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宗教文化对服饰设计的影响

2010-05-10

艺术百家 2009年7期
关键词:设计艺术宗教服饰

朱 雯

摘要:服饰是文化的象征,中世纪文明是宗教文化影响的显著体现,中世纪的服装艺术虽然在宗教的禁欲下被一定程度的进行了抹杀,但同时也刺激了某些服装的发展,使服装衍生出新的种类,从而形成自身独具特色的服装艺术风格。服饰辅佐了宗教,宗教又使服饰得到了升华,中世纪的服饰形态在世界服装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烙印。

关键词:宗教;文化;服饰;设计艺术;影响

中图分类号:J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104(2009)07-0064-05

服饰与人类文明的发展如影随形,是人类社会文化和精神文明的浓缩。时代造就了不同的服饰文化,同时服饰文化也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意识。当人们去模仿和追逐一种时尚潮流时,对这种时尚的认识不应只停留在形式的感性认识阶段,而是应该更加理性的去感知这种时尚所赋予服装的深层内涵。

当然,要把握服饰文化的内涵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出发进行研究、分析,例如:艺术审美学、政治经济学、宗教、心理学、社会学、民俗学等多方面。今天,主要是以中世纪服装风格为对象,从宗教文化的影响这个角度对其进行分析阐述。

一、中世纪及其基督教文化

中世纪(the middle age)一词最先是由意大利人文主义学家比昂多于15世纪提出来的,他把西欧5-15世纪的一千年叫做中世纪,意为古典文化与文艺复兴这两个文化高峰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中世纪文明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它的宗教文化。公元一世纪诞生的基督教和公元七世纪诞生的伊斯兰教使教堂和清真寺建筑比比皆是,成为这个时代文化艺术的象征。当然,在其他方面,如绘画、服装、雕塑等风格样式上也相应受到影响,从而形成了一个时代的统一的艺术风格。

既然是从宗教的角度来探讨中世纪的服装艺术,那么首先应该对当时影响最深、覆盖面最广的宗教——基督教进行一定的了解。公元一世纪中叶,基督教产生于地中海沿岸的巴勒斯坦,135年从犹太教中分裂出来成为独立的宗教。392年,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并逐渐成为中世纪欧洲封建社会的主要精神支柱。1054年,基督教分裂为罗马公教(天主教)和希腊正教(东正教)。16世纪中叶,公教又发生了宗教改革运动,陆续派生出一些脱离罗马公教的新教派,统称“新教”。所以,基督教是公教、东正教和新教三大教派的总称。

基督教的创始人是耶稣(Jesus)。耶稣是上帝耶和华之子,他出生在巴勒斯坦北部的加利利的拿撒勒,母亲名叫玛利亚,父亲叫约瑟。玛利亚未被迎娶前,圣灵降临在她身上,使她怀孕。约瑟一度想休了玛利亚,但受了天使的指示,仍把她娶了过来。耶稣30岁时受了约翰的洗礼,又在旷野中经受了魔鬼撒旦的诱惑,这一切坚定了他对上帝的信念。此后,耶稣就率领彼得、约翰等门徒四处宣传福音。耶稣的传道引起了犹太贵族和祭司的恐慌,他们收买了耶稣的门徒犹大,把耶稣钉死在了十字架上。但三天以后,耶稣复活,向门徒和群众显现神迹,要求他们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宣讲福音。从此,信奉基督教的人越来越多,他们把基督教传播到世界各地。

基督教的经典是《圣经》。《圣经》中记述的都是上帝的启示,是基督教徒信仰的总纲和处世的规范,是永恒的真理。《圣经》分为《新约全书》和《旧约全书》两部分。《旧约》原是犹太教的经典,耶稣对他的某些方面提出了自己的不同于犹太教的看法,并做出了解释说明,作为自己信仰的一个重要依据。

基督教的教义比较复杂,各教派强调的重点也不同,但基本信仰还是得到各教派公认的。基督教的教义可归纳为两个字——“博爱”。在耶稣眼里,博爱分为两个方面:爱上帝和爱人如己。耶稣曾经说过:“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的爱主你的上帝,这是诫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仿,就是要爱人如己。这两条诫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马太福音》第二十一章37-40节)在基督教的教义中,爱上帝是指在宗教生活方面要全心全意的侍奉上帝。基督教是严格的一神教,只承认上帝耶和华是最高的神,反对多神崇拜和偶像崇拜,也反对宗教生活上的繁文缛节和哗众取宠。“爱人如己”是基督徒日常生活的基本准则,它的要求是:人应该自我完善,应该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应该忍耐、宽恕,要爱仇敌,并从爱仇敌进而反对暴力反抗。只有做到上述要求,才能达到博爱的最高境界——爱人如己。

二、中世纪服装的分期和特点

随着宗教文化的逐渐渗透和影响,人们的道德观和审美观也存在着阶段性的差异。中世纪服装形式的发展变化以大的文化分期为界,可分为:拜占庭时期、罗马式时期和哥特式时期。

1、拜占庭时期(395--1453)

从四世纪到十五世纪的君士坦丁堡(即现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为中心的拜占庭帝国(即东罗马帝国)和基督教会相结合,拜占庭文化是希腊、罗马的古典理念、东方的神秘主义和新兴基督教文化这三种完全异质的文化的混合物。它的思想内容是崇拜帝王和宣扬基督教神学,为巩固贵族阶级的统治服务。在教堂建筑、圣像画、壁画、工艺美术等方面的风格创造上,都反映了政教合一的精神统治的权威。拜占庭艺术注重色彩的灿烂,装饰的华丽,强调人物精神的表现。尤其是拜占庭发达的染织业,是以华美著称的拜占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有将宝石和珍珠织进织物里,足见当时纺织技术的高超。

织花和刺绣纹样的题材也十分广泛,有从古典理念继承下来的几何纹样,有中近东一带特有的神话空想动物,也有令人耳目一新的基督教仪式场面。几乎所有的纹样都有其象征意义,如圆象征无穷,羊是基督教的象征物,鸽子表示神圣的精神,十字形表示对基督的信仰。色彩也被赋予宗教的含义:白象征纯洁;蓝象征神圣;红象征基督的血和神之爱;紫色象征高贵和威严等。拜占庭的金属工艺也很精巧,宝石、玻璃也常用作服饰品,象牙、毛皮等类的加工技术相当发达,这些不单是满足拜占庭贵族和高级僧侣的需要,同时也向西欧出口。由此可见,基督教文化所渗透的领域之广泛,影响之深远。

拜占庭初期的服装基本上延用罗马帝国末期的样式。随着基督教文化的展开和普及、服装外形慢慢变得呆板、僵硬,逐渐失去古代多莱帕丽那种流动的、自然悬垂的褶襞之美,不分性别的同样遮盖全身的长袖长衫,体现着基督教早期的禁欲主义思想。服装把表现的重点转移到衣料的质地、色彩和表面纹样的变化上,用东方传来的厚质绢织物、缎子、绵、金丝编织物等面料制做服装并缀以豪华的装饰,与基督教文化的影响联系在一起,使人感到否定人的存在的一种抽象的、绝对的宗教性,同时因其面料和装饰物的豪华,拜占庭时代也被称为“奢华的时代”。其它主要有代表性的服装类型有“达尔玛提卡”“帕鲁达门托姆”等。

达尔玛提卡(dalmatica)是一种没有性别区分的平常服,构成单纯朴素,是把布料裁成十字形,中间控洞(领口),在袖下和体侧缝合的宽松的贯头衣,裙身很宽肥,有时腰间系带,

上流人物的带饰镶有黄金、宝石,极为豪华。衣服从肩到下摆装饰着两条红紫色的条饰——克拉比。克拉比被当作基督血的象征,纯粹是一种宗教色彩的装饰。男用的衣长及膝,女用的衣长及脚踝。在帝国后期,穿达尔玛提卡的人少了,只作为教会人士的服装保留下来,此时的衣身变得较为瘦窄,尤其袖口变得紧细贴身,向便于活动的方向发展。

帕鲁达门托姆(paludamentum)是拜占庭时代最具代表性的外衣,它是比古罗马时代的克拉密斯稍长的斗蓬。穿法是披在左肩,在右肩用饰扣扣结,右身偏袒,露出里面的长衫及美丽的刺绣。皇帝及高级官员的外衣衣长很长,面料为丝织物,方形变成梯形。斗蓬上有时在边缘有刺绣纹饰,有时在两对襟处刺有很大的菱形四边形装饰图案,上面各有小纹样,常在金色地上用红线刺绣,帝王的则在紫色地上用金线刺绣,装饰非常华丽。

2、罗马式时期(10--12世纪)

所谓罗马式,实际上是日耳曼人在长期接触罗马文化及拜占庭文化的过程中逐渐吸收其营养,再加上基督教的普及所产生的宗教精神之影响,而形成的南、北方、东、西方文化的混合物。在建筑上表现得犹为突出:罗马式建筑的基本典型是教堂;在技术处理方面,罗马式建筑的设计与建造都以拱顶为主,以石头的曲线结构来覆盖空间;罗马式建筑的美学观点就是建筑物巨大、繁复、强调明暗对照法,但建筑的装饰则简单粗陋;其艺术形式有着主次关系,往往建筑居于主导地位,而其他的艺术活动如绘画、雕塑、镶嵌艺术等则居于附属地位。罗马式时代的服装文化与当时的建筑有着一脉相承的特点。深深扎根于人们心目中的信仰生活以及由此产生的追求心理安定的强烈愿望,表现在服装上即不显露体形,从头上垂下的面纱把全身掩盖起来,呈现出僵硬的外形。到了罗马式后期,才开始出现收紧腰身显露体形曲线的举动,这是在衣服上显示性别的前兆。

另外,在罗马式时期发生了一起对服装发展史有着重大影响的事件——十字军东征。这是一场持续了两百年的运动,它的发生也是与宗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起因是为了夺回被伊斯兰教徒占领的基督教圣地耶路撒冷,可是逐渐演变成大规模军事殖民战争。虽然连年的战乱给各国人民带来莫大的苦难,成千上万人死去,土地荒芜,辉煌的建筑和文化遗迹被毁坏,但另一方面,东方的珍宝,美丽的衣服和布匹被十字军带回欧州,促进了东西方文化艺术和商业贸易的交流。这使得与服装有关的材料从这时起打破了地方的制约,东方美丽的丝织物和棉织物,还有羊毛、染料、明矾和金属手工业原料大量流向欧洲,服装文化从质和量两个方面都得到提高。

罗马式时期的服装基本男女同型,除男子穿裤子外,几乎没有明显差别。主要品种有外衣布里奥和斗蓬曼特尔。布里奥(bliaut)是颇有特色的大喇叭袖连衣裙。领口呈倒三角尖形,边缘有数条凸纹装饰,并用金银丝线缀缝,通通充满了细密绵长的褶裥,腰间绕有细长的腰带,在腹前打结下垂并缀有缨络,到12世纪后半叶,布里奥变得更加优美,开始收腰身,在衣服后开口,两边挖许多汽眼,用绳或细带联接系紧,显示出女子自然体态之美,这似乎可以被看作在之后盛行欧洲女性中的紧身衣和多褶膨裙的雏形。布里奥袖子的变化很多,成了这个时期服装上最具特色、最精彩的部分,有的从袖根到肘部紧身,肘部以下骤然变大;有的袖窿很小,袖子自袖根到袖口呈曲线状增大,总之所有的袖子的共同特点都是袖口非常大,这无疑是受拜占庭时期达尔玛提卡的影响。

十字军东侵以后,男女服装上都出现了许多纵向的褶,显得更加优美和柔和。为了御寒,女子常在这满身纵向褶的布里奥外穿一件紧身背心——科尔萨基(coinage),它也在领口滚边,背后开口,穿时用绳或带系合,并且是用二、三层布纳在一起,纳的线有金,银线和各种色线,上流阶层的贵夫人还常在上面缝缀宝石,成为极富装饰性的背心。

曼特尔(mantel)是一种无袖的披肩外套,常包缠或披在布里奥的外面,形状有圆形和长方形,一般在胸前或肩上固定,也有套头式的。用料有缎子,织锦等,常用金线,丝线进行边缘装饰,面和里子的颜色形成对比。曼特尔上面还常带有风帽。有时出于基督教禁欲思考的需要,女子的曼特尔也被当作面衣半遮住脸。

另外,由于基督教的普及,施舍之风盛行,当时流行在腰带上垂挂一个小口袋,用以放零钱,钥匙等物,以便向贫民随时进行施舍。

3、哥特式时期(12--15世纪)

“哥特式”(Gothic)一词源于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对中世纪建筑等美术样式的贬称,含有“野蛮的”意思。然而哥特式建筑与服饰却有其独特而杰出的成就和魅力。提到建筑艺术,就不可忽略修道院院长、主教、修道士、教士这些神职人员,他们对建筑物建造风格的影响非常大。因为他们不再只关心信徒们的灵魂,而对权力,物质和财富表现出越来越大的兴趣和野心。这些人想骄傲地站在高大坚固的教堂上面俯视方圆百里成千上万的居民,让大家崇拜、景仰,并且为巍峨的建筑物所倾倒。此外,建造高耸雄伟的教堂,也不外是对于“经院哲学”的宣扬。

经院哲学是欧洲中世纪教会用来传播教义的哲学,这种哲学的实践方法是,借着传授信徒各种知识,告诉他们与上帝沟通不仅可以依靠信仰,凭借人类的理智同样也可以做到(人们可以利用复杂精细、既严谨又细琐的思维力量来与上帝沟通)。正是这种经院哲学启发了哥特式教堂的建筑灵感:极力往高处发展,依赖其间复杂但精美、格式严谨的设计,来与上帝沟通。尖细垂直的屋顶、线条轻快的尖形拱券、轻盈通透的飞扶壁、修长的立柱或簇柱、色彩炫烂的彩色玻璃镶嵌花窗,这一切都造成一种向上升华、天国神秘的幻觉,使人仿佛恍惚中超脱尘世,与上帝和天堂越来越近。哥特式时期的服饰与建筑有着异曲同工之特点,比如贵妇人所戴的高高的尖顶帽,绅士们穿的长长的尖头鞋,以及服装上不对称的奇异色彩等,都与教堂建筑各方面体现出“荣耀主”的思想相呼应。

哥特式初期的服装,男女服性别区分仍不明显,以宽敞的筒形为主,男女基本服饰为:考特、苏尔考特和柯达弟亚。考特(cott)是一种男女同形的长衫,小圆领口和收紧的袖口,裙下摆处常有饰边。女服较长男服较短。女服的裙摆肥大多褶,腰带系得较高,袖子上臂宽松,肘部以下收紧。

苏尔考特(surcot)是罩在考特外的贯头式筒形外衣,袖子长短、宽窄变化很多,也有无袖的。男子的苏尔考特的袖子常在腋下开口,胳膊可以从这开口伸出来,袖子垂挂在肩上,富装饰效果。女子的苏尔考特常系一条腰带,有趣的是女子常把多余的长裙在腹部提起掖人腰带,这种腹部的凸起好象孕妇,据说这是因为对圣母玛利亚的崇拜造成的流行,因为玛利亚在未婚嫁时就从圣灵受孕而怀基督,所以她有孕时的形象也被看作是圣洁美好的。

13世纪的服装总的特点是尽可能把肌肤包藏起来,有时连脖颈,下颌也不让外露。但到了14世纪就朝着裸露肉体的方向发展。领口开得很大,袒露着肩和胸。这在过去的宗教

教规中是绝对禁止的。这样的倾向是由于13世纪出现的新式裁剪法使人们用自身体型来展现服装的美成为可能,同时也显示出时代风尚向奢华方面发展的趋势,宗教色彩逐渐从服装上退位,人性复归的潮流初见端倪。这种倾向突出表现在14世纪出现的外衣“柯达弟亚”(cotardie)上,男子的柯达弟亚是上衣下裤形式,女子是连衣裙形式,从此,男女服的外观造型开始有了各自不同的审美标准。女子的柯达弟亚上身贴体,下裙呈喇叭形,形成显露体形曲线的优美外形轮廓,领口大得袒露双肩,裙摆会插入很多三角形布,加大了裙子的量,裙长拖地。在臀围线附近装饰着一条缀有金属板和宝石的腰带,华丽而别致。袖子为紧身半袖,还有一对垂袖作装饰,有时长垂至地。

女子柯达弟亚的特别之处还在于整个衣裙上常用不同颜色的衣料做成,上下左右的图案和色彩呈不对称形式,鲜艳且对比强烈,衣裙上醒目的刺绣或嵌花图案,多为族徽或爵徽。男子的柯达弟亚上衣在肩部常有用柔软织物做成的连帽披肩,帽后有长长下垂的帽尖,与男子的尖头鞋呼应,并与当时妇女时兴戴的坚直高耸的尖顶帽相映成趣。衣身较长,腰带系得很底在胯部,同女服一样衣服有前开口也有背后开口的。男子的下身穿着贴腿的长统袜。有趣的是衣身、垂袖和裤袜等常采用左右不对称的颜色,不禁使人联想到哥特式教堂里那些色彩绚丽,对比强烈,风格华丽的彩色玻璃画。

另外,在哥特式时期,男服还主要有骑士服和普尔波因特(pourpoint),即出于骑士们武装实用的考虑,又豪华无比。女服还包括有苏尔考特维特(surcotouvert)和紧身胸衣,都主要出于装饰上的意义而设计,即勾勒出女子优美的腰身曲线,又装饰的雍容华贵,象征着地位和财富。哥特式时期的服装具有其独特的服装文化特征,即产生了新的裁剪方法——达次(dan)的运用(也就是我们现在衣服上的省);服装的装饰也更加豪华多彩;而且更出现了男、女衣服造型上的分化,这些对于后世服饰文化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并且也使哥特式时期成为中世纪服装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

三、宗教文化语境中的服饰设计风格

服饰装扮的最初目的,其中之一便是宗教祭祀活动,可见,宗教与服装的密切关系是由来已久的。不管宗教所起的作用是约束或是引导,我们都能从各具风格的服饰中清晰地看到宗教遗留的痕迹。

中世纪的宗教思想赋予服装以新的象征意义和审美形态,它大大地扩展和丰富了服装本身的意义。基督教是严格的一神教,认为人是神创造的,神是唯一、绝对的存在,人应爱神,因此人与人之间的爱被放在次要位置,甚至成为与对神的爱相矛盾的对立物而被克制,由于这种影响,中世纪社会(特别在早期)推行禁欲主义道德观。在这种以神为中心的社会环境中,中世纪的西欧人苦恼于精神与肉体、理性与情念、理想与现实相克的矛盾心理中,服装上出现了否定肉体(掩盖体形)和肯定肉体(显露体形)两种矛盾的现象。

早期的禁欲主义思想使得无论男女的服装都不露体,遮盖严密、层层防护的宽衣大裙使服饰脱离了与人体密切结合的关系独自存在或只为上帝而存在。不过,人们以“荣耀主”为借口,制造夸张耀目的结构和装饰,反倒使服装的面料、色彩和造型不受个人因素的局限,成为独立突出的因素而受到设计师的关注,从而扩大了设计师的构想空间,因此也就有可能打破仅为穿衣戴帽而进行设计的狭隘意识,使服装获得更大表现力。到了中后期,随着物质生产和科学的发展,人的审美意识及创造能力也极大地丰富和提高了。由于纺织业的发展和手工技艺的进步,服饰在造型、色彩和工艺诸多方面都更加精彩,使服饰更加成为一种时尚。

另外,在中世纪时期,地中海周围广大的欧亚非大陆几经沧桑,曾有三大帝国先后存在,造成了此地区主要的三种类型的文化形式。首先,即是延续着古代罗马帝国之荣光的拜占庭帝国,其文化艺术继承着希腊罗马的高度文明传统而又融入了基督教的精神及相应的样式,成为中世纪文化艺术的代表和承先启后的桥梁。其次,从5世纪开始的大量而频繁的西亚和北欧各游牧民族(主要是日耳曼各族)的入侵,造成了欧洲由日耳曼各民族割据立国的局面,他们的定居、发展,形成了具有古典文明传统的封建国家。接之而来的是从7世纪强大起来的阿拉伯国家,伊斯兰教统一了阿拉伯人,并鼓励教徒以武力来取得宗教的和世俗利益的双重胜利,他们把伊斯兰教传遍世界,阿拉伯帝国的文化是在立足自己传统的基础上结合其占领地的高度的基督教文明所创造的伟大的阿拉伯文明。这三种文化在交互影响中并存,在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服装样式更是在交互影响和借鉴中彼此混合存在着。

任何一种服饰风格的形成和发展都具有深远的历史背景,标记着强烈的社会因素烙印。中世纪文明是宗教文化影响的显著体现,中世纪的服装艺术虽然在宗教的禁欲下被一定程度的进行了抹杀,但同时也刺激了某些服装的发展,使服装衍生出新的种类,从而形成自身独具特色的服饰艺术风格。当今的服装设计师,虽然没有受到那么多的禁锢和约束,但往往还是举步维艰、难以突破。不妨让我们循着前人的足迹,慢慢回顾,细细品味,回顾她的顽固保守和大胆开放,品味她的单纯质朴和奢华多彩……然后,在迈出自己追求更新风格的脚步,找到更契合时代的艺术语言。

猜你喜欢

设计艺术宗教服饰
跨文化的儿童服饰课程初探
猜朝代
空间设计在度假酒店设计中的运用
从观察到表现
视觉传达设计艺术——信息时代的文化传播者
设计艺术在创意产业发展中的作用与关系分析
浅谈羌族舞蹈“莎朗”的风格特征
人间佛教的社会功能
Wearing History
做自己个性本色 COCO薇服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