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油品销售企业用工总量控制难题
2010-05-31韩祥峰
□韩祥峰
油品销售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商业服务企业,用工需求量大、人事费用率高是企业的重要特征。在我国劳动法体系越来越完善的今天,油品销售企业如何更好地做好用工总量控制工作,是一个重大课题。
控制用工总量的重要意义
控制用工总量是企业劳动用工管理的一项核心工作,对于降低人工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有重要意义。
有利于企业控制成本。按照会计口径,2009年度油品销售企业职工薪酬已经占到商品流通费用总额的1/3,成为销售企业的第一大费用。在当前形势下,成本控制最可行的办法是合理控制用工总量。
有利于提高人均劳动生产率。油品销售企业可通过提高经营总量和控制用工总量两条途径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经营总量受主客观两方面因素的制约,但用工总量的控制主动权由企业自身掌握。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控制用工总量对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意义更加重大。
河南南阳石油分公司近日举办160名加油站长“三夏”保供服务大培训。图为站长们在油站现场学习保供内容。 姜明武 摄
有利于提高员工收入水平。在遵守国家工资支付规定的前提下,员工收入水平是由薪酬总额和用工总量两个因素决定的。在薪酬总额不变的情况下,用工总量减少,员工收入增加。在用工总量不变的情况下,薪酬总额增加,员工收入增加。
有利于促进企业提高队伍素质。控制用工总量将促使基层企业严把入口关,招聘高素质人才充实员工队伍。同时,加大员工培训力度,提高员工能力和岗位适应性,实现一专多能,不断提高劳动效率。
有利于推进配套改革。一是有利于推进用人、用工、分配三项制度改革。二是有利于推进企业内部机构改革。三是有利于企业调整产业结构,改进经营方式,集中精力搞好自营自管主营业务,积极推进非主营业务和辅助业务社会化。
控制用工总量的指导原则
(一)合法性原则。控制用工总量遵守国家劳动法律法规。要按照业务和岗位性质,依法使用各类用工;科学合理制定并严格执行劳动定员定额;严格执行法定工时制度和休假制度;依法做好劳动合同订立、履行、变更、终止与解除工作等。
(二)规范性原则。企业要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规范劳动用工管理。要加强劳动合同管理,规范用工行为。要建立健全劳动定员标准体系,使用工总量控制有规可依,减少随意性。要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标准和奖惩机制,调动企业自觉控制用工总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先进性原则。要始终把严格控制用工总量、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作为销售企业劳动用工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各类用工均要体现高效率、满负荷和充分利用工时原则。人均劳动生产率要向国际先进水平看齐,要以国内先进水平或平均先进水平作为考核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标准,真正做到高标准、严要求。
(四)合理性原则。控制用工总量要从企业实际出发,制定合理的用工控制标准,企业通过努力能够达到。防止盲目追求高水平造成违法用工和弄虚作假。
控制用工总量的主要措施
销售企业必须始终把控制用工总量作为企业落实两个“生命工程”的重点工作来抓。
(一)明确责任主体。建立和完善行之有效的用工总量管理体制,明确职责分工是做好用工总量控制工作的前提。要明确管理体制和管理责任。油品销售企业用工总量控制工作实行总部人事部统一领导下的分级管理体制,即油品销售事业部-省市(大区)石油公司-地市公司(基层单位)。各级销售企业在用工总量控制工作上要有整体分工。
(二)明确控制范围。明确单位范围。销售企业用工总量控制的单位重点是原总部直接管理单位,难点是其他并表单位和单列管理单位。要明确销售企业的业务范围和人员范围。
(三)严格控制标准。油品销售企业要树立规范用工的理念。要把集团公司颁布实施的《油品销售企业劳动定员》作为控制用工总量的主要标准,实行严格控制。
(四)强化目标管理。一是下达控制目标要与贯彻目标管理工作紧密结合;二是下达控制目标要密切结合经营管理实际需要,实行动态管理;三是核定用工总量控制目标积极采用现代信息手段。
(五)完善激励机制。为激励所属单位做好用工总量控制,应将用工总量控制目标纳入企业考核。把控制用工总量目标完成情况、人均劳动生产率(人均成品油经营量、加油加气站人均零售量、人均创利)作为主要考核指标。
控制用工总量的主要途径
近年来,销售企业在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网络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用工总量始终控制在合理水平。今后,销售企业控制用工总量要向深层次转移,调整完善思路和办法,更多地从理清业务、改善流程、完善制度和加强管理等方面,研究制定政策措施,发掘控制用工潜力。
积极推行业务外包。业务外包既有利于控制成本、减少用工,又有利于避免用工方面的法律风险,因此,应坚定不移地推广实施。大力开展非主营业务外包工作,积极推进中小型加油站委托管理。
加快推进设备自动化。要大力推广自助加油站;加大库站自动计量设备改造,加大自动监控设备投入,减少用工总量;在库站设计、建设施工、设备购置过程中,要认真研究工程设计、设备配备对劳动的影响,从源头上提高设备自动化水平和综合利用效率。
积极实施管理现代化。要通过信息化节省用工。同时,通过改善管理、提高管理水平节省用工。此外,要通过持续推进经营管理体制改革防止机构人员膨胀。坚持经营专业化、管理扁平化的改革方向,完善机构和岗位设置,严格定员。
强化劳动用工日常管理。按照“优化结构、提高素质”的要求,严格控制新增正式员工;切实履行责任,加强对财务其他并表单位用工总量的管理和控制;严格执行法定工时制度;加强员工培训,提高综合素质,实施一人多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