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调节受损患者的转归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检测分析

2010-05-21刘红丹钦传艮李幼琼陈仲阳

微循环学杂志 2010年2期
关键词:空腹分组调节

刘红丹 张 平 钦传艮 李幼琼 陈仲阳

糖 调节受损(IGR)是介于正常糖耐量与糖尿病之间的一种中间代谢状态,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FG)和糖耐量减低(IGT)。2003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建议将 IFG的诊断切点下调为5.6 mmol/l,使IFG的患病绝对人数和相对比率明显增加[1]。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的慢性亚临床炎症学说备受关注。本文报道136例IGR患者的三年自然转归以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检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及分组

从大型医保体检人群中选取3年前检出有IFG的患者136例,男72例,女64例,平均年龄 51.03±8.74岁,根据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分型及2003年ADA分型建议进行诊断。本次实验以空腹血糖(FBG)和葡萄糖耐量试验2h血糖(2hBG)水平对上述对象分组:(1)糖调节正常(NGR)组:FBG<5.6mmol/l且 2hBG< 7.8mmol/l;(2)单纯IFG(I-IFG)组:FBG5.6~6.9mmol/l且 2hBG<7.8mmol/l;(3)单纯 IGT(I-IGT)组:FBG<5.6mmol/l且2hBG7.8~11.1mmol/l;(4)IFG+IGT组:FBG5.6~6.9mmol/l且2hBG7.8~11.1mmol/l;(5)2型糖尿病(T2DM)组:FBG≥7.0mmol/L或2hBG≥ 11.1mmol/l,分析其 hs-CRP水平变化。并将3年前IFG患者分为:IFG1组(FBG5.6~6.0mmol/l)和 IFG2组(FBG6.1~6.9mmol/l)。分析其自然转归情况(因 3年前部分患者未检测2hBG,故只以FBG水平分组)。所有对象无心脑血管病史和严重肝肾不全史,排除急慢性感染、应激、肿瘤及免疫性疾病。

1.2 检测方法

清晨空腹抽取患者静脉血2ml,氧化酶法检测FBG;散射比浊法检测空腹hs-CRP;将75g无水葡萄糖溶解于水立即口服,2h后采集患者静脉血2ml作2hBG测定。

1.3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两因素间关系采用直线相关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三年后各组患者FBG、2hBG、hs-CRP检测结果比较

I-IFG组与NGR组、IFG+IGT组与I-IGT组比较,hs-CRP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I-IGT组与 IIFG和NGR组、IFG+IGT组与 I-IFG组、T2DM 组与IFG+IGT组比较,hs-CRP差异非常显著(P<0.01)。见表1。相关性分析显示,hs-CRP与FBG(r=0.32,P<0.05)、2hBG(r=0.49,P<0.01)均呈显著正相关。

表1 各组患者FBG、2hBG、hs-CRP的检测值比较

2.2 IFG患者三年后自然转归情况

IFG患者三年后的自然转归情况见表2。136例IFG中T2DM的发病率18.38%(25/136),其中IFG1组4例(10.26%),IFG2组21例(21.6%)后者显著高于前者(P<0.05),转为正常者15.44%(21/136),其中IFG1组 14例(35.90%),IFG2组7例(7.22%),后者显著低于前者(P<0.05),66.18%(90/136)的患者维持原状。

3 讨 论

CRP是炎症的一种敏感性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主要为肝细胞在炎性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等刺激下所分泌的炎症介质,由于其稳定的半衰期和敏感的测定方法而成为临床上评价亚临床炎症的适宜标志物。本文结果显示,I-IGT组与I-IFG和NGR组、IFG+IGT组与I-IFG组比较,hs-CRP差异显著(P<0.01),说明IGT患者炎症已非常明显。随着IFG→IGT→T2DM,hs-CRP浓度逐渐升高(P<0.01),且hs-CRP与FBG、2hBG呈正相关,表明CRP在糖的代谢和T2DM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机制可能为:(1)CRP调节核转录因子-κ B(NF-κ B),并诱导 TNF-α释放,引起多种炎症相关基因的表达和炎症介质的释放,从而干扰胰岛素的信号传导,诱发胰岛素抵抗(IR);另外,炎症因子可触发内质网应激,导致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2)CRP刺激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内皮黏附分子-1(SVCAM-1)产生,可损害血管反应性,降低胰岛素分泌,增加外周IR[2]。

表2 136例IFG患者三年后的自然转归

IGR是糖尿病的前期病变,也是一个动态的临床过程,有很大的可逆性,是糖尿病预防的重点人群。本组136例IGR患者自然转归中只有21例(15.44%)转为正常,而发生T2DM者有 25例(18.38%),糖尿病的年转化率达(6.19%),明显高于邹劲涛等[3]报道的3.3%的年转化率。虽然本文调查病例偏少,结果难免有一定偏倚,但至少可反映出糖尿病的早期预防未引起IGR患者的高度重视,这可能与糖尿病早期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以及糖尿病防治知识的宣传与普及欠缺有关。本文IFG1组患者中T2DM的发病率为10.26%,提示与IFG的诊断切点下调为5.6 mmol/l,从而显著提高了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的检出率有关,也更利于糖尿病的防治。因此,重视IGR状态的检测可及早发现IFG、IGT和炎性病变,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逆转IGR。

猜你喜欢

空腹分组调节
方便调节的课桌
采血为何要空腹
空腹运动,瘦得更快?
2016年奔驰E260L主驾驶座椅不能调节
分组搭配
怎么分组
分组
空腹喝水
可调节、可替换的takumi钢笔
汽油机质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