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区高速公路绿化与景观研究
——以安徽黄塔(桃)高速公路为例

2010-05-15汪小飞赵昌恒伍全根

关键词:绿化边坡高速公路

汪小飞,吕 澍,赵昌恒,伍全根,马 平

(1.黄山学院 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安徽 黄山 245041;2.交通部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29;3.黄山天都园林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安徽 黄山 24504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速公路作为人们生活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关注.高速公路景观随着人们物质文化以及精神文化的提高,其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以安徽黄塔(桃)高速公路为例, 探讨山区高速公路的景观与绿化的建设模式,为山区高速公路的景观建设与绿化提供重要的参考.

1 高速公路景观概述及设计建设现状

1.1 概述

高速公路的建设主要是遇山劈路,遇水架桥,由于其占地面积较为宽广,因此在整个自然环境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分量.高速公路特有的功能要求.形体空间的差异、视线的大幅度变化及高速行车形成的景观多元化等,构成了其特有的景观美学特征.一般来说,公路景观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个部分,公路沿线的山岭、坡地、河流,构成美丽的风景,千变万化的植被体现出一种自然美,属于自然景观.公路作为一种人为的建造物,在满足车辆通行的基本要求之外,又要创造出适合当地自然的人文景观,最终达到自然景观与再造景观的和谐统一.所以如何将自然景观与再造景观合理搭配、结合、渗透是公路景观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

1.2 设计建设现状

目前,我国的高速公路景观设计与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尤其绿化设计仅限于植树、种草,只是在一些重要节点位置提出了景观设计方面的要求.同时在施工过程中,由于缺乏详细的环境设计要求和明确的施工要求,容易忽视沿线环境的保护及改善.但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大量修建,对环境美化的要求将越来越高,高速公路景观设计受到了高度重视,尤其是山区高速公路.山区复杂的地形条件,更为脆弱的生态环境,建设中对环境不可避免的破坏,因此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对山区高速公路的生态环保的设计要求提到更高的高度.

2 黄塔(桃)高速公路的景观与绿化

黄塔(桃)高速公路项目是国家高速公路干线网中北京至台北高速公路和杭州至瑞丽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与合铜黄高速公路顺接,向南分别接黄山至衢州和黄山至婺源高速公路,东接已建成的徽杭高速公路,西与拟建的黄山至景德镇高速公路相连,路线全长50.01 km,属于典型的山区高速公路.

2.1 绿化目标

黄塔(桃)高速公路多为山区,因此从前期的可行性研究、立项、规划到后期的设计、施工,都把景观与绿化设计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明确提出了“建设国家级生态示范路”的目标.黄塔(桃)高速公路的绿化着重在以下几个部分:高边坡及路线两侧的绿化设计;隧道景观;立交服务区、收费站的绿化.黄塔(桃)高速公路以“恢复生态,再造自然”作为宗旨,重点放在给予行人以美的感受,充分展现徽州地区风土人情.

2.2 规划的指导思想、建设原则、技术策略

2.2.1 指导思想[1]通过公路沿线的绿化建设,美化和提高公路的运行条件和环境质量,带动公路沿线生态建设工程,扩大公路绿化面积和丰富生物多样性,防治水土流失对公路以及农田的侵蚀,降低车辆尾气排放和噪音对环境的污染,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实现经济建设与环境治理同步发展,最终将公路建设成具有多种功能的现代化公路,与周边的环境形成和谐高效可持续发展的复合网络生态系统.

2.2.2 建设原则 在确保公路交通和加强水土保持、视线诱导、标识指示、防眩遮蔽等功能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地规划,使公路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互协调,同时结合有限的资金条件,优化设计,采取自然恢复和人工种植等多种方法,设计合理的植物群落演替方案,最终实施生态工程.

2.2.3 技术策略[2]①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以乡土植物为主,引进部分观赏性强、生长良好、有经济效益的适生树种,丰富物种多样性,增强景观观赏性;通过合理布局、优化绿化结构;②调整乔、灌、藤、草比重:充分考虑植物的空间配置,增加优良草本、藤本植物,形成立体绿化景观;实行多种措施,提高绿化美化质量;③兼顾抗性与品位:采用抗风、抗病虫、抗污染、耐瘠薄而又造型优美、观赏性强、品味较高的优良品种.

3 高速公路景观类型划分

3.1 中央分隔带景观与绿化

中央分隔带主要目的是按不同的行驶方向分隔车道,防止车灯眩光干扰,减轻对开车辆接近时司机心理上的危险感,或因行车而引起的精神疲劳;另外,还有引导视线和改善景观的作用[3].中央分隔带的设计一般以常绿灌木的规则式整形设计为主,有时配合落叶花灌木的自由式设计,地表一般用矮草或低矮灌木覆盖.在增强交通功能并能够持久稳定方面,主要通过常绿灌木实现,选择时应重点考虑耐尾气污染、生长健壮、慢生、耐修剪的灌木.黄塔(桃)高速所选植物多为乡土树种,具体形式分为茶梅(Camelliasasanqua)+红花檵木(Lorpetalumchinense)、蜀桧(Sabinakomarovii)+红枫(Acerpalmatum)+火棘(Pyracanthafortuneana)的形式,在两侧种植低矮杜鹃(Rhododendronsimsii)、小叶栀子(Gardeniajasminoides)、红花檵木等花灌木.

3.2 边坡特色景观与绿化

山区高速公路景观中的边坡景观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高速公路在建设过程中劈山开挖形成的.但是,高边坡景观的施工难度一般都比较大,尤其是坡度较陡峭的边坡.进行高边坡的景观绿化,不仅仅是为了美化环境,最主要的作用是保护边坡的塌方、水土流失等[4].

山区高速公路包括上边坡和下边坡,上边坡为挖方所形成,在边坡平台及较缓的坡面在直接进行液压喷播,对坡度较高和石质边坡需要进行厚层基材进行防护,对框架梁的防护先进行土包袋回填,再进行液压喷播的办法(如图1).考虑到黄塔(桃)高速的通车时间上,要求在冬季边坡需要见绿,因此种子层选用了狗牙根(Cynodondactylon)、盐肤木(Rhuschinensis)、马尾松(Pinusmassoniana)等为主,再搭配其他乡土树种的种子[5](如图2).同时对生长条件不良好的坡面可再点播灌木.对于在填方路段,一般来说,路堤比上边坡所产生的视觉冲击力小,一般直接液压喷播.但在坡度较陡,坡度较长的下边坡,为了防止边坡冲刷,稳定客土,加快植物扎根生长,需在边坡做混凝土网格[6].

图1 拱护边坡绿化(施工后8月效果) 图2 边坡马尾松生长状况(施工后12月效果)

3.3 节点景观

节点景观属于点式景观,设计重在“形”.黄塔(桃)高速在互通立交区、收费站、服务区、边坡、取土场、弃土场和隧道口绿化设计上,遵循“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原则.在自然景观密集区,不设计收费站、服务区,必要的服务设施选在植被较差的区域建设.在节点景观上主要考虑其造型与当地的徽派建筑风格协调.

3.3.1 服务区的绿化 服务区的绿化与高速公路其他部位绿化有所区别,服务区绿化作为高速公路乘驾人员集散中心,其标准较其他区域应当提高一个档次.随着高速公路建设越趋成熟,服务区建筑构造物一般都具有很强的地方文化特色,使乘驾人员经过时都能有较直观的区域印象.因此如何有效的结合建筑物,协调周边环境,提供休憩场所是服务区绿化的重点.在黄塔(桃)高速服务区的绿化设计时,采取在停车区域内引进城市绿化建设的生态停车场的模式,一是可弱化单一的大面积空白区域所产生的空间感;二是为夏季停车提供荫凉之处;三是可以给高速公路与服务休憩区提供自然隔离屏障.

3.3.2 互通区的绿化 互通区主要是立交,处于交通枢纽,驾驶时视线较为开阔,因此互通区绿化是公路绿化的重点和核心.互通式立交桥的景观设计结合地形的高差变化及立交桥附近预留的绿地进行设计,植物配置主要以灌木(特别是花灌木)为主景观植物,其余植物作点缀布置,突出每个立交桥自身环境氛围.植物种植尽量采用丛植满栽的形式,强调流线型的块面效果.在块面内点缀少许球状灌木,使绿化带立面的景观更为丰富多彩.此外,还可用自然置石、雕塑等园林小品作点缀,营造环境氛围[7].

黄塔(桃)高速的小贺枢纽互通区的景观设计上,结合了场地内的改河河道,在河道两侧种植垂柳(Salixbabylonica)、紫叶李(Prunusceraifera)等树种,极大弱化了河流改道显露的人工痕迹,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同时在立交桥的连接段的路基下边坡上满植灌木,在行车时可如同驾驶在花境中.

3.3.3 隧道洞门的绿化 山区高速公路的建设中,隧道的建设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程[8].隧道作为高速一个醒目的景观节点,对乘驾人员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做好隧道入口的景观,如同点睛之笔,虽小犹胜.隧道洞门的处理必须体现硬性与软性两方面.硬性是指在隧道口进行刚性处理,如进行钢架造型、削竹式造型、塑石假山等;软性则是指采用植物自然恢复处理,如厚层基材喷播、植生袋码放加液压喷播、苗木种植等.

黄塔(桃)高速的隧道景观模式采用了3种模式:一是人工塑石假山(如图3);二为植生袋苗木码放(如图4);三是在坡顶进行苗木种植.其中人工塑石假山的隧道充分考虑了与周围岩石的衔接,并对部分岩石进行了做旧处理,在假山施工过程中,留有大量坑穴方便进行植物种植,避免单一塑石假山的不自然.

3.4 沿途多样化的绿化景观

3.4.1 公路两侧的绿化 在高速公路用地范围内栽植花灌木,在树木光影不影响行车的情况下,可采用乔灌结合的设计方式,形成垂直方向上郁闭的植物景观,空间围合较好,绿量大,生态环境改善等好的效果.

黄塔(桃)高速在道路两侧的路肩的范围内,根据各标段周围植被的分布情况,采用了多样化的搭配形式.共设计采用了20多个种植物品种,例如在黄山栾树(KoelrenteriaPaniculata)、枫香(Liquidambaformosana)、无患子(Sapindusmulorossi)、广玉兰(Magnoliagrandiflora)、棕榈(Trachycarpusfortunei)、碧桃(Prunuspersicavar.duplex)、紫薇(Lagerstroemiaindica)、山茶(Camelliajaponica)、夹竹桃(Neriumindicum)、雷竹(Phyllostachysprimotina)、杜鹃、八角金盘(Fatsiajaponica)、鸢尾(IrisL.)、小叶女贞(Ligustrumquihoui)、毛竹(Phyllostachyspubescens)实生苗等.

图3 塑石隧道口(施工后8月效果) 图4 植生带绿化隧道口(施工后10月效果)

3.4.2 观景台的绿化 借助自由度更高的“无目的地旅游”理念,在风景优美或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区域,根据附近的地理环境设计具有公园性质的区域,减少人工痕迹,与环境协调,展现山里人家的特点.

黄塔(桃)高速全线中共设计了2处观景台,一处位于休宁五城的青山村附近,另一处位于黄塔(桃)高速安徽段与浙江段交界处的桃林村附近.青山村的青山观景台由开挖的边坡顶部改建而成,近可观徽州古民居,远可观青山绿水.桃林村附近的龙田河观景台是浙江进入安徽的门户,所选区域视野开阔,可观龙田古河道与高速交织辉映,风景极佳.在两个观景台植物的选择上都以本地树种为主,同时协调附近的植被情况,采用以香樟(Cinnamomumcamphora)、乌桕(Sapiumsebiferum)为基调树种,雷竹、夹竹桃、杜鹃为辅的设计.

4 结语

随着可持续性发展的思想深入人心,在公路设计和建设方面提出建设生态路、环保路,强调安全、功能、环境、经济,除了考虑道路使用者的利益外,更加注重环境影响,讲究公路与环境的协调与融合.总体而言,黄塔(桃)高速公路在景观与人工环境绿化两方面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并针对不同的地形、区域和生态条件采取了不同的方式开展景观绿化工作.总结工程建设的实际成果和经验,对山区高速公路建设中景观绿化提出了以下见解,供将来其它山区高速绿化与景观设计时参考.

1)利用较高的绿化带作为中央隔离带防眩设施和隔音设施.绿化时使植物之间的种植紧密,少留空隙,并在形式上和色块进行对比搭配,突出丰富的植物特色.

2)节点景观设计都遵循“虽由人作,宛如天开”的原则,使人工与自然达成和谐统一.

3)多样化的边坡绿化模式,丰富的植物种子配比,解决好填挖方边坡的生态处理.

4)沿途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对有旅游开发潜力和特色的区域进行拓展,丰富高速沿途的人文景观.

参考文献:

[1]杨俊平.景观生态绿化工程设计模式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2]魏开云,罗雁玲,安静.“昆玉高速公路”生态景观走廊规划设计[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2,22(2):26-29.

[3]张文哲.高速公路的景观设计[J].山西建筑,2008,34(2):284-285.

[4]周德培.植被护坡工程技术[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5]赵昌恒,汪小飞,高社林.安徽南部山区公路边坡生态自然恢复植被分析[J].江西林业科技,2008(1):38-40.

[6]李家春,智庆玺,袁永新.热带雨林高速公路的生态景观绿化设计[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8(1):55-59.

[7]黄宝涛,田伟平,李家春.热带雨林地区思小高速公路景观与绿化的研究[J].中国园林,2008,24(2):43-46.

[8]米歇尔·科南.穿越岩石景观[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绿化边坡高速公路
边坡控制爆破施工
绿化用女贞树上的果实,可以采来入药吗?
城市绿地绿化种植与养护
建国以来我国历次大规模绿化历程及成效
水利水电工程高边坡的治理与加固探讨
高速公路与PPP
基于SLOPE/W的边坡稳定分析
基于不同软件对高边坡稳定计算
高速公路上的狗
GPS在高速公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