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对会阴侧切术的临床效果
2010-05-31仝桂兰
仝桂兰
会阴切开及缝合是产科最常用的手术,目的在于缩短第二产程、加速分娩、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病率,或防止因自然分娩、手术产造成的严重会阴裂伤。目前对分娩的干预呈上升趋势,会阴侧切率也逐渐上升,同时术后切口感染率上升。对于自然分娩会阴侧切术后是否常规应用抗生素的问题临床一直有争议。会阴侧切是创伤性手术,有发生感染的可能,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在某些医院已作为常规。为评价抗生素在其临床效果,对此进行了观察,现报道如下:
表1 两组产妇切口感染发生率、平均住院天数、愈合情况比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4年6月~2009年8月在我院住院足月、单胎、头位正常分娩孕产妇160例,年龄17~45岁,平均25.8岁;术前体温、白细胞计数正常,无感染征象,无其他内科合并症,无严重妊娠合并症及分娩并发症。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对照80例;两组产妇在年龄、孕产次、孕周、胎儿体重、手术助产方式、胎膜早破、会阴缝合时间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胎盘娩出后尽快检查软产道情况,用5%碘伏会阴消毒伤口,用可吸收缝线迅速的按解剖结构缝合切口。产后每天早、晚各1次予1/5000高锰酸钾液擦洗会阴。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术前30m in内,术后每日静脉注射抗生素,共3d。通常应用青霉素、头孢曲松、药物中的一种或两种联合应用)。
1.3 观察指标 ①术后切口感染情况及诊断标准:切口有红、肿、热、痛或有脓性分泌物;探查深部切口时可见引流出脓液或穿刺抽出脓液;病原学诊断依据,即分泌物培养阳性。②切口愈合:甲级愈合指愈合优良,无不良反应;乙级愈合指愈合处有炎症反应,如红肿、硬结、血肿等,但未化脓;丙级愈合指切口化脓,需要切开引流等处理;③术后平均住院日。
1.4 统计学处理 实验数据采用SPSSl3.0软件包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见表1。
3 讨论
有关医院感染调查表明[1]产科的医院感染中切口感染为首位,占全部医院感染的29%。其中因侧切术造成的切口感染占88%,其发生率在1.3%~6.7%[2-3]。随着会阴侧切率逐年上升,并发症也逐渐增多,包括切口感染而影响愈合、会阴疼痛等,其中切口感染即为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在10%~17%[4]。切口感染的发生是一个多环节综合因素的结果——手术医师的责任心、技术熟练程度、术中无菌操作、患者自身状态和手术暴露时间等;手术部位解剖上特殊性;会阴侧切缝合术手术部位紧邻肛门,分娩时常有粪便排出;阴道、宫颈本身内储存有大量厌氧菌及细菌,属于污染、Ⅱ类切口;术后切口暴露且直接受尿液及阴道外流血液的浸湿,尤其水肿的外阴循环较差,易发生感染;若同时机体存在易感因素(产程延长、胎膜早破、多次阴道检查等)情况,容易导致手术后切口感染[5]。通常认为,行会阴侧切术后的切口属于二类手术切口,容易污染,手术后应使用预防性的抗生素,尤其对存在会阴炎的产妇而言[6]。但用药组在使用预防性抗生素后,对会阴侧切术切口感染的控制效果不佳。据报道称,抗生素不能有效预防医院感染发生,在使用抗生素的同时也间接地培养出了耐药菌株。相反的,抗生素用后引发的伤口感染,大多为抗耐药所致,致使治疗更加困难[7]。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妇切口愈合甲级率、会阴疼痛程度、术后平均住院日、会阴侧切口感染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说明了应用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临床无显著临床意义,同时增加了医疗费用,诱发细菌耐药,导致二重感染等不良后果,个人观点是医务人员对于正常分娩者提倡不预防使用抗生素,而是应该掌握预防会阴切口感染的关键措施。若发生切口感染影响切口愈合、严重者导致败血症,同时产妇出现焦虑、担忧、痛苦等情绪变化而影响母乳喂养,因此预防和控制切口感染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应针对切口感染的原因进行预防,关键措施是良好的接生技术,接生时把握侧切时机,减少切口暴露时间,局部有效止血,对层缝合,消除死腔;严格的无菌操作技术也至关重要,文献指出切口感染以外源性病原体为主,与手术过程中的无菌操作有直接关系。因此医护人员应有熟练的手术技术,强烈的责任心,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再者,重视局部外用药的使用,5%碘伏是碘和载体络合而成,对各种细菌、芽胞、病毒均有较强的杀灭作用,对皮肤粘膜无刺激,无毒副作用;作为外阴消毒液,使得会阴切口感染率处于正常范围的低值,效果较理想。亦可局部红外线照射,对消除切口红肿、硬结具有一定的作用。
[1]刘荣,武迎宏,沈志红.产妇医院感染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4):273-274.
[2]何满丽.产科伤口感染139例用药方式与切口部位关系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5(3):249-250.
[3]许桂玲,于桂岚.会阴侧切术后感染原因分析及预防[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20):2712-2713.
[4]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58.
[5]庄小瑜,马剑芬,李毅.会阴侧切伤口术后感染的术前相关因素[J],广东医学,2006,27(4):536-537.
[6]刘新民.妇产科手术学[M].北京:人民卫生版社,2004:806-807.
[7]林丹,黄荔哄.23例会阴侧切术伤口感染调查及预防措施[J].西南国防医药,2002,12(5):422-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