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汪立三改编的钢琴作品《蓝花花》

2010-05-10王培伋

艺术百家 2009年7期
关键词:音乐艺术钢琴曲

王培伋

摘要:《蓝花花》是汪立三先生在学生时期(1953年)创作的一首钢琴曲,曲作者以一首陕北民歌的曲调作为基础,运用变奏的手法以三段体结构的原则来构思全曲,将这首作品创作成为一首抒情性和悲剧性的叙事曲。汪立三先生五十多年以来在中国钢琴音乐创作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关键词:汪立三;钢琴曲;蓝花花;音乐艺术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104(2009)07-0190-02

一、创作之路

1953年,根据陕北民歌《蓝花花》改编的钢琴曲回荡在上海音乐学院的上空,一个年仅20岁的年轻人从此被人们所熟知,他就是汪立三。《蓝花花》使汪立三一曲成名。汪立三,男,祖籍四川键为县,1933年诞生于湖北武汉市一书香门第,祖父是前清进士,父亲汪正孚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系和东吴大学法学院,后以办学为生,母亲苏必蕙是大家闺秀。

在少年时期,汪立三就显露出他在钢琴作曲上的天赋。1944年,他进入了一所重视西洋音乐的教会学校——高琦中学,不论是音乐素养还是艺术修养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1948年秋,汪立三投考了四川省立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科(现在的四川音乐学院前身)。这两年的学习给他打下了学作曲的基础。1951年,汪立三考取了上海音乐学院,同时报考了钢琴、作曲两系,结果两系均以第一名欲将他录取。最后,由著名作曲家桑桐拍板将他留在作曲系,由此决定了汪立三一生当作曲家的命运。上海音乐学院是一所有着深厚学术传统的著名学院,曾经培养了无数著名的音乐家,许多全国甚至国际知名的音乐家都在此执教。名师的指点为汪立三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时创作的新颖、成熟与深刻得令人吃惊的钢琴曲处女作《蓝花花》被匈牙利著名音乐家萨波奇称为“天才的作品”。

二、《蓝花花》的创作特点

20世纪40年代初,民歌《蓝花花》流传于解放前封建时期的陕北农村。曲调悠扬柔美,节奏比较自由,深刻表达了旧时代陕北农村青年女子不甘忍受封建制度的压迫和封建礼教的束缚,勇敢追求爱情幸福、婚姻自由的主题,表达了旧时期人们对待爱情坚贞不渝的态度和崇尚完美的思想境界。在陕北民歌中,其旋律的优美、形象的准备、内涵的深刻是无以伦比的。

汪立三先生的作品既把传统音乐与现代技法进行结合,又把中国优秀的音乐与西洋音乐有益的部分加以沟通。改革开放后,汪立三先生在中国钢琴音乐创作中,进行了新的实践,他运用声乐曲、民间戏曲的体裁创作钢琴曲;运用民族音调、色彩性调式和声编写钢琴曲;并运用现代作曲技法创作钢琴音乐,使他的作品成为既有民族特征又具时代特征的中国新音乐。

创作中他借鉴和应用西方传统自由变奏曲式的技法,使主题不断地重复却又在不断地变化,既采用了西方音乐的技法,也继承了中国传统音乐中的发展手法,二者融为一体,使中国传统音乐语言与西方作曲技法得以完美有机地结合,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文化的交融。

由汪立三改编的钢琴作品《蓝花花》,作品在作曲技巧和钢琴语言的民族化以及钢琴表演技巧的发挥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钢琴教学缺少中国教材的缺陷,具有较强的教学实用性。作品发表以来,就成为广大钢琴演奏爱好者演奏的首选曲目,深为演奏者和欣赏者喜爱。

三、《蓝花花》作品分析

《蓝花花》是作者汪立三先生在学生时期(1952年)创作的一首钢琴曲,他以一首陕北民歌的曲调作为基础,运用变奏的手法以三段体结构的原则来构思全曲,将这首作品创作成为一首抒情性和悲剧性的叙事曲。

曲作者以一首陕北民歌的曲调作为基础,运用变奏的手法以三段体结构的原则来构思全曲,将这首作品创作成为一首抒情性和悲剧性的叙事曲。主题(Lento慢板)由四个小乐句构成,左手钢琴伴奏织体配以简单的和声,生动地描绘了蓝花花那美丽、善良的形象及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乐曲开始,采用民族六声D羽调式的曲调,平静地、完整地奏出蓝花花的主题音:慢板优美地旋律分别在相差一个八度的音区同时出现,左、右手缓慢、平静、优美、婉转地齐奏,像是点出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也像是描绘了蓝花花勤劳善良、纯朴美丽的形象。

然后高低声部分别两次加以变奏。这一段音乐中,给人们提供了无尽的美好想象,那此起彼伏的音调犹如蓝花花与情哥哥在山野外吟唱的情歌,那带有陕北山野美丽少女蓝花花的音乐形象再次展现眼前。

第三次变奏突破了原来曲调上下两旬的结构,情绪变得沉重起来。当高音声部奏出快速的变奏曲调时,情绪激动起来,并逐渐高涨。这时,蓝花花比较原型完整的曲调又一次出现,然后慢慢地平静下来。乐曲并不是像讲故事那样顺序展开,但却把故事里所有爱恋的,愤恨的,冲动的,急切的,无奈的,盼望的,绝望的种种情绪融合在了一起,非常感人。

2弹奏方法分析

主题(Lento慢板)由四个小乐句构成,左手钢琴伴奏织体配以简单的和声,在弹奏主题时需要大臂、手腕、手指互相配合,下键要深,慢慢地把琴键压到底部,手指随着音符的变化,将重心逐步转移。

变奏I(小行板)速度比主题稍快一些。旋律在前四小节未做改动,后四小节音区提高了八度,音色显得更加清亮,同时旋律变为和弦织体,加强了旋律的厚度,以达到宽广而丰满的效果。弹奏时和弦与和弦之间要连贯,运用腕部的动作把每一个和弦连接起来,注意弱起节奏的特点,重音应放在第一个音符上,大指应有控制,声音不要太突出。这一变奏在由疏而密的节奏和由弱渐强的力度变化中,情绪逐渐活跃起来。

在弹奏四个声部的复调性音乐时,不应只考虑到高声部的主题及低声部的根音,还应注意中声部旋律的连贯和倾向性。十六分音符的弹奏,既快速灵巧又富有内在活力,音色要求清脆、清晰富有弹性。

变奏Ⅲ(Agitato激动地)是全曲高潮部分,主旋律隐含在连续跑动的十六分音符中,左手伴奏配以下行双音音阶来衬托右手。这一段中因此手腕从第一个音开始即随着旋律线条的起伏回转,运用腕部微小的动作有伸有缩地控制指尖的力量,触键要快,指尖要轻,手腕保持放松,指触要均匀,有颗粒性,这样才能弹奏出有弹性的音质。主题这种焦急不安、激动的情绪。在节拍上有所变化,交替出现的拍子,加剧了音乐的戏剧冲突。

弹奏汪立三先生的钢琴作品《蓝花花》时,还应根据旋律线条的起伏做出触键的变化,弹奏出细致的音色变化及速度的伸缩处理。速度的变化要给以恰当把握,随着音乐的进行,将自己的情感融进整个乐曲之中。

四、结语

汪立三先生是我国钢琴艺术道路上承前启后一代音乐家、作曲家的主要代表。他的钢琴音乐创作,思想情感深刻,想象丰富,技巧成熟。并大胆探索新技法,创作个性突出,题材风格多样化。实实在在地用钢琴音乐弘扬了中华文化。回顾汪立三先生五十年代以来在中国钢琴音乐创作中所进行的探索,钢琴曲《蓝花花》为他后来钢琴音乐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汪立三先生在钢琴音乐创作及在中国钢琴音乐发展中具有重要的贡献与历史地位,为中国的近现代音乐史及世界钢琴音乐艺术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猜你喜欢

音乐艺术钢琴曲
夜的钢琴曲(六)
从《禅宗少林?音乐大典》看中原优秀文化品牌的构建
探究锡剧音乐的多元化发展
流动的时间,不确定的艺术
学生的音乐乐感培养策略探研
美学与音乐美学的意义和影响
夜的钢琴曲(二十八)
多媒体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