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初中生数学解题错误及教学策略
2010-06-01任亚玲
任亚玲
每当测试卷发到学生手中时,听到最多的话是“怎么搞的?我又犯这么低级的错误?”学生往往把自己出现的错误归咎于“粗心、马虎、失误”,真的如此吗?其实不尽然,造成初中生数学解题错误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许多一线教师都会从学生的学习动力、兴趣、方法、习惯找出很多原因,可是唯一不从教师自身上去寻找问题:为什么学生缺乏学习动力?为什么学习兴趣不高?为什么学习方法不对?为什么没有好的学习习惯?难道与我们教师毫无关系吗?假如教师缺乏自省,这是很可怕的问题!因此,本文从师生因素剖析着手,探索初中生数学解题错误之教学对策。
一、解错原因分析
通过学生的数学练习发现,缺乏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意志薄弱是造成学生解题错误的主要内在心理因素,而教师千篇一律的教学方式和教师主导一切等现象让学生无所适从,这是造成学生解题错误的教师方面的主要的内在心理因素,它也正是造成学生解题错误的学生方面的外在因素。总之,辩证法告诉我们,内因是决定性因素,而外因只是影响性因素。
1.从学生角度分析
(1)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如果不能在学习中产生兴趣,就会逐渐降低自己的求知欲,就难以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直接导致解题错误经常、反复的发生。
(2)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具体体现,也是学生学习成功的重要保证。在初中,有不少的学生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良的学习习惯,如做题时注意力不集中,未理解题意甚至有一部分学生连题目还没看完就匆忙解题,没有自觉检查解题的习惯,做完了事,从而导致解题错误的“粗心、马虎、大意”结果。
(3)学习意志是为了实现学习目标而努力克服困难的心理活动,是学习能动性的重要体现。在中小学衔接过程中有的学生适应性强,有的学生适应性差、慢,这些学生的表现往往是学习情感脆弱、意志力不够顽强,一旦遇到数学解题计算量大、步骤繁琐,就马上产生畏难情绪,第一反应是太难了,这样的题我是做不了的,于是就采取逃避、放弃的态度,这样必然会导致解题错误的高发。
2.从教师角度分析
(1)教师在升学率的沉重压力之下,急功近利的心态逐渐变得严重,这种心态导致教师对学业成绩较差、落后的学生,往往容易采取说教批评为主的教育方式,从而使学习困难学生对老师敬而远之。
(2)教师千篇一律陈旧的教学方式,不主动追求反思教学,这种保守心态,难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有学生直截了当地说:“上课枯燥,无新意,重复讲解,使同学感到厌烦;上课内容范围太窄,总是照本宣科。”
(3)教师主导一切让学生无所适从。
综上所述,影响学生数学解题错误的间接原因是教师教学行为,它会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知识掌握的程度。
二、教学策略
1.构建“爱屋及乌”效应
构建“爱屋及乌”效应策略是指教师在克服自己的偏态性教学行为后,让学生产生对教师的一种亲切的感受,师生建立了一种互尊、互信、互帮、互进的亲密关系,从而学生会产生一种心理情感迁移,即因学生敬爱老师,引发学生喜爱老师所上的课的效应——“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
2.疏导心理促生乐解
疏导心理促生乐解策略是指应用教育心理观点,在心理咨询基础上,进行客观剖析,采取心理疏导方法,解决学生解题错误高频率发生的学业问题,消除学生解题的心理焦虑,增强自信,提高解题的准确率,从而促进学生乐解的一种教育策略,有三条措施。一要“了解学生,找准问题”。当教师发现学生解题错误时,第一步要做的事是了解学生解题时的心理活动,找准解题错误的“症结”,然后,结合其个性拟订可行性的分步实施方案。二要“消除顾虑,促膝谈心”。即通过师生促膝谈心帮助学生一起寻找解题错误中的“症结”,克服心理障碍,消除顾虑,自我告别消极和畏难情绪。三要“激励表扬,宽容缺点”。每当学生取得一点点的进步,都要及时予以肯定与表扬,鼓舞其斗志。
3.预防矫正解题错误
“预防矫正解题错误”教学策略是以多元智力论为其理论基础的。多元智力理论强调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改变传统的教与学的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反对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总之,数学解题错误随着数学学习的开始也就伴随着,对于学生解题错误,我们要站在数学价值的高度上重新审视,发挥数学解题错误最大限度的作用,挖掘其内在的“闪光点”,对其进行新的探究与发现,尽量为学生创设一些新的学习机会,并能将其预防矫正策略长期的、灵活的运用于日常的数学教学当中,从而更好的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质量,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并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解题正确率。
作者单位:江苏省大丰市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