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2009:走过干旱与严冬
2010-05-14岳庭
岳 庭
作为国家重要的油气生产商和供应商,面对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无论面对干旱还是严冬,中国石油都以坚实行动保障供应。
2009年,气候变化跌宕起伏。春夏之季,特大旱情历史罕见;进入隆冬,冰雪严寒席卷大半个中国。
面对干旱与严冬的考验,充足的能源都是最大的期盼。
绿色输油通道,送到田间的关爱
“我手里拿的是农机加油卡,可以享受4%优惠,一公升油可以便宜4毛钱,中国石油为我们农民想得很周到。”湖北襄樊市枣阳太平镇农民张全峰兴奋地对记者说。
春夏之交,备耕忙。自2009年5月中下旬起,全国农村陆续进入大忙季节。为配合“抢收”“抢种”,中国石油投入到保障农耕用油的紧张服务中,农机用油供应成为中国石油这一季工作的重中之重。
“中国石油各生产运行单位要早安排、早部署,安排好各个环节的衔接,全力配合地方政府做好‘三夏供油服务工作,认真履行好‘三大责任,为‘三夏农机用油提供优质高效安全服务。”中国石油集团公司总经理蒋洁敏在5、6两月召开的生产例会上提出了这样的要求。
重任在肩,5月20日,中国石油销售公司下发《关于做好“三夏”期间农业用油供应工作的通知》,层层成立保供领导小组,密切关注用油高峰转移动向,全力做好库存统一集中管理和优化配送。公司将炼厂库存向销售环节前移,保证重点流向和重点地区资源兑现率达到100%,保证油品资源充足。
在公司统一协调、指导下,建立起资源配送快速反应机制、应急预案,及时解决计划、配送、服务和销售环节遇到的各种问题,做到24小时油品配送不间断。
为应对用油高峰的到来,中国石油利用管道、铁路、公路和沿海中转等方式调足油品,对河南、山东、四川、江苏、安徽、湖北等农业大省及时增加农机柴油供应量。
“我每天要耕50多亩地,最多时一天要消耗50多公斤柴油。以前要到十里外的乡镇去排队买油,往返几趟才能满足这个‘铁老虎,费时费力。现在好了,中国石油把油送到收割机旁,真是帮了大忙。”家住四川绵竹市的农机手叶登华看到油罐车送油上门,乐得合不拢嘴。
在四川,乡镇600多座加油站和川陕、川渝交通要道的400多座加油站全部开通“农机用油绿色通道”,优先保障所有农机随到随加。在江西,绝大部分乡镇加油站和国道加油站专门设定一台农机加油机,陕西印制了1万多张“农机作业加油卡”,凭卡优先加油。
华北是小麦主产区,中国石油优先向开镰地区、麦收重点地区、农村站点区倾斜,组织多支送油小分队,利用小型配送车、便民油桶把油送到田间地头,开展定机、定人、跨区域接力服务。河南按照麦收从南向北推进的特点,增加配送车近百辆,成立数个流动车队,公布送油服务热线电话,只要一个电话,就把油送到田间地头。
全国一盘棋,从南到北,一台台收割机在金色的麦浪中忙碌,一辆辆印有宝石花标识的中国石油流动加油车停靠在田间地头。中国石油员工忙着为农机加油,把支农便农惠农服务做到农民的心坎里。
“哪里需要用油,哪里就有中国石油。”中国石油倾力服务三农,赢得了社会赞誉。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在许昌视察时说:“你们的工作考虑得非常细、很周到,体现了石油工人对农民朋友的关爱。我代表省委、省政府感谢你们!”
全国人民齐心协力战胜了60年一遇的特大干旱,夏粮喜获丰收。辽阔的田野荡漾着麦浪,中国石油践行“支农便农惠农”社会责任,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
雪中保气,为了一个温暖的冬天
北京用气徒增,上海供气紧张,南北各地天然气供应告急!
2009年岁末,数十年一遇的极端寒冷天气突袭中国,北方大范围强降雪,全国低温雨雪,使原本紧张的天然气供需矛盾愈发突出,各地纷纷致函中国石油希望大幅度增加供气量以解燃眉之急。进入11月,中国石油大部分输气管道输量已达到设计最大值,处于满负荷状态。
不期而至的大雪,让华北气温比往年低了约6摄氏度,北京采暖用气比去年净增900万立方米,增幅达57%,华北地区日用气量一举突破6000万立方米。
严寒来袭,开足马力,雪中送气,中国石油启动应急保供預案,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增产增供,全力保障居民生活用气供应。为保证北京及华北地区供暖需求,陕京管道及地下储气库一再提高输量和采气量。强降雪开始后,1月4日,陕京管道的输气量为7999万立方米,储气库当日采气达到1986万立方米,均创历史新高,单日向北京输气5300万立方米,比过去最高值增加20%。
数万公里长输管道,每天向华北、华东、西北、西南及“两湖”地区输送天然气1.2亿立方米,另一方面从储气库采气7000多万立方米,合计创下每日供气近两亿立方米的新高,以帮助各地区抵御罕见的严寒。
气来自上游。长庆油田、塔里木油田,西南油气田、青海油田四大气区努力充分挖掘现有产能,中国石油日供气量增加2000万立方米,增幅达到11.8%。长庆油田日供气量达到创纪录的6000万立方米,其中近4000万立方米天然气通过陕京管道输往北京地区,保障首都及周边地区采暖用气。
塔里木油田作为西气东输主气源地,日外输量达到破纪录的4800万立方米,有力保证了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用气。
西南油气田加强生产组织,力保川渝地区用气高峰需求。通过忠武管道向“两湖”地区送气。为武汉,长沙等中心城市抵御严寒助力。
青海涩北气田日产天然气1400万立方米,达到历史新高,通过涩宁兰管道向兰州、西宁等遭遇严寒侵袭的西部中心城市满负荷送气。
同时,中国石油启动应急保障措施,华北地下储气库日采气量近1900万立方米,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充分发挥了调峰功能。
“目前中国石油的天然气产量、管输量已经发挥到最大,中国石油将减少自用,优化管网流向,合理安排储气库采气速度等措施,尽可能保障天然气供应,承担起国有特大型企业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中国石油天然气与管道分公司副总经理侯创业这样说道。
据统计,目前国内天然气已惠及4亿多人口,每年天然气生产平均以100亿立方米以上的速度增长,仍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国内天然气市场需求。
作为全国重要天然气供应商,中国石油想方设法开辟气源。2009年12月初,在国家发改委支持下,中国石油决定从国际现货市场采购LNG。
2010年1月2日,一艘承载着6.5万吨LNG(液化天然气)的俄罗斯运输船顺利抵达上海洋山深水港码头。6.5万吨LNG折合天然气约为9000万立方米,将通过上海市天然气管网供应市内用户,为缓解部分地区用气紧张、应对冬季用气高峰起到积极有效的调节作用。
在这次保供行动中,中国石油承担了购买LNG资源采购费、进口税费、运输费和气化管输费,由于LNG气化费用高出西气东输管道目前供应上海市的天然气价格,中国石油仅此一项就承担了6000万元以上的亏损。
保障的不只是国家天然气供应安全,也使千家万户能安然地度过一个温暖的冬天!
作为国家重要的油气生产商和供应商,面对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中国石油十分清楚自己最大的责任就是保障石油供应。
无论面对干旱还是严冬,中国石油都以坚实的行动,协助各方战胜困难,迎来一片欣欣向荣的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