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的治疗方法探讨1)
2010-06-02晏晓波杨秀云
晏晓波,杨秀云
放射治疗是治疗头颈部恶性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法和主要治疗手段。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是头颈部肿瘤病人放射治疗中常见的并发症,也是病人最难以忍受的急性反应,常在放疗开始后2周~3周出现。临床表现为口咽干燥,下咽痛,随着放疗剂量增加而加重,严重者可导致滴水难咽[1]。检查口腔部黏膜可见充血、水肿、糜烂出血、白膜形成。有些病人因症状较重,不能耐受,被迫中断放疗,导致放疗疗程延长,使肿瘤控制率下降而影响预后[2.3]。因此,在放射治疗过程中,如何采用有效方法治疗和控制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对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至关重要。文献报道,康复新雾化吸入及口服中药养阴清肺汤剂能有效治疗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4,5]。为寻找一种更有效、更理想的治疗方法,2005年6月—2009年12月将95例头颈部恶性肿瘤放疗病人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鱼腥草丹参注射液雾化吸入、康复新雾化吸入、口服中药汤剂治疗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组病人 95例,入组条件为:年龄16岁~70岁,意识清楚;头颈部恶性肿瘤的诊断标准、临床肿瘤TNM分期符合《肿瘤放射治疗学》[4]中所列标准,并有病理学诊断依据;为首次根治性放射治疗,照射野包括口腔3/4以上,放射剂量≥66 Gy;体力状况(KPS)评分≥70分;血常规:血红蛋白≥10 g/L,白细胞≥4.0×109/L,血小板≥100×109/L;愿意接受放射治疗者;无口腔黏膜炎症,无金属假牙。95例入选者随机分为观察组 32例、对照1组32例、对照2组31例。3组病人性别、年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放射剂量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有可比性。3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
表1 3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例
1.2 方法
1.2.1 放射治疗方法 全部病人的放射治疗均采用直线加速器6M VX射线常规分割照射,即每周照射5次,每次靶区吸收剂量为2 Gy,照射范围依据临床体征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而定,包括原发灶和区域淋巴结,以面颈联合野为主。使照射总剂量达66 Gy~74 Gy。根据研究方案的具体要求,对所有的治疗病人均在其治疗过程中,不采用化疗等其他治疗方法。
1.2.2 治疗口腔黏膜反应方法 在放射治疗过程中,所有的治疗病人都应严密观察口腔黏膜反应情况,出现Ⅱ级口腔黏膜反应者开始用药,观察组病人在放疗前后1 h采用鱼腥草注射液20 mL+丹参注射液20 mL+蒸馏水30 mL超声雾化吸入,每次20 min。要注意雾化吸入前仔细检查机器各部件装置,指导用冷盐水或生理盐水漱口,吸入雾气时,呼吸频率不易太快,使吸入的气雾量达到最大,气雾微粒均匀沉降于咽后壁及两侧颊黏膜上,以达到局部治疗效果。嘱病人将口内喷入的药液咽下不要吐出,雾化吸入后半小时内暂禁饮食和水,不漱口,以保持药效。对照1组病人采用康复新2 mL+维生素B120.5 mg+生理盐水50 mL雾化吸入,方法同观察组。对照2组病人采用中草药养阴清肺汤,基本组方为:麦冬20 g,丹皮 15 g,白勺 15 g等13味草药组成,水煎取汁500 mL,在放疗前后 1 h各服250 mL,至放疗结束。每组病人用药后,每天定时观察1次口腔黏膜反应变化情况,并记录。
1.2.3 评价标准 按WHO规定的黏膜反应0级~Ⅳ级标准分级:黏膜正常为0级;黏膜红斑,轻度疼痛为Ⅰ级;斑点状黏膜炎伴浆液性渗出,疼痛加重为Ⅱ级;黏膜呈大片纤维素性炎症,疼痛剧烈为Ⅲ级;黏膜溃疡、出血、坏死为Ⅳ级。
1.2.4 疗效观察 3组病人采用不同方法治疗后,对其治疗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效果进行评价,显效:口腔黏膜无白斑或溃疡形成,仅有轻度充血而不影响其进普通饮食;有效:口腔黏膜表现为中度充血,可出现轻度点状白斑或点状溃疡,能进半流质饮食,不影响其放射治疗计划的执行;无效:口腔黏膜重度充血,出现片状白斑或溃疡,仅能进流质饮食,严重者需中断放射治疗,并需给予适当的静脉营养和抗感染治疗[6]。总有效率为有效+显效。
1.2.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
2 结果(见表2)
表2 3组病人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治疗效果比较 例(%)
3 讨论
头颈部恶性肿瘤病人放射治疗中出现急性口腔黏膜反应的临床发生率高,给病人带来的痛苦巨大,甚至可影响肿瘤整体治疗进程和预后,积极有效的治疗,对减轻病人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鱼腥草、丹参注射液合剂雾化吸入治疗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临床效果显著,其理论依据如下。
3.1 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产生的原因 口腔黏膜为复层扁平上皮,更新速度较快,具有较高的放射敏感性。早期首先是照射部位发生毛细血管反应性扩张,局部充血,口腔黏膜上皮的基底层细胞发生变性,甚至是灶性坏死,黏膜下层出现水肿,白细胞浸润,毛细血管扩张及内皮细胞肿胀,唾液腺发生导管和腺泡扩张,其中充满黏液及一些急性变性或坏死的细胞,同时伴有间质的发病,出现中性和嗜酸性粒细胞及少数浆细胞的浸润。严重时口腔黏膜可发生广泛的上皮剥脱和出血,严重者可在出血处形成溃疡,溃疡下部坏死区不断扩大,坏死组织中常伴有细菌感染。中医学认为,放射线是一种热性杀伤物质,热可以化火,火热之邪躁动炽热,导致热毒过盛,耗气伤津,以致气滞、血瘀、热结,从而形成气阴两虚,热、瘀、毒互结的基本病机。针对这一病机特点,治则以清热解毒、活血化淤为主。鱼腥草性微寒、味辛,能清热解毒;丹参具有化淤止痛,活血通经等功效[7],两药配伍,能协同增强疗效,达到治疗目的。
3.2 鱼腥草、丹参注射液的作用机制 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是放射治疗造成的黏膜组织损伤,损伤了毛细血管、使血管壁脆弱、破坏,引起了局部循环障碍,黏膜表现为充血、水肿,压迫神经末梢引起疼痛。由于黏膜上皮脱落,白细胞浸润和其他渗出物形成融合成片的白膜,加之唾液腺受射线作用,唾液分泌受到抑制,使细菌在口腔中聚集增多,加重感染。鱼腥草注射液是新鲜鱼腥草提取的蒸馏液,其有效成分为鱼腥草素、癸酰乙醛、月桂醛等挥发油,具有抗病毒、抗菌作用,明显抑制流感病毒,腺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以及肺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淋球菌、大肠杆菌等,并对病毒和细菌感染所致的发热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制炎症时可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具有明显的抗炎、消肿、镇痛作用。还能促进外周白细胞的吞噬功能,促进免疫球蛋白形成,增强机体免疫力[7]。现代医学研究证明,丹参对黏膜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机制可能是抗血小板凝集,降低血黏度,增加血流量,改善微循环[8]。丹参还具有抗菌、清除内毒素制作用[9]。本研究利用鱼腥草、丹参注射液合剂雾化吸入治疗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使药物直接到达口腔黏膜,起到温润、抗炎、止痛、改善微循环、促进黏膜细胞修复的作用。
中药雾化吸入疗法是采用中药制剂,以雾化设备将药物雾化后产生雾滴,其微粒在5 μ m以下,直接与口腔、咽部黏膜接触,很快被黏膜所吸收,使局部药物浓度增高,从而提高了局部的治疗效果[10]。
本研究观察组采用鱼腥草、丹参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效果显著,总有效率100.0%,显效率62.5%,本组病人均按时完成放疗计划。对照1组病人,总有效率87.6%,显效率31.3%,其中4例病人中断放疗。对照2组病人,显效率6.4%,总有效率 64.5%,其中有11例病人中断放疗,中断放疗时间为 3 d~7 d,该结果与文献[4,5]报道的结果大致相同。本研究结果表明,鱼腥草、丹参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效果优于康复新雾化吸入法及口服中药汤剂(养阴清肺汤)法。使病人放疗疗程按时完成,从而减轻病人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
[1]徐灵莉,肖毅,张进.维生素B12含服预防治疗放射性口腔炎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放射医学与预防杂志,2002,22(5):367.
[2]Pajak TF,Laramore GE,M arcial VA,et al.Elapsldtreatment daysacriticalitem for radiotherapy quality control review in head and neck trials:RTOG report[J].Radiatoncol Biol Phys,1991,20(1):13.
[3]李燕飞.肿瘤病人化疗并发口腔黏膜炎的护理[J].家庭护士,2007,5(3C):49-50.
[4]管晓云,邓若云,丁振华.康复新雾化吸入对促进放疗后口腔黏膜损伤愈合效果初探[J].实用临床医学杂志,2005,9(12):67.
[5]蒲志.鼻咽癌放疗中的口腔黏膜反应的中医药疗效观察[J].成都中医药大学报,2004,27(3):16.
[6]韩俊庆,俞新爽,丁晓,等.中药预防性治疗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癌症杂志,2008,18(4):295.
[7]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58:181.
[8]孔庆林,朱锦祥,张锡庆.丹参对兔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J].苏州医学院学报,1996,16(5):826-828.
[9]陈艳芬.中药防治肠黏膜损伤作用机理研究近况[J].中医杂志,2002,43(7):551.
[10]沈克平,杨金坤,赵海磊.中药雾化吸入法在治疗恶性肿瘤伴随证中的运用[J].辽宁中医杂志,2002,29(10):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