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2010-06-02赵光辉广西中医学院南宁530001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年5期
关键词:小针刀针刀腰椎间盘

赵光辉 广西中医学院 南宁 530001

王力平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中医院

我们自 2008年以来,采用小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0例,疗效显著。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住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60例,男34例,女 26例 ,年龄 18 ~60岁 ,急性发作≤2周,均经过临床及影像学确诊。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30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均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小针刀疗法。常规消毒铺巾后,小针刀刀口与人体纵轴平行刺入皮肤,刀尖抵达治疗部位时手下有厚韧感和阻力感,先纵形切开,再横向剥离,手下感觉松动或剥离至骨面光滑无阻力即出针。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的变化而定,一般治疗 1~3次,两次治疗的间隔至少 5天。10~15天为 1个疗程,每次治疗后的第二天评价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并记录。

对照组采用常规牵引,在慢牵下进行,1天 2次~3次,每次 30min,重力 30kg,或以患者耐受能力而定。10次牵引治疗为 1个疗程,治疗 1个疗程后评价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并记录。治疗 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比较两种方法治疗效果。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采用 JOA(日本骨科学会)推荐的“下腰痛评分标准”(15分法)。JOA评分改善指数(RIS)=(术后评分 -术前评分)/(15-术前评分)×100%。

3.2 结 果 治疗后治疗组 JOA评分及 RIS优于对照组(P<0.01),见表 1。

表1 两组 JOA评分及 RIS比较() 分

表1 两组 JOA评分及 RIS比较() 分

与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1

组 别 n/例 治疗前 治疗后 RIS治疗组 30 8.37±1.54 11.80±2.01*△ 52.10±27.01△对照组 30 7.60±1.2010.30±1.62* 35.97±21.80

4 讨 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中医“腰痛”、“痹证”等范畴,发病原因为外感风、寒、湿邪痹阻经络或外伤筋骨致瘀血内阻,以及内有气血肝肾亏虚等导致经络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脊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可分割,在治疗脊柱疾病时,要以中医的整体观与辨证论治为指导,树立脊柱整体观,重视辨证论治,以现代生物力学原理为基础,通过仔细触诊,查找诱发下肢放射痛症状的压痛点以及指下感觉厚实、饱满,有条索状结节的部位,作为治疗靶点。

针刀疗法是将针刺疗法的针和手术疗法的刀融为一体,把两种器械的治疗作用有机地结合到一起,符合中医经络学理论和西医脊柱手术微创化理念。其主要作用,一方面是局部效应,针对腰椎的外源性稳定系统进行干预,通过针刀的直接作用,剥离、疏通肌肉、韧带间的各种粘连,使肌肉、韧带得以松解、修复,从而恢复腰椎的动力平衡;动力平衡的重建有利于阻止、减缓腰椎间盘的退变,恢复破坏的静力平衡,从而达到调整、恢复整个腰椎的生物力学平衡;另一方面是全身效应,针刀具有针刺的效应,且“得气”感比针刺更强,能舒通经络,调节脏腑气血功能,激发体内调节作用,达到“去痛致松”的目的[1]。

[1] 陈仕流,林明忠.小针刀并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80例[J].中国中医急症,2006,15(8):912.

猜你喜欢

小针刀针刀腰椎间盘
针刀疗法治疗屈拇指肌腱鞘炎验案
小针刀联合九步八分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针刀治疗不同分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针刀针刺治疗中并发急性咽部出血死亡1例
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
针刀针刺治疗合并颈部症状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23例
小针刀治疗脑卒中后遗症踝内外翻的效果观察
小针刀配合钻孔减压术治疗跟痛症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