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市构建川东北区域交通枢纽发展战略
2010-05-12杨飞,陈林,夏军
杨 飞,陈 林,夏 军
(西南交通大学 交通运输学院,四川 成都 610031)
四川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以及将成渝经济区提升到国家战略布局层面,为南充市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一方面,按照四川西部综合交通枢纽规划,明确提出将南充市定位为 12 个区域性次级枢纽中心之一,但从南充市区域交通设施现状来看还存在一些不足,因此借助“十二五”综合交通规划,利用城际铁路、高速公路、内河航运等多种交通设施的集聚和整合,巩固和提升作为川东北经济区的中心位置,是南充市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另一方面,面对成渝经济区范围内各个城市间的竞争、合作与博弈,南充市选择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定位,协调应对与成都、重庆两大区域中心城市的关系,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也将是南充市“十二五”期间需要重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1 四川构建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及其对南充市的定位
2008 年3月,四川省正式提出全面打造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战略目标,致力于通过铁路、公路、航空、水运全方位突破,发挥交通先导的作用,有力推动四川省西部经济高地建设,同时提出了一批重大区域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规划。根据四川省政府关于《四川省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规划》报告,将南充市定位为 12 个区域性次级枢纽城市之一,配合成都主枢纽扩大交通网络的覆盖范围,实现多种运输方式在次级枢纽和节点城市间的互动、联运和有效衔接,形成一张有效连接的网络。从地理位置上看,南充市是川东北区域交通中心枢纽,川东北经济区包括南充、遂宁、达州、广安、巴中、广元六市,川东北经济区范围及区域交通通道现状如图 1 所示。
图 1 川东北经济区范围及区域交通通道现状
1.1 区域铁路与大型客运枢纽门户
随着京津城际铁路、武广高速铁路等相继开通,形成的城市群经济带将有力地推动铁路沿线城市经济发展。对于2条或多条铁路交汇的枢纽城市,大型铁路枢纽站点通常建设成为城市副中心和门户,结合枢纽周边土地利用的一体化规划,发展高端商业、旅游业、生态居住、休闲服务业,不仅有助于调整和优化原有老城区的城市结构,还可以充分利用枢纽所带来的大量人流、物流,发挥集聚效应,成为城市经济增长引擎[1-2]。例如,上海虹桥交通枢纽是整合京沪高速铁路、虹桥机场、高速公路、城市地铁等多种高速交通方式的汇集枢纽,根据其城市规划,总用地面积约 26.3 km2,将形成以总部经济为核心,以高端商务商贸和现代物流为重点,以会展、商业等为特色,其他配套服务业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预计到 2015 年,商务功能核心区年生产总值将超过 100 亿元,2020 年将超过 150 亿元[3]。根据《2009年南充市统计年鉴》,南充市经济总量为 686.28 亿元,如果按照上海虹桥交通枢纽的经济效应实现 60%~70% 的总经济效应,对于南充市也将具有极大的经济拉动作用。从这个意义上,大型铁路枢纽的建设也将是南充市“十二五”的重大项目之一。南充市位于成(成都) 达 (达州) 铁路和兰 (兰州) 渝 (重庆) 铁路2条重要铁路的交汇处,并在南充市北部的潆新镇交汇形成综合交通枢纽,结合北部新城开发建设可定位形成城市副中心。
1.2 区域公路交通通道
构建川东北区域中心枢纽城市,要求南充市首先应该在区域公路交通基础设施方面具备区域枢纽的基础条件,拥有直达川东北经济区各个城市的交通通道。但是从现状看,南充市与巴中市、达州市尚没有直达快捷的交通通道,按照次级枢纽的定位要求,增强区域枢纽中心的集聚能力,南充市在“十二五”交通发展期间迫切需要建设南充—巴中、南充—达州2条区域交通通道。另外,公路交通发展方面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四川省第二大城市绵阳市由于成 (成都) 绵 (绵阳) 乐 (乐山) 城际铁路的开工建设,将融入成都市半小时交通圈,其区位优势显著提升。绵阳市距离南充市较近,一方面,南充市在“十二五”期间有必要建立与绵阳市的直达通道,加深与成都的联系;另一方面,绵阳市工业产业发展较好,随着北部新城的开发,南充市将形成大量的服务业、商业,可与绵阳市形成产业互补,吸引绵阳市的就业人员到南充市消费,带动城市经济发展。因此,“十二五”期间应该建设南充—绵阳的区域交通通道。
1.3 嘉陵江内河航运和港口发展
内河航运的发展对于南充市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南充市拥有嘉陵江航道资源,可直达重庆港汇入长江航道通往上海港。按照四川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发展思路,提出了全面提升内河水运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思路,构建以长江为主通道,嘉陵江、岷江为干线,以泸州港—宜宾港—乐山港、广元港—南充港两大港口群为枢纽,层次分明、功能完善的内河水运网络。根据《四川省内河水运发展规划》,至 2030 年,通过对通航航道整治扩建,将嘉陵江航道等级提高到Ⅲ级,千吨级船舶可从上游广元,经南充直达重庆[4],进而沿长江顺江而下直达上海,为南充发展打造了一条高效、便捷的水上大通道。在重大发展机遇下,利用内河航运的成本优势,规划多式联运物流园区,可以极大地增强南充市的区域物流集聚力。
2 成渝经济区发展规划中南充市的发展方向战略选择
2.1 成渝经济区发展规划
2010年2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赴成渝地区进行实地调研,《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近期内将可能获得国家批准并正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成为与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经济区并行的国家级区域经济增长极。规划中的成渝经济区占地 20.6 万 km2,涵盖重庆 31 区县和四川 15 个市县,常住人口1亿人,GDP 总量达 1.4 万亿元,其区域经济密度 (单位平方公里内经济总量) 是西部地区平均值的 14 倍,人均 GDP 高出西部地区平均值40%[5]。
2.2 南充市重点发展方向选择
作为成渝经济区的重要节点城市,在新一轮的区域合作发展中如何定位是南充市将要面临的重大战略选择问题。2010 年1月,在成都经济区区域合作联席会第一次会议上,成都、德阳、绵阳、眉山、雅安、资阳、遂宁、乐山8市签署了《成都经济区区域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成都经济区8 市将围绕发展规划、基础设施、重大产业、环境保护、开放合作等方面进行专题合作[6],但这其中没有将南充市纳入成都经济区范围。另一方面,从南充市和遂宁市的区位对比看,遂宁市已经取代南充市向西融入成都经济区。无论在公路方面还是铁路方面,遂宁市都较南充市有相对优势。根据四川省高速公路布局,遂宁的区域放射性通道有5条,而且保持了与成都、重庆、绵阳3个重要经济城市的直达连接,而南充市的放射性公路通道只有4条,还缺乏与川东北重要城市巴中、达州以及四川第二大城市绵阳市的直达通道;根据国家中长期铁路发展规划成渝地区的布局,遂宁位于成渝客运专线主轴和成达铁路的交汇处,而且正在规划遂宁—绵阳、遂宁—内江的区域铁路,而南充市仅有 2 条铁路的交汇,也缺乏国家层面的铁路客运专线主通道,相对于遂宁市铁路发展偏弱。
根据以上分析,由于成都经济区选择了遂宁市而没有将临近的南充市纳入其中,加之遂宁市距离成都较近,区域公路、铁路相对于南充市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建议南充市在未来新一轮区域发展进程中,重点突出南北区域轴向的发展思路,即加强与重庆市、兰州市的区域合作,寻求更多的经济发展机遇。同时,在交通基础设施上,南充市也具备较好的南北轴向发展的支撑,可以充分利用南北走向的嘉陵江航道以及正在建设中的兰渝铁路。同时南充市可以谋划建设重庆—南充—甘肃 (兰州) 的区域高速公路,使交通设施有力地支撑南充市在南北轴向的发展。南充市区域发展方向战略选择如图2所示。
图 2 南充市区域发展方向战略选择
3 结束语
四川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为南充市提供了重大发展契机,将南充市定位成川东北区域枢纽中心城市。通过分析,提出从区域公路通道、依托城际铁路的综合交通枢纽、内河航运通道等交通基础方面加强南充市区域枢纽中心集聚功能的战略构想,即新建南充—绵阳、南充—巴中、南充—达州3条直达公路通道;建设南充潆新综合交通枢纽,形成经济增长副中心的城市门户;利用嘉陵江航道突出南充港功能,发展航运、公路、铁路多式联运,加强区域物流集聚程度。另一方面,南充市还面临成渝经济区发展的战略方向选择,在处理成都、重庆的关系选择问题上,提出南充市未来应该更加重视重庆—南充—甘肃 (兰州) 的南北轴向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南北轴向的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兰渝铁路和嘉陵江航道资源,新建重庆—南充—甘肃 (兰州)高速公路通道。
[1] 彭聚才. 杭州东站综合交通枢纽规划研究[J]. 铁道工程学报,2009(3):62—66.
[2] 许宏宇. 京沪高铁无锡站场地区发展研究[J]. 城市规划,2008(4):94—95.
[3] 李 萌. 虹桥1.4平方公里商务核心区明年开建[N-OL]. 东方早报,2009-09-24 (A5) [2010-03-17].http://epaper.dfdaily.com/dfzb/html/2009-09/24/content_161547.htm.
[4] 董世梅,李秋怡.“千河之省”期待疏浚内河“经脉”[NOL]. 四川日报,2009-06-18(04)[2010-03-17].http://sichuandaily.scol.com.cn/2009/06/18/20090618655505940674.htm.
[5] 杨 冰. 成渝经济区规划初稿近期上报国务院[N-OL]. 重庆日报,2010-03-05(A3)[ 2010-03-17]. http://cqrbepaper.cqnews.net/cqrb/html/2010-03/05/content_1119742.htm.
[6] 谭江琦,王 怀,张红霞,等. 成都经济区一体化发展务实起步[N-OL]. 四川日报, 2010-01-31(01)[2010-03-17]. http://sichuandaily.scol.com.cn/2010/01/31/2010013171 43539052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