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霜霉病的发病规律及其防治
2010-05-05蔡鹏飞
蔡鹏飞
(河南省偃师市农业局,偃师 471900)
1 黄瓜霜霉病的发生症状
幼苗和成株均可发病。主要危害叶片、茎、卷须及花梗也能受害。幼苗发病,子叶正面出现不均匀的黄化褪绿斑,然后变成不规则的枯萎斑;空气潮湿时,叶背面可见水浸样斑,病斑沿叶脉扩展,然后叶面均匀黄化,病斑背面产生紫灰色的霉层。成株期发病,多从下部老叶片开始,初期在叶片上出现浅绿色小斑点,并逐渐变为黄色,扩大后受叶脉限制而成多角形褐色斑块,病部黄化。空气潮湿时,叶背的病斑上长出紫灰色的霉层(孢囊梗和孢子囊),后期变成黑色霉层,病势有下而上逐渐蔓延,严重时,病斑联合成片。空气干燥时叶片迅速干枯,并向上卷,除顶端新叶外,其他叶片均死亡。同一植株从下至上发病,新叶很少感病,病株上的果小质劣。
2 霜霉病的发病规律
2.1 发病条件
该病的发生和流行与气候条件、栽培管理和品种抗病性有密切关系。孢子囊主要通过气流传播,其次是雨水和昆虫。在我国南方冬季温暖的地区,黄瓜全年都有种植,此病能终年不断发生危害。在北方,温室和塑料大棚内的黄瓜上能不断产生孢子囊,成为第二年温室和塑料大棚黄瓜的主要侵染源。塑料大棚里的病菌也可传到露地,成为第二年露地黄瓜的初浸染源。
2.2 霜霉病病菌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广
病菌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广,孢子囊在5~30℃范围内均可萌发,最适温度为21~24℃。病菌对湿度的适应范围有一定要求,空气相对湿度在50%~60%,病菌不能产生孢子囊;空气的相对湿度在83%以上,经过4小时就可以产生孢子囊。湿度愈高孢子囊形成愈快、数量愈多。孢子囊萌发要求有水滴,在有水滴存在的情况下,有利于孢子囊的形成、萌发和侵入。因此,在黄瓜生长期间,病害发生和流行的气候条件中,温度条件易于满足,而高湿和降雨成为病害流行的决定因素。在多雨、多雾、多露的情况下,病害极易流行。
2.3 株体发病特点
幼苗期子叶较抗病,成株期顶部嫩叶比下部叶片抗病,基部老叶由于钙积累较多抗性也强,而成熟的中下部叶片较感病;因此,植株上部嫩叶和底部老叶发病较轻,中下层叶片发病最重。
3 霜霉病的防治措
3.1 选用抗病品种
黄瓜品种间抗性差异很大,因地制宜地应用抗病品种能有效的减轻病害的发生。较抗病的品种有津研2号、6号,鲁春26号,夏丰1号中农3号等。
3.2 加强栽培管理
采用营养钵育苗,可培育壮苗,增强植株的抗性。育苗地与生产地隔离,定植时严格淘汰病苗大田移栽前要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黄瓜霜霉病属低温高湿病害,因此田间栽培管理主要是控制田间湿度,适时适量灌水,防止大水漫灌,浇水量以土壤处于湿润状态为准。及时摘除老病叶,可以通风透光,还可以降低田间的病菌量。
3.3 药剂防治
黄瓜霜霉病药剂防治应以预防为主,苗床发病时要及时用药,移栽前要带药下田,大田病害始发期要及时用药。预防的时期根据温湿度条件而定,一般在阴雨天到来之前及连续阴雨的情况下,进行预防。方法是用阿米希达在生长前期隔1周喷施1次,连续3次。霜霉病一旦发生应用药剂进行防治,药剂防治使用53%金雷多米尔,兼具有内吸治疗和保护作用。金雷多米尔使用浓度一般为700~800倍,每隔7~10天1次,连续2~3次。此外使用大生、仙生、扑立克、杀毒矾等均有良好的防治作用。使用剂量:400~600倍,安全间隔期为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