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败德不应该被纵容

2010-05-14

中国新闻周刊 2010年40期
关键词:特权伊利蒙牛

秋 风

蒙牛、伊利相互斗法,把乳品行业的乱象再度呈现于商界和公众面前。而透过相关事件,人们也可以清楚地看到,企业的败德行径受到了有关方面的纵容。

10月22日上午,呼和浩特警方通报称,通过警方掌握的证据以及犯罪嫌疑人交代的情况来看,蒙牛伤害伊利商誉事件的嫌疑人安勇等人的作案动机是针对伊利产品QQ星炒作鱼油话题,属于个人行为。警方发言人表示,从案件来看,其行为和蒙牛公司没有关系。安勇是一个项目的负责人,对他负责的产品有关系。

蹊跷的是,在当日凌晨,即在警方宣布案情之前,蒙牛集团便对媒体声称,公安机关调查表明,安勇事件确系其个人行为,与其私利有关,不是蒙牛集团的企业行为。

过去二十几年来,国内出现了地方政府间围绕着经济增长展开了激烈的竞争,经济学家普遍把这视为中国经济超常规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量。在这里,竞争的主体是地方政府,竞争的主要指标是地方的GDP和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这方面的业绩决定着官员们的升黜命运。

为此,地方政府纷纷采取了“亲商”政策,这种亲商政策贯穿于政府工作的方方面面。只要政府官员认定一家企业能够在短期内为本地贡献较高的GDP增加值,就会低价甚至免费出让土地、减免税收。地方政府也会给企业高管诸多特权,比如,他们的子女可以进入本地重点学校,河北等地还曾给企业高管配备公安牌照的车辆。这些企业还可以享受监管特权,比如环保部门不得入厂检查。伊利、蒙牛恶性竞争事件则透露出了企业享有的另外一种特权,那就是在刑事案件上的特权。

伊利是国有企业改制上市的公司,蒙牛公司在开曼群岛注册、港交所上市。但这样的区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们都位于呼和浩特,是呼和浩特市乃至内蒙古的龙头企业和利税大户。两家企业之间相互视为竞争对手、老冤家,为此可以掐得你死我活。但对地方政府来说,两家企业都是政绩的主要贡献者。政府对两家企业的最大期待是埋头生产,实现GDP增加值和税收的最大化。所以,政府不希望任何一家企业的经营受到任何意外的影响。假如不幸出现了任何意外事件,则政府的本能反应就是捂住,把它对企业的影响控制在最低程度。

在政府无微不至的呵护下,这两家企业确实飞速发展。但是,也就在政府一次又一次的呵护、遮掩之下,某些企业的行为日益趋向乖张、扭曲。这是经济学上讨论过的最为典型的扭曲激励机制:如果它们做了错事,不管是彼此之间,还是对消费者,却不用或者减免承担相应责任。那么,它们当然就会形成一种扭曲的心态,它相信,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可以伤害到它们,它们不管做多么出格的事情,也可以安然无恙。因此,它们就会忽视对自己的约束,任着自己的性子胡来。逐渐地,它们的商业价值可能完全颠倒,是非对错逐渐模糊,它们会把胡作非为当成正常状态,成长为丧失商业伦理意识的企业。

毫无疑问,消费者会因此遭受巨大损害。当然,除非消费者全部是傻子,否则,他们不可能不因此而惩罚它们。事实上,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已经严重地摧毁了消费者对乳品行业的信心,这次事件在这个方面更进了一步。在地方政府的呵护下,在这一次事件中,蒙牛可以把自己择得一干二净。但是,蒙牛不可能改变消费者的观念。而消费者由此产生的不信任,必然会对其消费行为产生长远而深刻的影响。对此,谁该承担责任?★

(作者系本刊评论员)

猜你喜欢

特权伊利蒙牛
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毛泽东给雷经天的信》
伊利的万科式恐惧
伊利升至全球乳业八强
“计算机先生”
请卸下心中的“特权牌照”
82.7%
蒙牛上市
加速死亡特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