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中南海”后的民众参政渴望
2010-05-14
只有当民众获得充分表达和参与公共事务决策的渠道,民意才有可能进入立法、决策过程,社会才有可能实现公平正义,人才有可能自由而全面地发展
9月8日,人民网下属的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推出“直通中南海——中央领导人和中央机构留言板”。登陆该页面,点击相关领导名下的“我要留言”,就可以写下自己的留言。中共中央、国务院各个机构,也都开通了留言板。民众留言十分踊跃,比如给胡锦涛、温家宝的留言,每天都在几千条以上。
这是互联网进入政治领域的一个重要尝试。这样的留言板可以让民众的声音直接为最高政治领导看到。民众对这样的形式也很兴奋,留言者急切地反映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有些留言者还殷切地提出了改革的具体建议。由这些留言,大体上可以看出经常上网的普通民众关注的焦点所在。
民众、舆论的反响如此热烈,主要是因为,当代中国社会存在诸多问题,乃至冲突,在留言板上留言的不少民众就面临诸多困难,甚至其权益直接遭到过侵害。这些民众多生活于基层,他们所反映的问题、冲突多发生于基层。而在基层,他们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他们的权益找不到救济渠道,或者他们有什么关于法律修订、政策调整的想法,在基层也无从表达。于是,他们就寄希望于高层。而在这个留言板开通之前,他们直接与高层沟通的渠道几乎没有。这个留言板提供了这样一个渠道,它让民意突破了体系设置的层层关卡,而有可能被高层直接看到。
当然,高层日理万机,几乎不大可能直接阅读这些留言。事实上,即便他们有时间阅读这些留言,这些留言内容五花八门,且留言大多只是简短的几句话,大多缺乏理性的推理、论证,对此,高层是难以做出有效、合理的回应的。同时,留言者的诸多留言涉及基层的某些具体问题,高层似乎也不宜做出明确回应。民众、舆论的热烈期望,与留言板实际可以达到的效果之间,必然存在反差。
那么,如何让这些民众不至于失望?民众之所以热切地在留言板上发言,原因很多,大多数留言者认为,自己看到了某些社会问题的严重性,但似乎并未被各级政府重视;或者自己对解决某些问题有一些看法,但在正规制度中不存在有效的表达渠道,在此发言,或者可以产生效果。在这个留言板上,我们看到的是民众表达诉求、意见、参与公共事务决策过程的渴望。在中国,BBS、微博有大量关于公共事务的讨论,同样反映了这样的渴望。
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这样的渴望其实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政治资源,它不仅向高层呈现了问题,同时也提出了某些解决问题之道,如果这些意见和建议被忽视,乃是一个重大政治损失,也会导致社会问题不断积累。中国社会的诸多问题之所以长期积累而获不得有效解决,即便是中南海三令五申,也依然不能解决。长此以往,民众对整个体制的信心也会下降。
唯有通过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民众的表达渴望才有可能得到满足,民众反映强烈的诸多社会问题,才有可能找到合理的解决办法。首先是拓宽言路,让民众能够在公共媒体上,可以更为自由地就公共事务表达意见。
不过,更为重要的是对承担审议性、代表性职能的政治结构进行改革。改革的核心内容是拓展民众参与的渠道,容纳那些具有表达欲望和理性思考能力的民众进入正规的公共事务决策过程,让更多民众可以提出自己关心的问题,也努力地思考问题的解决办法。拓展民众表达与参与的渠道,更多民众可以更为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权利与利益诉求,不同群体的民众、及民众与行政部门之间可以进行理性的博弈。获得这样的表达与参与机会的民众,就不会再四处寻找表达的渠道,也就不会事事向高层反映,大量问题将获得理性的解决,并且多数在地方层面上解决。
从这个角度看,留言板热折射出来的,其实是人们对现有的民意表达渠道与民众参与制度的不满意。面对民众这种情绪,积极的回应之道就是推动政治体制改革。9月13日,温家宝总理在达沃斯论坛开幕辞中说,“我们要通过深化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等全面改革,使整个体制更加适应现代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要求,更加有力地推进社会公平正义,更加有利于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
只有当民众获得充分表达和参与公共事务决策的渠道,民意才有可能进入立法、决策过程,社会才有可能实现公平正义,人才有可能自由而全面地发展。直通中南海的留言板为民众的表达和参与打开了一条路,但还需要更多的制度化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