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黑龙江省民办高校本科专业设置的对策研究

2010-05-19季冠芳

文教资料 2010年31期
关键词:黑龙江省民办高校设置

姜 颖 季冠芳

民办高校正处于一个重新洗牌的发展阶段。对于民办高校来说,能不能招到学生和学生能不能就业关系到学校能否生存,而直接影响学校招生和就业情况的是专业设置情况。近年来,某些高校存在着大学生就业难,而企业却经常找不到合适人才的尴尬局面,深入思考究竟是哪里出现了问题?其主要原因之一仍旧是专业设置问题。2010年,黑龙江省高考报名人数为19.5万人,比上年的22.4万锐减2.9万,下降幅度近13 。面对生源逐年递减的趋势,黑龙江省民办高校抓好教学质量、优化专业建设,就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合理设置专业、积淀特色专业对于一所民办高校的生存、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们着重对2所民办本科普通高校 (黑龙江东方学院、哈尔滨德强商务学院)和8所设置本科专业的民办独立学院(哈尔滨理工大学远东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恒星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德应用技术学院、东北农业大学成栋学、黑龙江大学剑桥学院、哈尔滨商业大学广厦学院、大庆石油学院华瑞学院、黑龙江工程学院昆仑旅游学院)共10所民办高校的专业设置情况进行了调查和研究,以发现现存问题、寻求解决对策。

一、黑龙江省民办高校本科专业设置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专业是高等院校教育教学中最基本的单元细胞,通过它可以折射出一所学校的全貌,也可以反映出当今教育发展的价值取向。可以说,办教育就是办学校,办学校就是办专业。专业的地位和作用,就好比一个企业的核心技术。

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就是高等教育部门根据科学分工和产业结构的需要所设置的学科专业,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规格的重要标志,在高等教改革和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按照我国1998年第四次本科专业目录(11大学科门类、71专业种类、249种专业),我们通过对相关招生网站调查,对于10所民办高校本科专业进行了分类统计和整理(表1)。2010年设置专业总数为144个,主要集中在经济学、文学、管理学、工学等大类。其中,设置经济学类专业12个,占总数的8.3 ;文学类36个,占总数的25 ;管理学类39个,占总数的27.1 ;工学类48个,占总数的33.3 。黑龙江东方学院设立专业较多,25个本科专业,涉及6大类;黑龙江工程学院昆仑旅游学院设置专业比较少,只有3个,涉及2大类。

表1 10所民办高校按11个学科门类开设的本科专业数(单位:个)

表1反映了黑龙江省民办高校本科专业设置定位和专业布局不合理。民办高校一般在建校初期侧重设置那些设备投入少、社会需求量大、易招生的短线专业。由于缺乏合理的专业设置目标定位,专业主要集中在经济学、文学、管理学等方面;而对于一般本科高校不可或缺的哲学、历史学专业,投资风险大、见效较慢的医学类专业,工作条件比较艰苦的农学类专业,等等,在这10所民办高校本科招生专业目录中都没有体现(见表1);教育学、理学和法学类专业设置较少。由此可见,专业学科布局失衡,这种布局使得民办高校易受到人才结构性需求变化的强烈影响,当所设专业的人才需求量大时,学校发展繁荣;当需求量骤减时,学校的生存直接受到市场变化的威胁,导致学校对社会的适应性降低,可持续发展能力受到限制。

在调查研究中,我们对黑龙江省10所民办高校的本科专业设置与开办数量情况进行了统计(表2)。10所民办高校都设立了英语专业,分别有9所民办高校设置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7所高校分别设立了市场营销、电子信息工程专业;4所高校设立了财务管理、汉语言文学、俄语、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会计学专业。有11个专业分别由3所学校设置;有9个专业分别由2所学校设置;有26个专业由1所学校设置。

表2反映了这10所高校偏爱热门专业,专业设置趋同,缺乏特色专业的问题。覃美琼在《民办高校本科专业设置问题探悉》(《中国高等教育》,2006年第23期)中指出,截至2006年5月,在26所民办普通本科高校中,92 以上的学校设置了英语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69 以上的学校设置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艺术设计专业、市场营销专业。根据此次调查统计情况(表2),黑龙江省民办高校部分本科专业设置存在着与全国其他民办高校、黑龙江省内民办高校专业设置趋同的问题,趋同专业又多年来均为最受高考考生青睐的专业。近期公布的2010年大学生就业蓝皮书显示,在2009年的就业市场上,这些传统热门专业遭遇就业寒潮,都出现了毕业生滞销现象,被划为“红牌”专业。黑龙江省10所民办高校所设置本科专业能列入“绿牌”专业名单的廖廖无几。

表2 10所民办高校本科专业设置与开办数量

除北京大学等6所著名高校拥有专业设置权外,其他高校的审批权主要在教育部,各高校只能在专业方向上根据市场需求和学校的实际条件作适当调整。黑龙江省民办高校专业设置也由教育部审批,专业设置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受到很大的限制。

二、优化黑龙江省民办高校本科专业设置的对策

优化专业设置,应以合理处理好国家、学校与学生这三者关系为基础,做到既从宏观上有利于我国人才培养,增强各高校办学能力,又能扩大学生选择专业范围,从而满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本文对于优化黑龙江省民办高校本科专业设置的对策,主要从三个主要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做好专业设置定位,优化专业建设结构,加强专业内涵建设,积淀特色专业。

民办高校优化专业建设,要对传统优势学科专业在总结继承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和改造,发挥专业优势,积淀特色专业。具体来说,对已列入2010年就业“红牌”的专业,民办高校要给予高度重视,进行市场需求调研,结合“绿牌”专业特点进行课程体系创新,开发复合型的专业方向,以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同时,要通过市场发掘或学科交叉整合,不断孕育新专业,扶持有广阔就业前景的新专业,做好专业设置定位,完善学科专业结构不合理的缺陷。在专业内涵建设上,民办高校要考虑学科和岗位技能需求,打破学科壁垒,按大类招生,拓宽专业口径,再按需求分流培养,增强专业的适应性,便于专业调整。目前,黑龙江省部分民办高校已经进行类似的教学实践,并把专业设置定位和积淀特色专业作为内涵建设的主要内容来完成。

(二)遵循专业设置的一般原则,更要兼顾市场需求。

黑龙江省民办高校的本科专业设置应坚持适应性、最优化、特色性原则。适应性主要表现在,专业设置紧密结合人才市场需要;最优化主要表现在,专业设置既要考虑专业数量,又要注重专业质量,选择自己最能发挥优势的专业,使要素和资源充分发挥作用,达到最佳效益;特色性主要表现在,积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积淀自己特色的专业,从而避免过多的专业雷同,减少不必要的专业竞争,确立自身的专业优势。只有把这些原则与高校的自身条件和环境结合起来,做好专业建设,充分发挥好“天时、地利、人和”,民办高校才能获得长久发展的生命活力。

市场需求包括生源市场需求和就业市场需求。由于社会观念、教育滞后、信息不对称等原因,这两个市场往往是不对应的。如果专业设置跟着老百姓的生源市场走,可能会走弯路;简单地以市场导向,又会太功利,市场的缺陷又可能会把教育引入歧途。所以,对于就业市场,我们要多了解,引领它;对于生源市场,我们要多调查,引导它。

(三)扩大民办高校本科专业设置的自主权,增强民办高校办学自由度。

本科专业设置权利问题,一直是研究高等教育组织和运行的一个关键问题。中国目前的专业体制形成于1952年,在1998年进行了第四次专业目录修订工作。2010年9月27日《教育报》第一版的文章《教育部启动新一轮高校本科专业目录修订工作》指出:专业目录“一是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社会需求的变化,二是不能适应高校多类型、人才培养多规格的需要,三是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专业设置困难,不利于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四是与研究生培养《学科目录》的专业划分衔接不够”。2010年教育部在京召开了本科专业目录修订工作专家会议,正式启动了新一轮本科专业目录修订工作,准备建立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设置管理新机制。我国先后颁布实施了《高等教育法》和《民办教育促进法》,表明了民办高校拥有了法律意义上的办学自主权,但在专业设置自主权问题上高校一直没有实质性的自主权,现行学科目录一直是指导性目录,高校如果想新设专业,就必须从学科目录已有专业中选择。专业目录修订后,部分办学水平高、教学质量高的高校可能首先获得专业设置自主权,可不受学科目录限制自主设置调整专业。黑龙江省民办高校遵循的“适应性”原则,迫切呼唤国家对专业设置自主权问题的改革举措,以增强民办高校办学的自由度。

政府面对中国的宏观经济社会需求,具体来说应致力于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通过建立人才需求预测体系,引导专业设置;二是确立和完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指标体系,便于政府的检查和监督管理;三是对专业的布局进行整体规划,使重复专业根据需求整合,达到教育资源合理配置,从而为民办高校发展提供有利的外部环境。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大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万建明,我国民办高校专业设置现状、问题和对策.高等教育研究,2005,(3):58-63.

[3]教育部公布2010年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等学校名单.中国教育报,2010-4-28,(11).

[4]部分高校将可自主设置专业不受学科目录限制[EB/OL].http://www.edu.cn/gao_jiao_news_367/20100928/t20100928_525723.shtml.

猜你喜欢

黑龙江省民办高校设置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黑龙江省节能监测中心
黑龙江省土壤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本刊栏目设置说明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