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据集中化对商业银行会计核算的影响及风险防范

2010-05-23刘羽宏

中国经贸 2010年24期
关键词:会计银行

刘羽宏

摘要:随着数据交易、处理及分析职能逐渐向商业银行总行集中,这将对银行产生深层次、全方位的影响。本文对数据集中化对商业银行会计核算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风险防范措施,以达到提高商业银行会计核算风险防范意识的目的。

关键词:集中化;银行;会计

一、数据集中化提高了商业银行会计核算的管理效能

1.银行账务体系发生了变化。在传统操作模式下,银行会计核算划分为明细核算和综合核算两大系统。两大系统自成体系,相互印证,既便于账务核对,又实现了相互制约与控制。如明细核算包括:凭证——分户账(登记簿)——余额表;综合核算包括:凭证——科目日结单——总账——日记表。总账与分户账或余额表核对余额,综合核算是明细核算的概括和综合,对明细核算起着控制的作用。当会计处理集中后,由于电子处理系统是建立在超大型计算机和商业智能等技术基础上的,会计账务处理工作全部由系统自动生成,科目日结单只需根据明细核算时录入的初始数据自动汇总而成;数据中心对所有数据的加工、处理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并检验会计账务平衡。

2.会计管理模式的变化。首先,会计管理的模式与商业银行的经营特点是密切相关的,由于货币资金具有极强的流动性,决定了商业银行在管理上必须有严密的监督机制和管理制度。其次,商业银行的传统会计管理涉及商业银行前、中、后台业务运行的全过程,从会计账务处理的角度讲,就有账、钱分管;账、表、凭证换人复核;账折见面、当日记账、当日结账;现金收入先收款后记账、现金付出先记账后付款、转账业务先记付后记收、代收他行票据先收妥再进账;总分核对、内外对账,做到账账、账款、账据、账实、账表、内外账务“六相符”等严格的管理控制制度。第三,数据集中后商业银行的业务数据和信息资源将高度集中,总行或一级分行可以通过计算机系统和网络,及时将全行范围内所有客户资料信息、单据审查、账务处理等后台工作集中完成,使商业银行具备采取“大总行、大部门、小分行”的经营模式的条件,管理日趋扁平化,大量业务特别是高端业务、大型企业集团服务等均可集中于总行的各相关部门完成。商业银行的二级分行以下经营性分支机构实际上只不过是分布在不同区域的业务延伸柜台,其主要职能将转变为营销客户,会计管理的职能明显弱化。

3.银行柜面人员职责的变化。传统意义上的商业银行柜面人员所从事的业务活动和会计核算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对柜面人员会计核算知识方面的要求较高。例如,在客户的存款业务中,从客户提交存款凭单、接单审核、凭证处理、传递到登记账薄完成结算这一系列程序,既是业务活动过程,又是会计核算过程。会计处理集中后,由于将核算功能统一定义并固化在电子处理系统中,柜面人员在办理业务时,只要按照系统界面提示和用户要求在终端中录入必要的原始信息,系统就会自动将有关账务数据过渡到相应的会计科目上,并生成账簿。会计柜面人员只须知道业务的交易代码,就可以在系统的提示下完成业务处理的全过程。柜面人员的主要职责就变成了原始信息的录入、核实。但从银行业务发展的角度看,银行柜面人员必须在熟练掌握各种业务处理规章和电子处理系统使用技能的基础上,具备和金融相关的多学科特别是投资理财方面的知识,能够针对不同的客户需求提出咨询建议,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成功营销各种金融产品。

二、数据集中化对商业银行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1.管理上存在一定的漏洞、制度建设滞后。银行临柜业务综合化以后,临柜业务风险增加,如现金支付业务,以前要经过记账、复核及出纳三个环节,现在临柜人员一人就能完成,同时银行因配备摄像监控设施以及相应的系统授权控制等制度,对可能发生的人为风险估计不足,对操作人员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力度不够,同时,相关性的制度建设未及时跟上。有的银行因对账制度不完善,内部授权制度未落实,发生了临柜人员作案现象。

2.业务复杂,有关人员素质不适应需求。当前国有商业银行普遍采取全功能综合业务系统,且软件升级换代快,业务项目多,分工细,操作规程复杂,业务人员很难系统地掌握,造成业务生疏,容易出差错。另外,要求管理人员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并要善于利用信息进行分析,为创新产品,提高服务水平提供决策依据,但由于管理人员既不从事柜台操作,也与市场营销严重脱节,思想意识和业务素质都不能完全符合有效管理的需求,仅仅起着监督辅导的作用,会计管理的职能未充分发挥,银行无法对客户情况加以全面了解,无法设计面向客户的新业务,无法提高对客户的服务水准,无法加强对客户的风险控制,白白浪费了信息资源。

3.技术依赖性强,系统维护难度增加。当前的管理模式建立在机和基础上,管理效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业务系统和网络的稳定性。但目前系统与网络也都处于逐步完善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不可测因素,因此技术故障较多,有时会导致错账,甚至导致业务暂停。由于网点自身不能及时解决问题,只能依靠市分行技术部门,有的甚至要省分行才能解决,特别是遇到网络故障还可能要依赖电信等服务商的服务质量,因此系统维护效率不高,影响了基层网点的服务质量。同时,计算机联网运行使不法分子利用网络作案成为可能,增加了网络风险。

三、加强数据集中化后商业银行会计核算风险防范措施

1.加强系统控制,防范技术风险。信息技术的应用增加了银行内部控制的潜在风险。要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的,必须进一步加强系统控制。一是提高系统稳定性。程序设计时要充分考虑系统稳定性,不能急于求成,运行前要进行充分测试,并经权威机构的认证,尽可能减少系统故障,而且要建立与运行维护、数据处理过程、硬件设备等相关的可靠性控制制度,建立应急预案。二是增强系统实时监控功能,控制操作权限,对营业网点的异常操作作出预警,及时发现违规行为或业务差错。

2.加强管理控制,防范人为风险。防范人为风险要从多方面着手,一是制度防范,运用现代管的组织规划、资源使用限制等原理,制定诸如业务流程、工作程序、岗位设置、职责分工等一系列内部管理制度,使其能与先进的管理理念相适应,使先进的管理模式发挥最大的效能。因此要加强技术变革可能引发的人为风险研究,并尽可能地事先建立制度,使内部管理制度符合现代信息技术的要求。二是加强检查监督,会计管理部门要采取不定期的突击检查措施,提高检查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促使制度得到落实。三是坚持以人为本,加强思想,使会计人员自觉增强自律意识,做到不违规,不违章,并提高风险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

3.加强对会计核算的监测预警。要使监测预警与会计核算建立在一个平台上,对会计核算进行全程监控,发现问题适时预警。要将监测预警的重心前移,预警系统要能够及时进行会计操作信息的跟踪分析,并对重要日志进行必要的记载与备份。跟踪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结算票据的处理是否符合内控制度,要素是否齐全、合规、往来类科目是否配对相符等。在此基础上,通过会计分析自动拟合预测模型和方法,对会计核算全过程进行研究分析,对带苗头性、有疑点的问题实时报警,实现有效监测。

4.加强会计电算化系统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我国的金融电子化是在没有统一规划和标准的情况下起步的,目前还存在规划不统一、商业银行技术标准不统一、技术规范不统一、商业银行之间使用的安全协议各不相同等问题。为此,央行应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规范,逐步实现各商业银行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增强各商业银行系统之间的协调性,减少支付结算风险。

5.再造业务处理流程,提高银行会计业务处理效率。首先,加强培训。随着商业银行会计核算模式和财务管理模式的变化,商业银行的会计工作岗位及人员要求。同样发生了变化。为了适应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需要,会计人员由操作型人才向复合型人才转变将不可避免。在电子化、网络化的工作环境下,无论是高级会计人员还是一般会计工作人员,都必须具备必备的会计基础知识。其次,会计业务是商业银行各项经济活动的基础,具有业务量大、专业性强的特点。要按照集约高效的原则,再造和优化业务流程,将各个业务领域的所有操作性的职能分离出来,集中到专门设置的后台业务操作中心。同时,将各种非柜面业务以及需通过柜面但无须即时办理的业务(如托收承付)、操作风险较高的业务(如各种信用证的审单业务)逐步纳入后台业务处理中心。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业务处理的集约化水平和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可以改变目前商业银行会计操作风险点多面广、难以监控的现象,提高商业银行的风险防范能力。

四、结束语

总之,面对日新月异的银行业务发展,传统分散的银行会计核算组织模式已难以适应现代大型商业银行发展需要,不仅相关制度难以真正落到实处,会计核算质量得不到保证,而且全行交易操作不能规范、统一,风险难以有效控制。因此,将分散型会计核算模式全面改造成为数据体系向总行集中,并成为专业化的会计集中核算模式已经成为商业银行会计活动的发展方向。

猜你喜欢

会计银行
中关村银行、苏宁银行获批筹建 三湘银行将开业
银监会再批三家民营银行
第三家互联网银行创立 四川新网银行于近期开业
市场经济背景下的会计统计发展探究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
幽你一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