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匪片也文艺
2010-05-30王倩
王倩
警匪片是港片最成熟的类型之一,你几乎找不到没有拍过警匪片的香港导演,而林超贤最新的风格就在于写实的商业片外壳和深刻的文艺片内质。香港没有文艺片,香港也不缺文艺片。
在《证人》为张家辉横扫两岸三地所有电影奖项的最佳男主角之前,导演林超贤已经在这个圈子“消失”了很长时间。林超贤和师傅陈嘉上一起拿过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最佳导演,也拍出过像《江湖告急》这样异类而惊艳的佳作,本不该被人质疑。近年来他每年都有新作,但大家越来越失望,觉得他一直在“堕落”,甚至开始怀疑以前对他的种种期待是否过高。
上周末,当张家辉在长春再次举起影帝奖杯时,同一班底完成的《线人》已经在内地上映,少了些许商业,多了些许文艺,林超贤以最擅长的港式警匪片风格彻底回归,证明《证人》的成功并不是昙花一现。而目前的中国电影市场最缺的就是这种中等投资的好作品。
2008年别具风格的《证人》问世。当时,所有的香港导演都或早或晚地迁徙来了内地,我们也渐渐分辨清楚了他们各自的才情,越来越多的内地资金“求贤若渴”,很多拍出过一两部好戏的香港导演被冠以“大师”的名义引进大陆,最终却以烂片辜负了大众,每个人都想痛骂这股不进则退的合拍潮流和这些江郎才尽的大师。林超贤也面临这样的窘境。
《证人》和《线人》可以让很多人松了一口气。从长期得不到电影奖项肯定的演员张家辉和谢霆锋,到一直受困于“艳照门”的英皇公司,尤其是林超贤。警匪片是港片最成熟的类型之一,你几乎找不到没有拍过警匪片的香港导演,我们也完全可以从香港电影里了解香港警察的各个部门,杜琪峰、陈木胜、刘伟强等人都创出过各自鲜明而广受好评的风格,而林超贤最新的风格就在于写实的商业片外壳和深刻的文艺片内质。香港没有文艺片,香港也不缺文艺片。
《线人》探讨的是香港警察和线人之间的信任。线人的每条线报甚至线人本人都有着明确的价码,电影基调真实得让人觉得过于灰色,部分场景的血腥程度让人对电影审查者们的忍耐力刮目相看。线人是香港警匪片里必不可少的小角色,他和卧底不同,与警察的合作通常不是出于忠诚和信仰,而是为了钱。很多人有林超贤这样的观影体会,“以前香港警匪片也有讲线人这种类型的人物,但经常只是很表面化很工具,一个警察抓住一个混混,打他几拳,那个人就透露一些线报,然后警察给他几万块钱就完了,这跟我听到的那些完全不一样。”
林超贤年轻时投考过香港警察,因为没被录取转而进入了电影圈,所以他有很多当警察的朋友,“有时候跟他们聊天,会了解到他们的内部状况和他们私下的一些情绪,偶尔有一次听到他们讲线人,听着就很特别。对于警察来说,破案是最重要的,而线人就是我们在香港报纸上经常看到的一些江湖人士,就像电影里说的被执行家法,通常那些人都比较悲惨的。但是作为一个警察,你为了破案会想他们面临的危险吗?有时他给了你线报,你做完了你所有应该做的事,但是那个人还是会死,你个人的良心怎么办呢?最早听说这些时我就想到了这些点。”
《线人》的开头就是这么个故事,张家辉扮演的警察因为成功破案而升职,但他为了破案而牺牲了线人,致使线人沦为了疯子,所以当心理留有阴影的张家辉,遇到了谢霆锋扮演的新线人时,他面临着人性的抉择。如果说《证人》里的人性思考多少还依赖于一场偶然的车祸,那《线人》里对于人性的思考完全出自人物的内心,“警察是正义的,线人是‘歹角,但两者却要一起合作,这种关系是微妙而矛盾的,如何一起合作?两人之间的关系和信任如何建立?我想到这个方向时,就觉得线人会是一个探讨人性的好题材。”
林超贤喜欢带有思考空间的故事,而我们则在《线人》海报上看到了振聋发聩的一句话:“如果每个人都有价格,你值多少钱?”内地市场正在蓬勃发展的各式类型片,常常被人责以故事幼稚,缺的就是这种生活的真实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