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及学校戏曲教育初探

2010-05-12殷末之

戏剧丛刊 2010年2期
关键词:豫剧京剧戏曲

殷末之

学校西区教育旨在支持学校推行戏曲教育活动,或试验具有持续发展的戏曲艺术教育模式,培养学生对戏曲艺术的兴趣、认识及欣赏能力。

一、学校戏曲教育的必要性

戏曲教育只有从青少年抓起才能训练出一双能感受戏曲音乐之美的耳朵、能赏析戏曲表演之美的眼睛。学校戏曲教育的作用在于“耳熏”“目染”,“熏”出一双能欣赏戏曲声腔的耳朵和“染”成一双能欣赏戏曲程式的眼睛。

许多国家认为戏曲艺术可以拓展人们的视野。上世纪末,美国国会通过了《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案》,该法案规定,戏剧是全美中小学生的必修课程。在美国三千余所大学中,多半设有戏剧系。在戏剧系听课学习的学生当中,只有很少一部分是本专业的,绝大多数为其他专业的选修生。美国有许多戏剧学校,接受戏剧训练的学生在毕业后大多数并不进入戏剧圈。对这些人来说。戏剧教育只是人生要获得的教育内容之一。就像文学、哲学、历史和数理化知识一样,获得这些学科学位的人也并不一定会成为文学评论家、作家、哲学家和历史学家。这些学生毕业后大都保持着对看戏的热衷,有的还写点剧评或参加些业余演出什么的。其实。在西方的一些国家,对学生的戏剧教育已经成为大多数高等院校的必修或选修课。世界上许多大学开设的世界艺术系中,都设置了中国戏曲艺术学科。他们认为戏曲艺术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层次,是不可缺少的美育过程。

张庚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就曾提出过要向大、中、小学普及、宣传、开设中国戏曲艺术的倡议。越剧改革家吴同宾认为对学生进行戏曲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文艺界要重视戏曲教育,教育界也该重视。”相声大师侯宝林曾说过:“让青少年从小熟悉民族文化形式。从小就打上烙印。就喜欢戏曲。”许多戏曲大家,就是因为小时看了几出好戏而迷上戏曲,把戏曲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的,这些大家的戏曲审美心理与长期的戏曲熏陶密切相关。戏曲教育对人具有潜在的影响。而学校戏曲教育是其支撑点。

二、学校戏曲教育的可行性

推行学校戏曲教育,台湾、香港、新加坡等地是脚踏实地的榜样。在那里,学校戏曲教育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香港学校的美育课程中普遍地引入戏曲教育,开设戏曲课,把戏曲提升到与音乐、美术、体育等同等的地位。台湾地区青少年戏曲观众较多,其直接原因就是大、中、小学教育里边长期以来就有戏曲教育环节。新加坡在国内中、小学乃至大专院校积极推广戏曲教育、示范、表演等课程,开展戏曲艺术的知识、技能传授,剧目辅导和演出,培养了不少新一代戏曲爱好者和有潜质的戏曲人才。

中国当代的青少年学生并不拒绝戏曲艺术。去年,河南省几个豫剧团为郑州市的大学生做了为期十天的“豫剧走向大学生”系列演出,取得的成功即是一例:舆论界报道说,“素来对豫剧似有‘间离感的青年学生们一改常态,将热情尽泻于沸腾的剧场”。河南大学百年校庆时举办了豫剧演出活动,大学生为豫剧艺术所倾倒,举行了“我心目中的豫剧”的座谈会,通过学生们的发言,我们了解到大学生对戏曲表现了异常高的热情,戏曲艺术的自身魅力对青年学生依然生效,大学生们还对当前的豫剧改革以及豫剧出现的不良倾向提出了较有见地的看法。山东开展了戏曲进校园活动。如山东省实验中学、济南市纬十路小学将京剧引人课堂,并形成了富有成效的京剧普及教育模式。山东省实验中学的学生戏迷创立了“京昆社”,学生社员成功排演了《贵妃醉酒》等一批京剧名段,录制了京剧折子戏《姚期》,以学校学生创办“京昆社”为题材的电视专题片《一朝清曲伴初蝉》,还荣获了全国首届优秀校园电视节目金奖。济南市纬十路小学一至六年级所有班级均开设京剧艺术课,戏曲艺术走进了孩子们中间,被作为校本课程引入课堂,并成为吸引附近生源的一项独特优势。由此可见,学生不仅需要学习戏曲,也渴望学习戏曲。

我热爱戏曲得益于我就读的小学和中学都非常重视并坚持戏曲教育。记得上小学时,老师让我们看京剧脸谱录像,告诉我们脸谱是京剧中的一种独特的语言,这些色彩瑰丽、奇思妙想的脸谱是戏曲当中有特色的一种面部化妆,人物一出来,经常看戏曲的人就知道这人物是忠是奸,是好人是坏人,如红色表示忠诚勇敢,黑色表示刚正不阿。白色表示奸滑邪恶,蓝色表示威武勇猛,黄色表示阴险狠毒,绿色表示强悍表屈。脸谱上的花纹也大有讲究,如孙悟空画成一个猴脸,用金色或黄色表示火眼金睛,额头上有佛珠。关羽面如枣色、丹凤眼。包拯是天上星宿下凡,他额头上就被画了一弯新月。李逵诨名黑旋风,以螺旋纹作为他脸谱的主体形象。然后老师让我们手绘一张张脸谱,戴上脸谱来表演,在这个过程中,使我在愉悦中度过了难忘的戏曲启蒙时光,让我感受到了戏曲的魅力和乐趣,进而慢慢喜欢上戏曲。

学校是戏曲文化传承的基地,加强学校戏曲教育是增强学校文化内涵的途径,形成学校戏曲教育的生态环境很重要。

三、学校戏曲教育的方式

学校戏曲教育的方式应该多样化。除了课堂教授戏曲知识外,学校可以组织学生戏曲团体,作为课程辅助活动,使爱好戏曲的学生能巩固对戏曲的认识,掌握戏曲的艺术特点;可以邀请戏曲界著名演员经常亲赴各大、中、小学校园示范讲演:一些剧院可以为大专院校巡回演出,组织“戏曲文化院校行”,唤起青少年学子的兴趣;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请专人教导戏曲,到大、中、小学办讲座,辅导排戏;可以让中小学参观剧团的排练:著名演员、教师、学生可以合作演出;可以有多种类型的戏曲比赛活动,评奖活动,举行展览等不同形式和规模的戏曲活动,让比赛作催化剂的,不论是校内的或校际的,或是公开赛,吸引学生参加,使戏曲成为中学生熟悉的艺术形式;可以面向学生编写一些诸如《戏曲史话》、《戏曲故事》、《戏曲艺术赏析》等通俗易懂、雅俗共赏的书籍来推介丰富的戏曲文化等。如果我们能努力做到这些,尤其是戏曲艺术家走近学生,学校把戏曲艺术家请进来,我们的青少年戏曲观众就会对戏曲艺术有一定的理解力、判断力和鉴赏力。

我们也有必要像美国那样设立多层次、多样化的演出剧场。美国不仅有像纽约“百老汇”这样的权威性的剧院,还有儿童剧场、中学生剧场、大学生剧场甚至研究生剧院。美国大多数城市的娱乐节目里都包括有为儿童创作的戏剧。有些社会剧团每年都要专门为儿童、青少年安排几部戏剧。美国的少年联盟也常演儿童剧。他们还特别重视培养学生对戏剧的兴趣。我们也可以开办一年一度的“儿童剧展”、“青年剧展”等非营利戏曲活动,培养学生喜欢上中华戏曲文化。

我们在进行学校戏曲教育时,有两点应当特别注意。

一是学校戏曲教育应循序渐近,根据不同年龄段安排不同内容。对于小学生,可以让他们观看根据童话、神话、传说、故事新编或改编的戏曲剧目。组织他们看一些戏曲儿童剧,将戏曲节目卡通化,附带举办戏曲导读活动,老师可以向小学生们深入浅出地讲解戏曲的历史源流、表演特色等,让小

学生动手画剧中人物、脸谱。对于中学生,可学唱不太复杂,通俗、简单的经典戏曲旋律唱段,做教学演出材料时选择较有吸引力的动作性强的剧目。对于大学生、研究生,应先让他们读一些戏曲原本,看一看经典折子戏、名作,可让一些剧院为大专院校巡回演出,并鼓励学生写剧本、写剧评。

二是学校戏曲教育应因地制宜,熟悉地方乡土戏曲。在祖国大江南北,几乎每一个地方都会拥有独具特色的地方戏曲。因为戏曲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所以各地的大、中、小学校完全可以摸索出与当地戏曲文化特点相结合的学校戏曲教育模式。使学生对所在地乡土曲种的起源、发展、特点及流派等有较深入的学习和了解。懂得欣赏与鉴赏。我国有些省市的做法也可以参考。2009年北京市在22所中小学试点一年“京剧进课堂”后,现在进入了推广阶段,京剧艺术将成为北京市的地方课程,北京市要把京剧渗透到音乐、语文、历史、美术各科目的教学中。比如京剧的脸谱和服饰在美术课上教学,唱段所描述的历史事件在历史课中进行,唱词和韵脚等知识在语文课涉猎。在音乐课上学唱京戏。上海昆剧院曾经把昆曲艺术送进上海的大、中、小学大门。如同济大学是国内高校中较早的引入了昆曲艺术教育的著名大学,开设了昆曲欣赏、昆笛、身段表演等选修课,在习曲、吹笛的基础上,同学们更是粉墨登场。昆曲选修课聘请上海昆剧团的演员和曲界名家授课。还成立了同济大学昆曲社——同济曲苑。举行并提供学员课余拍曲练习的机会。河南省豫剧风也刮进大、中、河南中小学地方戏曲课受到欢迎。如今,郑州市文化路二小、郑州英协外国语小学等学校的豫剧课就很受孩子和家长的欢迎。在河南省实验中学,豫剧表演艺术家虎美玲边讲解边示范,还邀请学校师生现场互动学戏,别具一格的讲授方式,拉近了学生与豫剧的距离。

四、学校戏曲教育的目的

一是培养戏曲观众。有人讲戏曲要改革。体制要改革:有人云剧目要创新。演员的技艺要提高;有人说戏曲要生存,市场要开拓……然而却忽略了对戏曲观众的培养。一些不喜爱戏曲的学生,他们不少人谈到不喜爱戏曲的原因时主要是“看不懂”,不理解戏曲的表演动作。戏曲文化是一种综合性艺术,戏曲艺术包括极为复杂的、互相制约的许多艺术门类的特征,它本身具备着多方面的审美价值。林语堂先生说:“中国的戏曲,包括一种诗的型式,其势力与美质远超于唐代的诗,唐诗无论怎样可爱,我们还得从戏曲中寻找最伟大的诗。”戏曲艺术从表演程式、动作念白、剧本唱词、道具服装无不体现出独特的美学特征,所以提高青少年的戏曲审美素养是必要的。台湾豫剧皇后王海玲说:“我们在拓展市场。进校园、做儿童豫剧都是为培养青少年观众,吸引青少年走进剧场看豫剧。”文化部副部长陈晓光给山东省实验中学、济南市纬十路小学两所学校授予“京剧传承基地”时说:“这些学生中或许会产生京剧艺术家甚至是艺术大师,但大多数会成为未来忠实的京剧观众,这才是最重要的,因为这是确保京剧艺术得以传承下去的关键。”戏曲教育应该从小抓起,因为青少年是最易于接受新生事物的。学习一些戏曲的基本知识、常识,懂得戏曲艺术的语言,学会欣赏戏曲艺术,了解戏曲艺术与中国文化的关系,这是一种基本素质的提高。我们培养学生的戏曲艺术素质,同时也在培养热爱戏曲艺术的观众。

二是重建戏曲文化。戏曲是中华民族表演艺术的代表,戏曲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占据了一个特殊的地位。中国的文化传统,不仅体现在圣哲贤人的经籍著作中。也体现在蕴含了艺术心血的民间文化里面。而戏曲是民间文化中最具有生命力的力量之一。中国有戏曲剧种300余种。戏曲中的名曲、名段和剧目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但任何艺术形式都不可能是永远的宠儿,它会随着娱乐活动的多样而渐渐淡化,戏曲艺术也如此,戏曲文化淡化的直接结果,就是产生戏曲危机,丧失其在人们心中的原有价值地位。培养戏曲观众的目的就是重建戏曲文化。因此,我们的学校教育应当注重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戏曲知识的传播和戏曲艺术的渗透。把真正的戏曲艺术送进大、中、小学之门,让他们了解、认识、感受戏曲艺术的魅力,让戏曲与高雅、文明、有知识、高层次联系起来,从而恢复戏曲艺术的威信。通过普及学校戏曲教育,使中国戏曲艺术能够在青少年中薪火相传。

戏曲的命运与学校戏曲教育关系密切。普及学校戏曲教育就是加强校园戏曲文化建设,为明天的戏曲准备大量高水平的戏曲观众。而戏曲的繁荣在于戏曲观众的培养,在于戏曲土壤的培养。

(作者单位:新加坡华侨中学)

猜你喜欢

豫剧京剧戏曲
中外大学生体验非遗戏曲文化
戏曲从哪里来
为什么京剧被誉为“国剧”
传统戏曲
《京剧人设》
家校共育成合力,传承河南豫剧
豫剧现代化进程分析
河南省将戏曲纳入大中小学课程
通过文化体制改革推动豫剧文化产业发展
京剧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