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承黄崖洞精神 开创新时期辉煌: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

2010-05-28山西淮海机电有限公司

国防科技工业 2010年9期
关键词:淮海兵工刘伯承

□ 山西淮海机电有限公司

在抗日战争中,以黄崖洞兵工厂为代表的根据地广大兵工战士始终坚持一手拿枪,一手拿工具的战斗精神,用热血和生命不断巩固和扩大了兵工生产,为武装人民军队和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创造了太行人民兵工光辉史诗;涌现了生产英雄韩忠武,炮弹大王甄荣典等太行兵工英模,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无私奉献”的黄崖洞精神。淮海公司抗战时期的历史沿革,也是随着抗日战争形势的发展,经历了1943年9月由黄崖洞兵工厂迁至山西平顺县西安村和抗战胜利后由西安村迁至山西长治市南石槽村的历程。1985年,邓小平亲自为黄崖洞兵工厂遗址题写了“黄崖洞”三个大字,在镌刻历史丰碑的黄崖洞,黄崖洞精神与巍巍太行融为了一体。

黄崖洞精神融入了淮海人的血脉,也激励淮海代代兵工人献身兵工事业,为淮海的发展拼搏进取。抗战胜利后在南石槽建厂的兵工二厂,根据解放战争形势的需要,迅速恢复军工生产。在解放战争战略反攻阶段,为支援刘、邓大军挺进中原,打到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太行军工系统1947年2月至1948年4月,开展了争创“刘伯承工厂”生产竞赛运动,兵工二厂生产的82迫弹,以产量高、质量好、成本低、技术改造成绩大、运动声势大的突出成绩,被评为“刘伯承工厂”,授予刘伯承司令员亲笔题写的“提高兵工质量,增大歼灭战实效”的锦旗一面。1948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军区副司令员滕代运到厂视察亲笔为二厂题写了“刘伯承工厂”厂名,这是淮海兵工史册上璀璨夺目的一页。刘伯承工厂生产竞赛运动,同时形成了“一切为了前线”的刘伯承工厂精神。黄崖洞精神、刘伯承工厂精神成为了淮海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了激励一代又一代兵工人自强不息、开拓进取、勇往直前的强大动力。

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国家“一五”建设期间,工厂迁址于长治市南郊五马村,并作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进行了大规模的现代化建设,为了铭记工厂在战争年代的光荣历程和辉煌业绩,工厂被命名为“淮海厂”。从此,一个现代化的国防工业企业像一个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太行山的上党盆地。在新的历史征途上,广大职工传承和弘扬黄崖洞精神和刘伯承工厂精神,在服务于现代化国防建设事业和国民经济建设事业中谱写了新的篇章。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公司先后开发研制各种农业机械、牛头刨床、高压油泵等民用产品,大力支援地方的工农业生产,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表彰。《山西日报》以“太行山上一面旗”对公司的业绩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报道。在巩固国防和发展兵工事业中,从抗美援朝、中印自卫反击战、珍宝岛反击战到中越自卫反击战,公司精心研制生产的产品都发挥了夺取胜利的威力,中越自卫反击战某产品被部队誉为“功勋弹”。1979年上半年工厂获山西省工业学大庆先进单位;1979年9月获全国先进企业荣誉,受到国务院通令嘉奖。同时,积极支援国家的国防建设事业,公司向华北、西北、西南、中南等地区的国防工业企业输送了数千名管理、技术和技能人员。祖国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到处都有太行人民兵工精神传扬,到处都有淮海人在建设大潮中舍身忘我、勤奋工作的身姿。

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淮海公司把黄崖洞精神、刘伯承工厂精神与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时代特征要求相融合,形成一种独特的新的“亮剑”气势,经历了开创淮海军品、发动机、注塑机、汽车“一军三民”格局的历程,经历了改革脱困、扭亏为盈的新的历程。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淮海的军民品发展受到较大挑战,淮海公司的广大干部和职工在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指导下,在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和山西省国防科工委的领导下,打赢了改革脱困、奋力扭亏的攻坚战,使淮海公司站在了科学发展新的起点。“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创建文明行业工作先进单位”、“山西省国防科技工业先进单位”、“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先进党委”等荣誉与淮海在新的历史时期奋进历程紧密相连,与代代传承的兵工精神相辉映。

猜你喜欢

淮海兵工刘伯承
江苏淮海自控设备有限公司
江苏淮海自控设备有限公司
晋东公司邀请军工文化专家开展“传承红色基因,践行新时代人民兵工精神”讲座
江苏淮海自控设备有限公司
老兵工精神永放光彩
脑壳落了都不怕
脑壳落了都不怕
脑壳落了都不怕
纪念人民兵工创建85周年暨《人民兵工精神》图书出版发行座谈会召开
元帅刘伯承家训:一定要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