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湿疹患者皮损链球菌检测及临床意义

2010-06-02陈德秀黄孟启浙江省苍南县第三人民医院苍南325804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年5期
关键词:渗出性链球菌皮肤病

陈德秀 黄孟启 浙江省苍南县第三人民医院 苍南 325804

李邻峰 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

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皮肤最常见暂住菌,已有大量研究认为,湿疹与细菌尤其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密切相关,但湿疹与链球菌之间的关系研究较少。由于链球菌容易引发丹毒、蜂窝织炎等重症感染,而且具有异嗜性抗原,容易继发肾小球肾炎及风湿性心脏病,因此更应引起重视。笔者通过检测皮损处细菌,观察湿疹患者皮损处链球菌感染情况。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9年 3月 ~2009年 12月愿意接受检查的本院皮肤科门诊湿疹患者 163例,男 89例,女 74例,年龄 1个月 ~ 82岁,平均 27.7岁;病程 2天 ~10年,平均 0.7年;其中湿疹继发感染 27例,渗出性寻常性湿疹 66例,干燥性寻常性湿疹 70例。2周内均未局部或系统用过抗菌剂、抗生素。

1.2 湿疹诊断标准 参照文献[1]相关内容。寻常性湿疹按皮损类型分为以渗出、糜烂、结痴为主的渗出性寻常性湿疹和以丘疹、鳞屑性红斑、肥厚为主的干燥性寻常性湿疹;湿疹继发感染指原有的湿疹因搔抓或其他因素导致皮损及其周围出现脓疱及脓性渗出物。

2 方 法

2.1 标本采集 选择典型皮损,无菌操作,渗出性寻常性湿疹和湿疹继发感染皮损用无菌棉拭子取渗出液或脓液,干燥性寻常性湿疹皮损用吸附无菌生理盐水的无菌棉拭子反复擦拭数次。

2.2 细菌培养和鉴定 标本接种于血液琼脂平板上培养,置 37℃恒温箱中孵育 48小时检查细菌生长情况。由专业人员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细菌接种、培养和鉴定。

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 χ2检验。

3 结 果

163例湿疹患者皮损链球菌阳性 12例,阳性率7.4%。12例阳性患者中共检出链球菌 13株,其中甲型链球菌 1株(8.3%),乙型链球菌中化脓性链球菌(A群)9株(75%),无乳链球菌(B群)1株(8.3%),肠球菌(D群)2株(16.67%)。有 9例在 6~9月份检出,占 75%。湿疹继发感染者链球菌检出率高于渗出性寻常性湿疹,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8,P>0.05)。各类湿疹链球菌培养结果见表 1。

表1 各类湿疹链球菌培养结果 例

在 12例链球菌阳性病例中小腿湿疹与小儿湿疹各 4例。小腿湿疹中甲型链球菌 1株,化脓性链球菌(A群)和无乳链球菌(B群)各 1株,肠球菌 2株,多为混合感染;小儿湿疹多见于湿疹渗出组,均为化脓性链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混合感染。

湿疹继发感染、渗出性寻常性湿疹患者作细菌培养常规局部外用抗菌药物百多邦软膏(含莫匹罗星),每天早晚各 1次涂擦患处,第 3天根据细菌检测及药敏试验结果,成人口服氨苄西林丙磺舒胶囊0.75g,1天 3次;儿童口服阿莫西林颗粒,10mg/kg,1天 3次。2例渗出性寻常性湿疹患者连续口服 1周,5例湿疹继发感染患者连续口服 2周,均于 3周内痊愈。另 5例渗出性寻常性湿疹因症状明显好转,未口服抗生素,于 2周内痊愈。12例链球菌阳性患者经治疗均未发生合并症。

4 讨 论

湿疹为皮肤科最常见的炎症性皮肤病,皮损区易受到细菌等微生物的感染,在原有皮肤病的基础上发生继发感染,但多数患者临床表现不一定有明显特征,临床医师常忽视它的重要性。张地君等[2]报道湿疹、特应性皮炎等常合并有金葡菌和链球菌的感染,发现皮肤感染与皮损改善情况成比例,细菌减少与皮炎改善是平行的;金葡菌和某些链球菌株的蛋白质可以作为超抗原,与抗原呈递细胞结合致T细胞多克隆激活,往往导致原有病变加重及病程延长。因此,除抗生素外几乎不需使用其它药物,可收到临床治愈的效果。

链球菌极少存在于正常皮肤,如 A族链球菌,因其在正常完整的皮肤上迅速死亡,如能从正常皮肤分离到,则表示有感染或感染前兆[3]。临床上相关链球菌在湿疹皮损中的定植情况及确切作用,研究资料甚少,也无一致意见。

本研究发现,湿疹继发感染链球菌阳性率最高,渗出性寻常性湿疹次之,说明皮损渗出为链球菌寄生提供了一定条件。而干燥性寻常性湿疹皮肤干燥,不利于细菌生长。对于临床上湿疹明显渗出或怀疑继发感染时应常规做细菌检测及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但培养结果前期或无条件细菌培养者抗生素应用要兼顾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敏感抗生素。渗出性寻常性湿疹虽然链球菌检出率不高,但临床上如常规用药无好转,有可疑感染、加重倾向者要注意是否并发细菌感染,必要时加用外用抗生素或行细菌培养,合理选用抗生素,减少并发症发生。对干燥性损害为主的湿疹可单用皮质激素或间断加用外用抗生素,以免因病程长、长期应用一种抗生素诱导出新的耐药菌。

[1] 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第 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604-607.

[2] 张地君,周洁.球菌性皮肤病处治的抗生素取舍[J].皮肤病与性病,2006,28(1):22-23.

[3] Roth RR,吴晓初.皮肤微生物学:常驻菌、生态学、感染[J].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1990,6:348-352.

猜你喜欢

渗出性链球菌皮肤病
儿童渗出性多形性红斑护理学与药理学探析
妊娠晚期B族链球菌感染及干预措施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链球菌感染与银屑病相关性探究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例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防控措施
猪渗出性皮炎的原因分析与预防治疗
变形链球菌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实事求是 报喜告忧 喜读《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病》
肺炎链球菌表面蛋白A的制备与鉴定
胸腔微创置管引流辅助治疗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