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聋儿语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0-05-24李彩芳

广西教育·A版 2010年5期
关键词:聋儿橘子残疾

李彩芳

聋儿语言训练,就是对二至七岁的聋儿进行听觉、发音、言语等的训练,从小培养聋儿聆听的良好习惯,提高他们的口语交流及表达能力。目前,我校已开设聋儿语言训练班,收训聋儿十二人,七人在训两年时间。笔者就我校聋儿语训的情况、效果以及两年的语训实践,谈谈语训工作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一、没有创设相对稳定的语言环境

恩格斯指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在良好的环境中生活学习,能影响和改变人。首先是生活环境,我校属于半封闭式管理学校,全校共有学生一百七十人,正常学生约八十人,残疾学生约九十人,残疾学生占全校总人数的55%,90%以上的残疾学生在校居住。由于条件有限,接受语言训练的聋儿同其他残疾学生同吃同住同玩耍。学生之间的交流以手语为主。因为手语交流简单、易懂、方便,所以那些刚入学校的聋儿一学即会,一进校门就养成用手语的习惯,然而在语训课上用口语。课后与同伴交流全部用手语,这样的语训效果和质量可想而知,根本无法培养聋儿口语交流的习惯。其次是学习环境,在语训课上,语训教师所传授的语言内容必须有相联系的情景。比如,在教聋儿“橘子”这个词时,一定要让他们先看到橘子,知道橘子的颜色、大小,再尝一尝橘子的味道,最后再把“橘子”一词告诉聋儿,让聋儿把橘子的实体与“橘子”联系起来学习。只有让聋儿在这样的语言环境里,他们的语言才会得到更好地发展。学校应该尽最大努力给聋儿提供一个能促进他们学习语言的环境,要求其他教师用口语与他们交流。有条件的话,还可以采取“隔离法”,把语训学生和其他学生隔离;没条件的。也可采用“分时段”上课。

二、没有处理好语言训练和听力训练的关系

听觉障碍是聋儿最本质的残疾。聋儿中80%有残余听力。尽早地利用残余听力,对他们进行听觉训练,是解决聋儿“听”的有力措施。经过两年的语言训练,我校聋儿语言训练班有几个学生能开口说话了,特别是语训大班的黎作磊和韦雪霜两位同学。韦雪霜今年十一岁,听力条件比较好,经过训练她能说很多话,她本身也喜欢说话。语训教师问一些简单的问题:你叫什么名字?你几岁了?你爱吃什么?她都能作出正确回答。但当别的老师问她这些相同问题时,她却听不懂其他老师在说什么。因为她不熟悉别的老师的声音,所以无法分辨。这说明我们的语言训练教师在语言训练工作中一味强调聋儿多说不听,注重语言训练,忽视听力训练,这样的语训无法让聋儿认识、分辨各种不同声音,没办法达到能分辨声音、识辨言语的水平。在对聋儿进行语言训练时,既要要求他们多说,更要加强聋儿听力训练,以提高聋儿识辨能力。

三、没有注重语言训练课的组织形式

由于聋儿年纪小,知识和经验水平限制,克服困难的勇气较弱,自控能力差,并具有直接行动思维的特点。如果每天在聋儿面前呈现的都是一些单一活动,他们就会产生一种消极情绪和厌学心理,对语言训练失去信心,语训效果会大打折扣。所以,语言训练的形式和内容应该遵循语言康复规定的活动和游戏的方式来进行,可以创设一些聋儿感兴趣的活动。例如,在教聋儿发“K”音时,语训教师可以和聋儿玩含水游戏,先将凉水含在口中,再仰头,让聋儿一个一个地摸老师与自己的喉咙部位,接着,让水在自己的口中打滚,发“K、K、K”的音。在教聋儿发“H”音时,老师可以和聋儿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老师扮演老鹰,全体聋儿演小鸡,大家跑得气喘吁吁,上气不接下气时,老师告诉这就是“H、H、H”音。在这样的游戏中接受語言训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没有做好家长的咨询与培训工作

父母及家庭成员是聋儿最亲近的人,聋儿的言语大多从家庭中获取信息,所以培训家长一些语训方法及助听设备的使用、保养等有关知识,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但是,由于在校接受语言训练聋儿的家长大部分都在外打工。一年半载都难还乡一次,寒暑假接送孩子的任务都落在年迈的爷爷奶奶或者亲戚朋友、未成年的哥哥姐姐身上,因此家长的培训工作根本无法开展。针对聋儿家庭的实际情况,学校采用电话授课等方式培训家长,使家长能用正确的态度对待聋儿,让他们掌握一些基本的语训技能,确保聋儿寒暑假回到家中,也能够继续得到系统地训练。

五、没有较专业的语训教师队伍

我校语言训练班教师共有三人,其中大专学历两人,中专学历一人,小学高级职称一人,小学一级教师一人,三位教师都不是特教专业。在语训过程中,想让聋儿学会一个发音,说好一个词语,不知道要花费多少时间努力才能成功。因此,语训教师必须成为终身学习的典范,通过各种渠道,省时高效、及时准确地提取有用信息,不断更新观念、更新知识。调整知识结构。在语言训练工作中不断探索,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语训方法。

(责编韦春艳)

猜你喜欢

聋儿橘子残疾
橘子沉浮记
漂浮的橘子
橘子的自述
分橘子
无声之歌 生命之舞——浅谈聋儿芭蕾舞教学
携手聋儿 奉献爱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多方联手为残疾青年办实事
聋儿语训课堂中快乐情绪的调动策略
一个倾情帮教的残疾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