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赤楠在城市不同生境的种植适应性试验

2010-05-09练发良赵彩芳施力威章凯敏戴海英

浙江林业科技 2010年5期
关键词:冠幅露地生境

练发良,赵彩芳,施力威,章凯敏,雷 珍,戴海英

(1. 浙江省丽水市林业科学研究院,浙江 丽水 323000;2. 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浙江 杭州 310023;3. 浙江省缙云县市政园林管理所,浙江 缙云 321400)

赤楠在城市不同生境的种植适应性试验

练发良1,赵彩芳2,施力威3,章凯敏3,雷 珍1,戴海英1

(1. 浙江省丽水市林业科学研究院,浙江 丽水 323000;2. 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浙江 杭州 310023;3. 浙江省缙云县市政园林管理所,浙江 缙云 321400)

摘要:采用对比试验的方法,在城区不同生境将赤楠(Syzygium buifolium)1年生籽播容器苗作地被植物应用种植试验,结果表明:①赤楠容器苗在城区不同生境种植,成活率均在98%以上,且均能安全越夏,无日灼;②赤楠在空旷露地种植会发生寒害,寒害指数为2.20,在四周有建筑物或有上层植物遮挡的生境种植寒害明显减轻,在强郁闭林下无寒害;③在中等郁闭的公园绿地种植生长最快,种植1 a后赤楠苗高达到40.48 cm,冠幅达30.26 cm,明显大于其它类型立地。

关键词:赤楠;地被;园林绿化;适应性

赤楠(Syzygium buifolium)为桃金娘科蒲桃属植物,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浙江、安徽、江西、湖南、贵州等地山坡疏林、灌木丛中和峡谷溪旁[1]。赤楠果可食或酿酒,植株较矮小,叶长椭圆形,是一种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植物。赤楠传统上被视为优良的盆景树种,近几年作为新型的木本地被植物在园林建设中运用。目前,国内外对赤楠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造型[2~4]、生物活性物质提取[5~10]等方面,而对赤楠的生理、生化特征及生态学相关研究较少[11]。本文结合城市绿化工程建设,对赤楠进行不同立地条件下的栽培试验,观察其生长差异,分析其园林适应性。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种苗

试验用苗为丽水市绘景园林公司生产的1年生籽播容器苗。苗高约16.5 cm,冠幅约12.5 cm。

1.2 试验生境条件

试验城市选择在浙江省缙云县县城,该县历史年平均气温17℃,7月平均气温29.2℃,极端最高温达41.9℃,1月平均气温5℃,极端最低温达-13.1℃。年平均降水量1 437 mm,无霜期245 d。试验根据园林绿地的生长环境特点,选择4个具有代表性的生境类型,分别用立地Ⅰ、立地Ⅱ、立地Ⅲ、立地Ⅳ表示,每个试验点面积10 m2。

立地Ⅰ:空旷露地,远离建筑物和高大乔木,距离水泥硬化地2~7 m,属于全日照强辐射的绿化用地类型。

立地Ⅱ:宅间绿地,建筑物东西走向,单体建筑长度25 m,5层,宅间距4 m,距水泥硬化地10~15 m,建筑体对种植地块的光照时间、风、热辐射等气象因素影响较大,属于短日照中等辐射绿化用地类型。

立地Ⅲ:半郁闭的公园绿地,试验种植点上层乔木为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无中层植物,原地被为马尼拉草坪,距硬化地远,属于林下半光照弱辐射的绿化用地类型。

立地Ⅳ:高郁闭林下,上层为以壳斗科植物为主的高密度乔木林,中层和地被层植物稀少,终日无直射光照,离硬化地远,属于强郁闭弱辐射的绿化用地类型。

1.3 种植和管理

试验用地全垦后于2008年3月13-14日挖穴种植,密度约25 cm×25 cm。种植时天气晴热,种植后均及时浇透定根水,不修剪,成活后进行常规化的园林地被管理方式管理。

1.4 调查和分析

成活率调查。试验于当年5月中旬调查成活率,9月中旬调查越夏保存率,第二年3月中旬调查越冬保存率。

生长量调查。每一试验点选取10株作为固定调查样株,每株选取3个母枝,每月中旬调查冠幅、高度、分枝数量。

适应性观测。根据观赏植物的观赏特点和生长要求,参照《林木引种》(GB/14175-93)植物受害等级划分原理,将日灼、寒害划分为1~5个等级,每一试验点随机选取20株在当年8月下旬调查日灼等级,计算日灼指数;在第二年的3月上旬调查寒害等级,计算寒害指数。

所有的调查数据采用DPS进行比较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成活率与保存率

从表1可以看出,赤楠在不同的立地种植成活率均在98%以上,这与试验采用了容器苗木种植有关。试验表明,赤楠在4种不同生境类型种植均能安全越夏和越冬,在试验地城区表现出了良好的生存适应性。

表1 赤楠在城市不同生境的种植成活率及越夏、越冬保存率Table 1 Survival rate and over-summer and overwinter rate ofS. buifoliumseedlings planted under different habitats

2.2 生长量

从表2可以看出,赤楠苗木3月中旬种植后,随着天气回暖,苗木开始生长,5月中旬在不同的生境生长差异不大;7月中旬开始在不同生境树高出现极显著差异,但冠幅仍然没有显著差异;9月中旬始树高和冠幅均存在极显著差异,这说明赤楠的高生长早于冠幅生长。

试验表明,经过一年多的生长,在生境Ⅲ即半郁闭公园绿地种植的赤楠树高达到了40.48 cm,为4个生境类型中最高,显著大于生境Ⅰ即空旷露地和生境Ⅳ即强郁闭林下,是最矮的强郁闭林下树高的168.67%;同样,赤楠在半郁闭公园绿地种植的树冠达30.26 cm,与强郁闭林下的植株冠幅存在极显著差异,差异值比例达166.81%。由此可见,以生境Ⅲ即半郁闭公园绿地为代表的生境类型最适合赤楠生长,而高郁闭林下生长较差。

表2 赤楠在城市不同生境种植的生长量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n increment of seedlings under different habitats

2.2 日灼和寒害

由于城市的热岛效应、城市绿地周围大面积的地面硬化和建筑表面的辐射热作用,使得城市绿地的水热条件与野外林地有很大区别,一些热适应性较差的植物不适应在城市绿地中生存,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日灼或整株枯死,在空旷露地、宅间绿地和半郁闭公园绿地3种生境中均无日灼现象发生。说明赤楠具有很强的耐热和抗日灼能力,适合在全日照环境中应用。

寒害是由于植物生存环境的温度低于植物所能忍受的温度而引起的植物损伤,寒害不仅会降低观赏植物的景观效果、生态功能,甚至导致植物死亡,是影响地被植物推广应用范围的重要生态特性指标。研究发现,赤楠寒害发生与种植地的生境关系极大,在空旷露地中寒害相对较重,寒害指数高达2.20,在四周有建筑物遮挡或上部有植物遮挡的生境种植,寒害明显减轻,接近无寒害,在高郁闭林下种植则完全未发生寒害(表3)。赤楠在不同生境中的寒害现象可能与风和夜间的地表辐射有关,但具体原因和机理还需作进一步研究。

表3 赤楠在城市不同立地种植的寒害情况Table 3 Cold damage of seedlings under different habitats

3 小结与讨论

(1)利用赤楠容器苗在缙云县城不同生境类型绿地种植,成活率均在98%以上,夏天无日灼,能安全越夏。冬季在不同生境中的表现不同,在空旷露地上种植会发生一定程度寒害,寒害指数为1.00到2.20,在四周有建筑物或上部有常绿植物遮盖的生境,寒害明显减轻,在郁闭林下无寒害。

(2)赤楠在4个生境均能生长,但在不同生境的生长表现不同,以在中度郁闭林下的生境中生长量最大,裸露地和高度郁闭林下差异显著,在高郁闭林下生长较差,在园林应用时宜在小区或各类庭院绿地中使用。

本研究仅对园林中常见的生境类型进行了种植试验,除空旷露地外,这些生境与赤楠的原生生境条件均较为接近,是否可以作为窄小的道路隔离带、屋顶等生境条件更恶劣的地方种植,还有待于作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0.

[2] 潘忠森. 赤楠盆景的制作[J]. 现代农业科技,2005(11):23-24.

[3] 池泽森. 赤楠盆景的快速成型[J]. 中国花卉盆景,2007(5):48-48.

[4] 陈顺远. 赤楠盆景[J]. 中国花卉盆景,2008(3):44-45.

[5] 黄晓冬. 赤楠叶不同极性提取物体外抗菌活性比较研究[J]. 武汉植物学研究,2005,23(4):355-357.

[6] 黄晓昆,黄晓冬. 赤楠叶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及其体外抗菌活性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3):5 257-5 258.

[7] 黄晓冬,黄晓昆,张月琼. 赤楠叶总黄酮微波—碱水法提取工艺及其含量动态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1):4 382-4 385.

[8] 周法兰,梁培瑜. 赤楠化学成分的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1998,23(3):164-165.

[9] 黄晓冬,刘剑秋,陈炳华,等. 赤楠果实红色素的性质及其稳定性[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9(3):82-87.

[10] 黄晓冬,刘剑秋. 赤楠叶精油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菌活性[J].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04,12(3):233-236.

[11] 刘玮,谢冰,邓光华. 盆景特色树种——赤楠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0):14 678-14 679.

中图分类号:S79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3776(2010)05-0066-03

收稿日期:2010-02-10;修回日期:2010-06-15

基金项目:浙江省科技厅重点农业项目(2006C22084)和丽水市科技局农业招标项目(2009NCH0209)

作者简介:练发良(1965-),男,浙江庆元人,硕士,高级工程师,从事园林植物开发及研究。

Experiment on Adaptability of Syzygium buxifolium at Various Habitats in City

LIAN Fa-liang1,ZHAO Cai-fang2,SHI Li-wei3,ZHANG Kai-min3,LEI Zhen1,DAI Hai-ying1
(1. Lishui Forestry Institute of Zhejiang, Lishui 323000, China; 2. Zhejiang Forestry Academy, Hangzhou 310023, China; 3. Jinyun Municipal Engineering and Landscape Service of Zhejiang, Jinyun 321400, China)

Abstract:Contrast experiment was made on adaptability ofSyzygium buxifoliumunder different habitats at urban area with 1-year container seedlings as ground cover. The result showed that survival rate of seedlings planted at different urban habitats was more than 98% and tested seedlings could over-summer without sunburn. Cold damage occurred to seedling planted in open field with index of 2.20, but it decreased when seedling planted around buildings or under plants. Seedlings planted under middle closed forest in park had the fastest growth. One year later, the height growth ofS. buifoliumseedlings topped 40.48 cm, canopy diameter was 30.26 cm, significantly larger than that under the other habitats.

Key words:Syzygium buxifolium; ground cover; urban area; adaptability

猜你喜欢

冠幅露地生境
不同施肥种类对屏边县秃杉种子园林木生长的影响
峨眉含笑
施肥对三江平原丘陵区长白落叶松人工林中龄林单木树冠圆满度影响
露地甜樱桃雹灾前后的管理措施
枣树适应干旱生境研究进展
宜春区域南方红豆杉生境及其生长量分析
东明县露地花卉的分布与病虫害防治
园林露地花卉栽培管理方法初探
基于无人机高分影像的冠幅提取与树高反演
提高南方秋冬季露地樱桃番茄产量与品质的技术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