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输液产品包装容器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2010-05-22刘志刚

中国药房 2010年21期
关键词:大输液玻璃瓶塑料瓶

刘志刚

(1.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药学部,广州市 510010;2.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市 510405)

静脉输液应用于临床疾病治疗以来,输液产品包装发展呈现的总体趋势是由硬质包装容器向软包装发展,即由玻璃瓶、塑料瓶向软袋发展,对软袋而言则由聚氯乙烯(Polyvinylchloride,PVC)材料向非PVC材料发展。目前,输液产品包装容器已经发展到了第3代:第1代容器为全开放式输液容器,即广口玻璃瓶,现已完全淘汰;第2代为半开放式输液容器,即玻璃瓶、塑料瓶(PP/PE);第3代为封闭式输液容器,即全封闭塑料软袋,按发展顺序又可分为PVC输液袋和非PVC多层共挤复合膜输液袋,特别是非PVC多层共挤复合膜输液袋具有低污染性、对药物吸附性较小[1]等诸多优点,为目前最新的输液制剂包装技术[2]。本文拟就输液产品包装容器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作一综述。

1 现状及问题

1.1 市场现状与分布

据2005年统计数据,在全球输液市场中,玻璃瓶包装仍占有50%的绝对优势,PVC输液袋为30%,塑料瓶为15%,非PVC输液袋仅为5%。但全球各个国家之间不同包装形式的输液瓶/袋的使用情况存在极大的不平衡,玻璃瓶、塑料瓶主要集中在亚洲和南美洲,而在欧美国家软袋的普及率达到了95%以上,在日本这样一个有1亿多人口的国家中,玻璃输液瓶占10%,塑料输液瓶占30%,非PVC输液软袋占60%。在我国静脉输液大多数仍采用以玻璃容器或塑料容器为主的半开放输液体系[3]。市场常见输液产品包装容器的各项性能比较见表1。

表1 常用输液产品包装容器的性能比较

虽然在普及率上非PVC输液袋不及前三者,但非PVC输液软袋所用包装材料、生产工艺、整体设计、使用方法是当今输液体系中最理想的输液包装形式,代表国际先进水平。

1.2 输液产品包装容器常见问题

1.2.1 玻璃瓶包装。输液产品使用玻璃瓶装,由于患者在输液时需要不断向药液中引入空气,这样空气中的灰尘、微生物很容易造成药液的污染,可能会引发败血症。北京协和医院药剂科徐小薇等通过对使用过程中输液污染情况的研究发现:玻璃瓶如悬挂超过48 h,有9%的输液被污染,时间越长,空气质量越差,危险性越大。而且玻璃输液包装还存在细缝破损不易检出,临床潜在有改变pH值、易碎、存储和废物处理费用高等缺点。协和医院以我国最常用的玻璃输液瓶以及PVC输液袋和非PVC输液袋3种不同材质的输液容器,对包括胰岛素、硝酸异山梨酯、紫杉醇、香丹注射液等15种常用中西药物进行了吸附性研究,结果表明玻璃瓶虽对药物吸附性很小,但存在回流空气污染、细缝破损难检出、胶塞粉末脱落等问题[1]。

1.2.2 塑料瓶包装。输液产品使用塑料瓶存在占地面积大、废品处理困难等缺点,而且塑料瓶在材质上不如玻璃瓶透明,使污染、颗粒及药物沉淀的检查相对困难,输液加药共用同一层橡胶塞,不利于药物输入,且输液时也同样需要通气装置。

1.2.3 PVC输液袋包装。软袋包装相对于前两者具有很明显的优势,密闭系统输注,无回气不需进气孔,可加压输液,微粒较玻璃瓶少,存储空间小,不易破碎,可冰冻,价廉,质量轻,管理费用低。PVC软袋曾经是最常见的用来制造静脉注射袋薄膜的膜材料,但存在着不可回避的缺点:(1)生产膜材料时,为使PVC变得透明、柔软需要加入40%左右的邻苯二甲酸(DEHP)增塑剂,这种增塑剂会渗入药物被人体吸收,而大量的DEHP的积聚可能会导致女孩早熟和男孩生理发育不健全。由于DEHP从PVC中释放的程度与PVC接触液体的亲油性呈正相关,所以与血液制品、含有脂质的营养液以及用于溶解静脉滴注药物的制剂辅料如聚山梨醇酯之类的物质接触,DEHP很容易从PVC中析出。绿色和平组织对PVC和非PVC产品生产厂的11种输液袋、注射器、输液管和导尿管进行了试验,结果显示,有毒增塑剂DEHP的含量均超过29%,而唯一不含有可检测到DEHP的样品是非PVC输液袋。有文献报道了输液中药物对PVC输液袋中增塑剂DEHP的释放的影响:当进行紫杉醇冲配时,一般选用玻璃瓶NaCl溶液,而不是PVC输液袋装0.9%NS,原因是紫杉醇注射液可置换PVC输液袋中增塑剂,引起药物浓度降低和安全性问题[4,5]。世界卫生组织(WHO)曾就DEHP的风险作过评估,建议男婴、怀有男性胎儿的孕妇和未成年男性不要使用含DEHP的PVC医疗设备,应使用非PVC输液袋,以降低DEHP的风险。(2)PVC膜材料对很多药物存在吸附问题,有可能带来临床疗效改变及风险的增加,例如有报道认为,胰岛素(RI)在PVC输液容器里面的浓度存在比较大的波动,会对其效果产生比较大的影响:输液初期吸附作用占优势,RI浓度在计算浓度以下,导致降血糖作用不理想,而在输液后期,由于解吸附作用占优势,RI浓度大于计算浓度,又易于引发低血糖。赵永新等经过试验验证PVC输液袋对胰岛素的平均吸附率为31.25%[6];倪元红等发现在25℃环境下放置48 h,胰岛素的含量随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7]。(3)PVC膜材料的气体渗透性可引发药液质量的变化,如钱红荟等通过2批PVC输液袋装的葡萄糖注射液在常温下1年内的水蒸汽渗透性与含量稳定性的试验研究,揭示了PVC输液袋装葡萄糖注射液含量不稳定的原因[8];(4)PVC软袋尚存在其他一些问题,如在燃烧时会产生毒性很强的二英类强致癌物质,对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PVC软袋的不溶性微粒甚至比玻璃瓶都要多;高温灭菌对PVC软袋的澄明度有较大影响,不利于灯检。

1.2.4 非PVC输液袋包装。非PVC输液软袋为密闭性输液,是无需引入外界空气就能维持人体循环的密闭系统,避免了空气污染的危险,具有自身平衡压力;在贮藏、运输过程中,不易破裂,节约贮存空间,更安全、可靠;更简化输液器连接过程;容易检查液体,便于临床操作;稳定性好,非PVC多层共挤膜不含黏合剂和增塑剂;对环境无影响,容易处理,避免再次回收等。非PVC多层共挤复合膜输液袋的应用是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积极与进步的表现,临床使用起来比较安全可靠、省时省力,大大减少甚至杜绝输液反应的发生,减少患者与医务人员的后顾之忧[9],是静脉输液的发展方向。在国外,加药操作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进行,双管双塞软袋应用比较广泛,但这种管口组建结构复杂,造价高,而国内应用单管单塞软袋输液较多[10]。王雪华等经过考察同一护士完成60袋输液的临床操作,认为单管单塞较双管双塞非PVC软袋输液临床操作更方便,也更适合中国国情[11]。

2 未来发展趋势

非PVC软袋输液于20世纪90年代初被研制成功,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具安全性的输液包装形式。非PVC软袋输液与PVC软袋输液一样,属完全封闭式包装方式,不与空气和外界环境直接接触,彻底防止了大环境对输液的污染。非PVC软袋输液不但有PVC软袋输液的优点,而且还克服了PVC软袋输液的缺点。首先,与PVC软袋输液相比,非PVC软袋输液不含增塑剂DEHP,稳定性好、药物相容性好,透水性、透气性极低,在自然界可以降解,不会对环境、人体造成大的危害;另外,非PVC软袋输液的双管双塞,使加药口与输液口分开,避免了药物的交叉感染,进一步保障了输液的安全。从目前世界上的趋势来看,非PVC输液袋必将成为主导。

而在PVC软袋输液产品中新的亮点是多室袋的出现,非PVC膜多室袋大输液除了具备PVC膜软袋大输液的所有优点外,因非PVC膜多室袋有多个室腔,各室腔的交接处为虚焊,其他地方为实焊,不同的药物被装在不同的室腔内,使用时通过对多室袋的挤压,各室腔交接的虚焊处在一定的压力下被挤压开,各室腔中的药物被混合在一起。非PVC膜多室袋大输液可以杜绝临床配药的交叉污染,减少了配药成本和护士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用药的安全性。更为重要的是多室袋输液这种包装形式彻底杜绝了普通包装输液将不同的药物长期混合在一起造成的药物之间的化学反应及药效的降低。从理论上来说,临床上所有药物与大输液配伍的方案都可以通过多室袋大输液来实现。因此,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目前,多室袋输液已成为输液行业的发展方向。

国家在政策上也是非常鼓励发展非PVC软袋静脉药物的。“十五”期间,国家对输液行业提出的要求是适度控制玻璃瓶包装,鼓励使用优质复合膜包装,到2005年争取塑料瓶(袋)包装输液达到总量的20%左右。我国相关部门近年也加强了这方面的管理,在2000年9月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停止了PVC输液袋的注册,包含相关内容的《药品包装用材料容器管理办法(暂行)》已经出台。这对非PVC输液袋生产企业而言无疑是一剂强心剂,2001年改扩建、新建输液包装生产线成了“热点”。至2008年全国已有相关生产企业如广东百特等30余家,更多的企业开始引进非PVC输液生产技术,如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于2007年10月率先在全军范围内通过了首条非PVC输液生产线改造验收,为军队其他医疗单位非PVC输液生产线改造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中国第1条国产非PVC医用复合膜生产线于2004年落户四川彭山,该生产线共投资1.5亿元人民币,投入使用后将年产4000吨非PVC输液薄膜。在各种包装材料的不断国产化后,包装成本必然会随之下降。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越来越强,非PVC输液袋的普及率必然会上升。

[1]徐小薇,杜小莉,李大魁,等.3种不同材质输液容器对15种药物的吸着性实验[J].中国药学杂志,2004,39(3):206.

[2]董志森.Clear-Flex复合膜软袋——世界最新的输液制剂包装技术[J].上海医药,1996,153(3):34.

[3]王韶雁.输液过程中输液方式的选择[J].天津护理,2001,10(1):52.

[4]张俊虎,林 京.紫杉醇注射液加入软包装输液中引起絮凝1例[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2,22(3):180.

[5]吕汝举,刘 冰,张冬梅.超低密度聚乙烯输液器与聚氯乙烯输液器的溶出物比较[J].中国药业,2005,15(2):54.

[6]赵永新,杨志毅,徐乃焕,等.PVC输液袋对胰岛素的吸附作用[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0,20(10):634.

[7]倪元红,张中书,叶向红,等.两种输液容器配置营养液对胰岛素吸附作用的观察[J].肠外与肠内营养,2008,15(2):104.

[8]钱红荟.PVC输液袋的水蒸汽渗透性与输液含量稳定性的考察[J].江苏药学与临床研究,2001,9(3):61.

[9]周纯燕,彭璇娟.非PVC软袋输液的临床应用[J].现代护理,2004,10(8):745.

[10]张思忠,邢佩龙.大输液包装技术发展的新阶段及新问题[J].上海医药,2002,24(12):545.

[11]王雪华,神月凤,阎翠环.2种非PVC多层共挤复合膜输液袋使用比较[J].中国药房,2005,16(18):1431.

猜你喜欢

大输液玻璃瓶塑料瓶
两个玻璃瓶
神奇的气压
塑料瓶回收分离粉碎一体机的设计
光影之玻璃瓶
塑料瓶的涅槃
玻璃瓶DIY迷你童话世界
“流汗”的玻璃瓶
SRD系列非PVC膜软袋大输液生产线
SRD系列非PVC膜软袋大输液生产线
SRD系列非PVC膜软袋大输液生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