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钢琴理论课开设的探索研究

2010-05-10张艳红

艺术百家 2009年7期
关键词:音乐艺术艺术教育

张艳红

摘要:本文就高职钢琴教学开设“钢琴理论课”的重要性进行了实践探索与研究,认为“钢琴理论课”无论对学生知识的稳固、视野的拓宽、能力的培养还是兴趣的增强都起到积极的作用,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高职音乐教育;钢琴理论课;钢琴技巧课;艺术教育;音乐艺术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104(2009)07-0220-02

高职院校音乐教育是对我国高职学生乃至全社会艺术教育有效的、迫切的、必要的补缺式教育。音乐教育专业中钢琴课又是一门重要必修基础课程和技巧课,在教学整体安排上占有重要地位。因为钢琴课是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学习工具,同时也是学生毕业后从事教学工作必备的教学工具。它要求学生不仅要具有良好的钢琴弹奏基础,而且要具备一定的钢琴教学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中国的钢琴教育体系自20世纪初由俄罗斯钢琴家、教育家把俄罗斯学派的钢琴教学风格带到中国后,特别是建国50多年来,又受“欧洲音乐中心论”的广泛影响,使中国的钢琴教育无论是专业音乐院校,还是各综合类院校音乐教育专业都基本上沿袭欧美、前苏联钢琴教学模式。这种教学体系一方面使中国钢琴教育无论是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形式都逐步走向系统化、规范化,培养了一批具有玄妙技术,激情四射的钢琴演奏人才,使国际赛事上频频出现“中国”的名字;同时也培养了大批多方面的音乐优秀人才,推动了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表演和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然而,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专业无论是培养目标、学生来源、课程设置还是教学任务方面都有别于专业音乐学院,若对高职院校的学生也采用音乐学院的教学方式,过多强调技术而忽视多元、全方面,势必造成了学生技不如人,同时又不能适应社会需要的两难局面。因此,为适应就业形势的需要,应从扩大学生音乐视野与提高实践能力为教育中心、使高职院校学生在走向社会之前,在音乐教育的作用下,成为当代社会需要的、高尚的、全面的知识型人才。因此,我们应努力开拓出有特点的教学之路。钢琴教学中理论课的开设对培养全面的知识型人才尤显迫切和重要。

一、钢琴理论课开设的重要性

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素质发展的工作,“音乐教育”又以其独特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途径渗透于人的健全发展过程中,成为“素质教育”不可替代、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从音乐教育的长远目标来看,我们在发展音乐能力的过程中,更应当重视和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如今全国各学校纷纷扩大招生,实施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使得各校钢琴教师承受着繁重的教学工作。就我院来说钢琴课由原本“一对二”的授课形式变为“一对四”,从高职院校钢琴课教学目标出发,如何使学生在较有限的学习过程中对钢琴技巧和钢琴艺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开设“钢琴理论课”是解决这一现状行之有效的方法。使“理论课”与“钢琴技巧课”并行不悖。这样学生不仅在“钢琴技巧课”上能学到钢琴技巧的实际操作,而且可以在“理论课”上学到如何教学的理论知识,使教与学、知与行互为补充,互为完善,为毕业后完满胜任工作而奠定理论方面与技巧方面的基础。

“钢琴理论课”改“钢琴技巧课”纯技术操作的枯燥形式而成为多媒体、图文并茂形式,再加上妙趣横生的音乐故事以及波澜壮阔的钢琴音乐篇章,更能激发学生学习钢琴的热情,提高学生学习钢琴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高职院校学生进校时虽然大多对钢琴知之甚少,但是对钢琴的学习有着极大的兴趣,然而面对钢琴抽象的触键感觉,不同的技巧手法以及浩繁的作品文献,仅在“钢琴技巧课”上解决这些问题是缺乏系统性的,久而久之学生学习起钢琴很容易失去自我把握的准确性,失去认识对实践的正确指导,逐渐产生对钢琴既喜欢又害怕的心理。通过在我系开设“钢琴理论课”的实践,解决这一问题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逐渐找到了学习钢琴的学习方法,并能用理论去指导实践,同时也能用实践验证理论。因此,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出发,开设“钢琴理论课”是可行的。

理论课的开设不仅可以使学生牢固掌握钢琴弹奏技巧,而且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与知识面,使学生站在一个较高的基点上,全局地、统一地把握钢琴弹奏的概念与观念,使知识更全面、多元化地发展。

学生在校学习钢琴一般只有三年的时间,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不可能博采众访近四百年来西方音乐史五个不同时期,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主要作曲家有代表性的钢琴作品以及我国的优秀钢琴曲。21世纪的音乐工作者既要具有扎实的专业技术,又要具备宽泛的知识结构,因此钢琴课的教学结构和进度必须兼顾必要的打基础与较快地提高程度这两个方面,教师为每个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授课计划应包括一定数量的精弹曲和浏览曲,精弹与浏览相结合是钢琴训练中解决质与量,深度与广度这两对矛盾的有效方法,精弹曲可以在“钢琴技巧课”上解决,浏览曲可以在“钢琴理论课”上解决,教师可以教授以规律性的知识,即将学习钢琴的主要课题从理论上加以归纳,引导学生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所以“钢琴技巧课”与“钢琴理论课”相结合是解决学生知识精深与博大的有效措施。

文化知识较薄弱而造成理解问题,观察问题的能力欠缺这一现象在高职院校学生中较普遍,传统的口耳相传的教学方式仅有感性的认识,使学生不易把握一些较抽象的概念,而学生往往只能一周见钢琴教师一次,课下学生练琴时很可能会难以自我把握准确性,难以找到一个可以评价的标准,常常事倍功半。因此,钢琴教学很需要提高学生的理论修养,把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很好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弹奏练习有个理性的指导,这才会使他们的专业学习形成自觉。

开设“钢琴理论课”,授予学生规律性的知识,可使他们从整体、全局上把握钢琴弹奏技术,扩大音乐视野,提高音乐鉴赏力,增加学习钢琴的兴趣。通过在我系实验性地开设“钢琴理论课”,这一特点尤为明显。

二、“钢琴理论课”涉及的内容

“钢琴技巧课”主要是教师教授、训练学生并使学生正确掌握各种钢琴弹奏基本技巧,最终达到正确理解处理音乐的目的,其最大特点是技术性。“钢琴理论课”则是钢琴学习方法的理论研究与探索,最大特点是理论性与指导性。其教学内容如下所述。

1、中外钢琴艺术发展史的学习

对于一位高职学生来说,三年的学习所能接触的钢琴作品是极有限的,更谈不上全面系统地了解中外钢琴艺术的历史。只有通过开设理论课,介绍中外钢琴艺术发展史,才能使学生了解钢琴自其前身古钢琴到18世纪初现代钢琴诞生、完善,经历巴洛克时期、维也纳古典时期、浪漫主义时期以及后来发展到以印象主义为先声的20世纪现代音乐。。通过对理论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各个时期的音乐风格有更详细的了解,还可以使学生对各个国家不同的社会、历史背景有一总体地把握,以及各个乐派音乐大师在不同的社会、历史背景下所产生的审美情趣与哲学思想进行完整地了解,并对在这种

审美情趣、哲学思想笼罩下完成的音乐典籍进行系统、理性地接触;另外通过中外钢琴艺术史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钢琴发展的状况。钢琴自鸦片战争后流入中国,赵元任创作第一首中国钢琴曲以来,钢琴音乐在中国的发展和各个时期不同特色的作品,从而拓宽学生的音乐观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能使学生全面地了解钢琴在中国的发展盛况,聆听到赋予了中国哲学思想的钢琴音乐的演奏风格,另一方面更能使学生领略到中西方音乐文化交融、碰撞出的奇异光彩,并感受到中国几千年来丰厚的文化底蕴。

2、“钢琴教学法”的学习

钢琴教学法是研究钢琴教学的一门科学,它是研究教与学以及教师与学生两者之间关系的学科。它主要涉及的内容:钢琴教学中一些带有规律性的问题、钢琴技术训练的基本要领与方法步骤、各类作品弹奏的技术运用与艺术处理原则,以及教学中的“常见病”、“多发病”的纠正处理,特殊技巧与疑难问题的研究,教材的选择与教材教法,心理素质的培养等等。学习这些理论教法可以使学生面对今后的实际教学时有章可依、有序可循,能够更好的发挥作用。

钢琴教学法还应从拓宽文化基础知识与音乐视野人手,在教学实践中巧妙地运用一些体现中国传统美学,体现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解释,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丝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这酷似钢琴明亮、颗粒、均匀的音色;“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刻画出钢琴圆润、飘逸、饱满、结实的音质;用南北朝诗人王籍的诗《入若邪溪》中的佳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揭示出音乐中“动”与“静”的微妙关系。音乐所表现的比其他艺术更为飘忽、更为空灵、更加难以捉摸,弦外之音更是神秘难测。用淮南子所谓的“听无音之音者聪”,启迪学生去体会乐曲中潜藏的意境,并把它准确的表达在琴上……

另外,还应该给学生开设钢琴教材的介绍。许多钢琴教育家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教材宝库。通过对著名的、常用的钢琴教材及其特点的介绍与浏览,可以给学生的学习和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更多的选择面和参考资料。

3、钢琴歌曲伴奏理论课的学习

高职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学习钢琴伴奏是非常必要的,钢琴伴奏的实用技术要在理论课中作为一个独立课题适时予以结合。理论课中应抓好以下内容:各种调式、调式音阶构成的指法应用;各级各类和弦结构及其转位、分解;钢琴的表现方法与钢琴技巧的发挥应用;歌曲内容、情绪、风格的分析;和声织体的选择应用。除此之外,还有带谱伴奏的视奏能力;即兴伴奏的适应能力;艺术处理中的构思与想象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合作协调能力;随机应变能力以及自弹自唱与移调弹奏能力等等。这些能力的培养有着很强的实践性,应和即兴伴奏相关的知识点点滴滴渗透到钢琴技能课的学习过程中,还要靠听觉积累、自我摸索以及大量的伴奏实践并不断总结,由简到繁、由浅入深逐步提高。我们一定不能轻视钢琴伴奏的教学,要把它作为培养应用能力的重点,将理论课所学知识熟练地运用实践,这即是学生学习的最高境界,也是学习目的之所在。

三、“钢琴理论课”课程安排

高职音乐表演专业是三年制。学生刚入校时,对钢琴的认识和知识的掌握是零散的。因此,“钢琴理论课”最好在第一学年开设,两周授一次课,每次两学时,一年结业。以每学期十六周为例,“钢琴理论课”每学期实际授课时间为八周十六学时。

第一学期授课内容可安排为“钢琴的结构和发音原理”以及“钢琴教学法”与“欧洲钢琴艺术”等课题,第二学期可安排为“中国钢琴艺术”与“钢琴歌曲伴奏”等课题。

本文对高职钢琴教学中理论课的开设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虽然只是一些探索性的实践总结,但只要我们坚持不断探索,寻找离职音乐专业钢琴教学的特殊规律,寻找自身有效的、正确的方法与途径,体现高职专业的鲜明特性,大胆开拓,努力进取,逐步完善,高职钢琴教学就一定能获得丰硕的成果。

猜你喜欢

音乐艺术艺术教育
从《禅宗少林?音乐大典》看中原优秀文化品牌的构建
探究锡剧音乐的多元化发展
流动的时间,不确定的艺术
学生的音乐乐感培养策略探研
浅谈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与心理健康
我国幼儿园艺术教育特色的现状分析
艺术教育在精神文明构建中的作用
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相互融合探究
构建和改进现代化学校美育工作体系研究
美学与音乐美学的意义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