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境艺术专业建筑设计教学中的图示思维能力培养

2010-05-10

艺术百家 2009年7期
关键词:建筑设计教学

王 罡

摘要:图示思维是一种应用图示语言表达设计思想的思维方法,是设计师在方案设计阶段通过草图捕捉灵感,把思想变为视觉形象,并且按照科学的设计程序进行修改、综合与完善的设计过程。本文提出为弥补艺术类院校环境艺术专业中普遍存在的工科教学力量不足的缺陷,通过在建筑设计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图示思维能力,使理性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共同增长,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建筑设计;教学;图示思维;环境艺术专业;设计能力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104(2009)07-0059-02

一、建筑设计课程教学对于环境艺术专业教学的重要性

通常我们认为环境艺术是跨学科的综合性专业门类,这不仅表现在环境艺术专业建立的基础,即现代环境科学是集中运用现代科学和技术成果的研究领域,而且表现在环境艺术专业研究的对象包括自然生态环境与人文社会环境的各个层面,从广义上说,它是对与整个人类生活相关的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社会环境进行研究,以此作为规划和设计的基础;从狭义上说,它是对人们的生活、工作环境进行设计,包括室内设计和室外环境设计。由环境艺术的广义研究内容上,我们不难得出建筑作为人工环境的主要构成要素,是环境艺术的重要研究内容;由环境艺术的狭义研究内容上,我们也不难看出建筑既是室内设计的物质基础,又是室外环境的构成主体之一,因此建筑设计应该而且必须是环境艺术专业的主干课程,并且处于架构环境艺术专业教学的基础地位。

二、建筑设计课程的特点

1、强调形体组合

形体是决定建筑形象的重要因素,建筑设计强调建筑体量的把握,体块的组合,综合运用了环境艺术专业基础课——平面构成、立体构成等课程的学习成果,是学生学习用图形、体块来表达设计构思的实践途径。

2、重视空间组织

建筑是实体,实体所围合的供人使用的空间是设计的实质。建筑空间是否适合人的使用,是否给人以美感,是建筑设计成败的关键因素。建筑设计课对建筑空间的教学是在建筑形体组合基础上的深化,是以实体形式来理解和感受其中虚无的空间,借以掌握用空间来塑造形体的手法。

3、注重功能组织

依据不同的建筑类型、考虑不同的因素,把单元空间的组织关系做适当分群、分区安排即建筑的功能组织。建筑的功能组织是建筑符合使用的基本要求,建筑设计课对于建筑功能组织的分析和解决加深了学生对建筑形体和空间的认识,进而增强了对建筑复杂性和矛盾性的理解。

4、重视建筑与其环境的关系

建筑总是处于一定的环境之中,好的建筑强化环境特性,促进美好环境的形成。建筑设计课程不仅注重环境对建筑的限制,而且积极寻求建筑对环境的回应,通过多种解决方案,来多角度探讨建筑与环境的协调。

5、注重专业间的协调配合

建筑能够符合人的使用还要多专业共同参与设计,如结构、暖通、给排水、电器专业等,建筑能够付诸实现,更是需要各行各业的密切配合。建筑设计课程结合实际工程需要,对于专业合作、工种配合均有涉及,是综合性较强的一门课程。

由于建筑设计课程具有以上特点,所以在教学中不能仅仅沿用传统的经验教学法。70年代以来,以建筑设计方法创新为基础的理论在国外不断涌现,如图示思维论、建筑设计计划理论、行为建筑学、建筑符号学、建筑类型学、模式语言等,其中图示思维论在将建筑形体组合关系、空间关系、功能组织、建筑与环境关系、各相关专业间的交流等内容直观化为图示的过程中,培养和强化了学生在综合思维能力,因此很适合在建筑教学中作为理论指导和训练手段。而对于艺术类生源的院校开设的环境艺术专业,在建筑设计课程中强调图示思维能力的培养,更有利于弥补其工科教学力量不足的缺陷,增加对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使其理性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共同增长。

三、图示思维

基于建筑设计的特点,我们通常的文字思维和表达方式不能适应其要求,因此进行图示思考,以图形表现思想成为建筑设计课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并且对学生图示思维的培养将始终贯穿在专业课的教学当中。

保罗·拉索(Paul Laseau)在其著作《图解思考》中,认为图解思考过程可以看作自我交谈,即作者与设计草图之间的相互交流,交流过程涉及纸面的速写形象、眼、脑、手。在从纸面到眼睛到大脑,然后返回纸面的信息循环过程中,理论上说,循环的次数越多,变化的机遇也就越多。就设计而言,设计是层层深入的,图示思维强调的是设计师在方案设计阶段如何用草图快速捕捉灵感,找出解决方案,把思考变为视觉形象,然后再按科学的设计程序进行修改、综合与完善。保罗·拉索总结了图式思维的运用,包括六个层面:表现、抽象、手法、发现、检验和激励。

四、建筑设计课程中学生的图示思维培养

结合图示思维运用的六个层面,在建筑设计教学中要有目的地对学生的图示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围绕图示思维的培养,又能从不同方面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

表现是思维的形象传达,使人们能够预先看到实现的可能程度和最后的结果,因此设计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表现。为了能够多方位多角度地研究设计,需要综合的形象来表现整体,涉及最直接的感受,需要具体形象表现,尽力使观看者进入徒手画所表达的感受氛围,要借助感性的焦点,徒手草图使设计的决断兼顾到多种选择的可能。在建筑设计课程中,徒手画的基本功训练是极为重要的,虽然计算机绘制效果图在真实反映环境和最终处理效果上都有明显的优势,但效果图并非建筑设计最终成果的表现手段,它是贯穿在设计始终的帮助设计者分析、思考、推敲的手段,因此徒手画不仅仅是培养学生表现技能,更是对学生图示思维培养的重要方面。

抽象是图式思维应用图解分析的手段,它包括图式语言抽象化和设计内容的抽象分析。图式语言可以看作是语言与图式表现的结合,文字语言与图式语言的区别在于所用的符号和符号的使用方式不同。图式语言的词汇常用的有识别性符号、关系符号、修饰符号,语法通常有三种形式,位置、相邻和类同。应用图示语言于建筑设计中可以帮助学生理清建筑功能关系、建筑周边环境、建筑空间形状、建筑交通流线组织,以及建筑结构和构造问题之间的矛盾,找到合理的解决途径。应用抽象的图解分析手段,还有助于抛开表象关注问题的本质。在建筑设计的方案设计阶段,可以引导学生用抽象的图解分析手段来解读设计任务书,列出要解决的问题和可能的处理手段,利用理性思维进行判断和审视利弊。

手法是指应用图式思维进行设计处理,这是具有启发性的设计手段。通过手法转化图解形象使其具有新面貌,可以拓展设计者的思考。建筑设计课通过对学生进行设计手法的训练,将使其掌握基本的专业技能,开拓他们的思维,在基本规律的运用中演化出富于个性的设计手法。

发现存在于使艺术设计成为创作的过程,包括创造和构

思成形。创造寻觅基本的发现和方案设计的独特见解,构思成形则将发现转变成图解和文字说明。威利·果登(WilliamGordon)在其著作《符号关系学》中总结了与创造才能有关的四种类型的相似,象征、直接、人体和幻想。而构思成形则是综合了理念的过程,经过构思图解和构思探讨完成创作。建筑设计本身就是一个发现的过程,通过最初创造性的构思理念,不断丰满充实,最终综合艺术、技术、经济、社会等因素成为可以实现的作品。在建筑设计课程中,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层层深入,使方案从最初构思一步步深化到最终定稿,使学生能够将艺术构思与技术实际密切结合,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检验是设计方案选择与综合的过程,按照图式思维的方法,检验分为表达、评价、综合、推敲。设计方案首先通过图纸予以表达设计意图,采用共同的标准进行多方案评价,集中各方案的优点精心推敲形成新的设计概念。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几种不同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如何取舍将随时出现在设计的过程中。在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把分析过程以图解表达,有利于分清问题主次,使设计过程顺畅。

激励:设计师与项目委托人的交流很大程度上受到设计图的影响,要使设计草图达到激励作用,要考虑诸如个性、统一性、风格与选择性、生动与活力创造性与清晰感、方向与重点、特征与氛围等问题。现实中,建筑设计方案的最终选择权常常掌握在设计委托方手中。为使设计成果能够充分表现出来就要做好与设计委托人的沟通。图在专业人士和非专业人士的交流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不仅在于漂亮的图面效果能够吸引人的注意,还在于图示语言能够很好地克服专业的界限,使设计者的构思过程和设计亮点为他人理解。因此在建筑设计课程教学中不仅要强调学生方案设计能力的培养,还要强调方案表现能力的培养。在建筑设计课堂教学中通过不同表现方法的介绍来促进学生学习和使用多种表现方法,同时以学生站上讲台介绍设计方案的方式,完成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五、结语

建筑设计教学和学生图示思维培养两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在建筑设计课程教学中贯彻学生图示思维培养将有利于摆脱艺术类教育中沿用经验教学方法的弊端,在理论的指导下培养出实践型专业人才。将图示思维的培养纳入建筑设计教学实践中,有利于理论结合实际,使图示思维表现在设计过程中,利于引导和促进其发展。总之,二者的结合不仅能够带动建筑设计教学的顺利进行,而且为其它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建筑设计教学
安东尼·高迪建筑设计研究
叙事思维下的建筑设计与表达
传统建筑设计元素在现代商业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剧院建筑设计指南之哥本哈根歌剧院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类比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浅谈现代建筑设计创新的方法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