选中《电动汽车充电站》。

专题的一组稿件,附来一叠相关的标准文本,其中一份是国标《电动汽车充电站通用要求(征求意见稿)》。电动汽车是一个新生事物,伴随着电动汽车的出生、成长,一系列的相关标准也陪同经受检验。

此标准稿共5个印张,篇幅总量不大,文字也不艰深。正文13章: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与定义;4.总则;5.充电站的选址原则;6.主要功能要求;7.供电系统;8.充电系统;9.监控系统;10.电能计量要求;11.行车道和停车位;12.安全要求;13.标志和标识。

不难理解,此标准的立项本怀:先规范,后发展,所谓未雨绸缪者也。

读读这个“征求意见稿”,忽觉得自己也有话想说说。

我以为,此项标准出台是否“早”了点?

实践是标准的依据,重复的实践的优化是标准的特征。

电动汽车,理论上,它的亮点显而易见;市场上,它的商业优势步履维艰。电力、石油业界的充电站“抢滩”恶战似乎已然打响了。风声、雷声,未必接着是雨声。电动汽车一天成不了气候,充电站也绝对成不了气候。

目前,电动汽车飘飘忽忽还没正经驶来,电动汽车充电站也是寥寥可数(国内外大致如此吧)。可以认为,充电站的建设的实践一时相对欠缺,还不足以满足该标准制定中的要求,有待进一步广泛比较、认真选择及切实优化。

比如选址,就是首当其冲的难题。

该标准的“5.1.2城区的充电站,宜靠近城市道路,不宜选在城市干道的交叉路口和交通繁忙路段附近。”

概括地宏观地讲选址,一是安全性要求,这一些相关的标准、法规早已规定得比较完备了;二是因地制宜,如果具体化,千言万语你真的说不清。

城市大小不同,道路状况各异,标准的操作性值得研究。何况,商业利益与公共利益的矛盾冲突。你想交通畅通,他想挣钱便当,一纸标准,何德何能,予以协调?这恐怕涉及交通、市政、环保、消防各部门,光有技术监督是“摆不平”的。看看今天的满目的加油站就有不少设在“城市干道的交叉路口和交通繁忙路段附近”。据说,石化的央企兄弟正忙着策划加油+充电的“二合一”呢。咋办?

再比如,此稿的“11行车道和停车位”要求,规定了充电站内单车道和双车道的宽度、弯道半径。作为国家标准,特别是强制性要求,不必要急于硬性规定。充电站的建设和使用中会出现最安全、最经济、最方便的车道样式。实践认可的东西再写入标准,事半功倍,岂不更好?

这一章还有两处可有可无的“条款”:

“11.1依据充电站规模和充电设备的布置,行驶道可按单向或双向考虑。”这是不是一句多余的话?行驶道路,本来不是单向就是双向,岂有它哉?还用标准特别提出来才予考虑吗?

另一款是“11.4停车位置布置原则:电动汽车在停车位充电或更换蓄电池时不应妨碍其他车辆的通行。”停车位置布置“原则”竟然是这么一句话:别挡道?

此稿中,此类的技术含量不算高的常识性的文字还可以发现。如:

7.2.3供电系统应考虑进线、出线方便。

7.2.4供电系统应考虑设备运输方便。

8.2.4充电机的布置应便于充电。

8.2.5充电机布置时应尽量缩短充电电缆长度,降低电缆电阻能耗。

最后,特别希望允许我推敲一下标准里“4总则”那段话。原文是这样的:

4 总则

充电站应为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提供安全的充电场所,在充电过程中监控充电设备及被充电动力蓄电池,以保证电能安全地从充电机传输给动力蓄电池。即使在正常使用中有些疏忽,也不应给周围环境和人带来危险。

共两句话。前一句,内容无可议论,只是文字表述有点儿像直译的外国话,似可再精炼些。可否写为:充电站应为电动汽车提供充电的场所,在充电过程中监控充电设备及被充电动力蓄电池,以保证电能有效、安全地传输。

第二句话,既模糊又可怕!“正常使用中有些疏忽”,“正常使用”可以有“疏忽”吗?有“疏忽”还叫“正常使用”吗?何谓疏忽?疏者,疏漏;忽者,忽略。充电站的设施、设备,充电的过程、操作,哪一点的疏忽——疏漏和忽略,都可能会酿成安全事故。标准偏偏要求“不应给周围环境和人带来危险”。

如何实现这一点?我读不懂,想不通。

总之,因为标明是“征求意见稿”,我才斗胆有了这么个冒昧的“意见”:这个标准“早”了点儿,也“粗”了点儿。

算是我无知妄说,少见多怪了。

电动汽车是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各项要求的车辆,包括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和以燃料电池为动力的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纯电动汽车是完全由可充电电池(如铅酸电池、镍镉电池、镍氢电池或锂离子电池)提供动力源的汽车。相比传统汽车的内燃汽油发动机动力系统,纯电动汽车的电动机和控制器的成本更低,且能量转换效率更高。缺点是它改变了传统汽车的使用生活方式,需要每天充电,而且每次出行也有距离限制。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是指车上装有两个以上动力源,包括有电机驱动,符合汽车道路交通、安全法规的汽车,车载动力源有多种:蓄电池、燃料电池、太阳能电池、内燃机车的发电机组。当前,复合动力电动汽车一般是指内燃机车发电机再加上蓄电池的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的优势是保留了传统汽油汽车的使用生活方式,根据汽油机和电动机混合程度,充电次数和传统汽油汽车加油次数相当,或者不用充电,行驶距离也不受限制。它是大面积充电网络还没建立起来之前的过渡技术。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是利用氢气和空气中的氧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在燃料电池中经电化学反应产生的电能,并作为主要动力源驱动的汽车。

链接:

电动汽车

电动汽车的优点

能源利用效率高,电动汽车停止时不消耗电量,在制动过程中,电动机可自动转化为发电机,实现制动减速时能量的再利用;污染少,本身不排放污染大气的有害气体,即使按所耗电量换算为发电厂的排放,除硫和微粒外,其他污染物也显著减少;机构简单,运转、传动部件少,维修保养工作量小;低噪音。

电动汽车充电站

电动汽车充电站是指为电动汽车充电的站点,与现在的加油站相似。充电站按照功能可以划分为4个子模块:配电系统、充电系统、电池调度系统、充电站监控系统。

充电站电力配套

⑴ 常规充电:

又称普通充电,多为交流充电,可以使用220伏或380伏的电压,一般充电时间为5小时~8小时,甚至长达10多个小时,可充分利用如夜间等电力低谷时段充电。

典型常规充电站的规模:根据目前电动汽车常规充电的数据资料,一般以20辆~40辆电动汽车来配置一个充电站,这种配置是考虑充分利用晚间谷电进行充电,缺点是充电设备利用率低。在高峰时也考虑充电,则可以60辆~80辆电动汽车来配制一个充电站,缺点是充电成本上升,增加高峰负荷。

⑵ 快速充电:

又称应急充电,多为直流充电,需要较大电流,充电时间短,一般需要20分钟即可。

典型快速充电站的规模:根据目前电动汽车快速充电的数据资料,一般以同时向8辆电动汽车充电来配置一个充电站。

⑶ 机械充电

机械充电站的规模:小型机械充电站可以结合常规充电站建设同时考虑,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更大容量的变压器。大型机械充电站一般以80组~100组充电电池同时充电配置一个大型机械充电站,主要适用于出租车行业或电池租赁行业,一天不间断充可以完成对400组电池的充电。这时,除了需要大量的电池外,更换电池的专业化要求也较强,电池的保养维护也需要解决。

⑷ 便携式充电

①别墅

具备三相四线表计,独立的停车库,可以利用已有的住宅供电设施,从住宅配电箱专门放一路10平方毫米或10平方毫米的线路至车库的专用插座,来提供便携式充电电源。

② 一般住宅

具有固定的集中停车库,一般要求地下停车库(充电安全考虑),可以利用小区原有的供电配套设施进行改造,必须根据小区已有的负荷容量来考虑,包括谷电的负荷。具体方案应根据小区的供电设施、方案以及小区的建筑环境来确定。

国外电动汽车充电站

国外充电站建设几年前已开始建设。目前,美国、法国、德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都已建成了各自的电动汽车充电设施,主要以充电桩为主。

法国:足够多的充电站供公用事业单位使用

在法国,足够多的电力企业在城市建设了足够多的充电站,供电动汽车使用,同时电动汽车也可以在家中充电。截止到2008年,法国有1万多辆各类电动汽车、200座公共充电站,电动汽车示范应用集中在市政、邮政、公交、电力、环卫等公用事业部门。

巴黎:拟出一张“充电站分布图”

从全球范围来看,巴黎是最早将清洁能源汽车引入公交系统的城市。在巴黎市区,有大量纯电动公交车参与公共交通运营,纯电动车也正在日益走进巴黎人们的生活之中。2009年,巴黎市政府拟出了一张“充电站分布图”,市民可以轻松地根据该图找到最近的充电站。从图上看,充电站的排列相当密集,跟巴黎著名的地铁网络有得一拼,并且广泛地分布于城区和郊区。

美国:建起太阳能充电站

在美国,居家充电设备可以基本满足大部分电动车用户的充电需要。因为根据调查,95%的驾车人日常活动范围会在离住处方圆160千米之内。白天驾驶电动车外出,晚上回家就可以在自家的车库充电,第二天一早又可以“满载电力”出门。电动车用户可以利用美国联邦政府提供的2 000美元抵税优惠在买车时就购置一台居家充电设备。如果出了家门,在途中发现电力不足,就要依靠公用充电设施了。据了解,美国的公用充电设施主要建在州际高速公路沿线。

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美国好几个州相继建起了太阳能充电站。一般的合作模式是:政府与一些科技公司合作,在当地选址,建立太阳能充电站。例如加州Santa Monica市政府和爱迪生科技公司在美国能源局的协助下,在Santa Monica小镇一个小区活动中心附近修建了一座极具未来感的太阳能充电站。该充电站服务的车辆全都是TOYOTA RAV4电动车,共计39辆。而电动车所需补给的电力来自于免费的天然资源——太阳能。充电站所产生过剩的电力也不会随便浪费,而是供应给位于充电站旁的小区活动中心,该中心每个月的水电费因此大幅降低。据消息称,这个充电站每年可生产44 400千瓦时的电力。

英国:发明Elektrobay电动车充电站

梅塞德斯-奔驰品牌正在英国经销网点安装Elektrobay电动车充电站,为今后销售电动车做准备。Elektrobay是英国Elektromotive公司发明的电动车充电站,它的外形像个咪表,电源插座和家用的交流电源插座相同。Elektrobay的充电插座安装在防风雨的安全门内。一旦充电开始,安全门就会紧锁,直至充电结束,以确保安全。在英国,该充电站输出电压为240伏,电流为13安培,完全满足纯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快速充电需求。

以色列:计划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电动汽车网络

以色列计划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电动汽车网络,建造50万个充电站,并于2010年投入使用第一批电动汽车。

日本:将在3年内建造千余座充电站

日本政府表示,为普及电动汽车,将在3年内建造千余座充电站。日本东京电力公司将带头参与有关的基础建设,2010年东京将率先建成200多座充电站,预计3年后将增加到1 000座以上。同时,日本也正在尝试采用清洁能源为电动汽车充电。

猜你喜欢

充电站电动车电动汽车
基于红外线热成像仪设备在蓄电池充电站中的应用
电动车有可能没有高档和豪华车
纯电动汽车学习入门(二)——纯电动汽车概述(下)
“首充”
地产人的知识充电站,房导云学堂5月开讲!
电动车新贵
电动汽车
电动车来了 充电桩还会远吗
现在可以入手的电动汽车
专注:电动汽车背后的技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