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州地区番茄产能分析及市场展望

2010-05-04沈雪林吴锡清戴华军

上海蔬菜 2010年2期
关键词:苏州地区食用番茄

沈雪林 吴锡清 戴华军

(江苏省苏州市种子管理站 215011)

由于番茄具有适应性强、营养丰富、果菜兼用、产量高等特点,苏州市番茄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2000多hm2,对满足人们生活需要发挥重要作用。但近几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消费者对产品品质、食品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种植户对单位土地经济效益的期望值也在不断提高,如何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生产更多的符合市场需求、具有更高附加值的番茄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问题。本文主要总结了苏州前几年番茄生产情况,并对以后的发展方向提出自己的看法。

1 苏州番茄生产气候适应性分析

番茄喜温、喜光、怕热,温度过高或过低均会导致生长发育不良,严重时甚至受害或死亡。番茄生长发育最适温度白天为20~28℃、夜间15~18℃。苏州4月下旬~6月的气候条件正好符合这一要求,所以苏州露地番茄一般在1月底2月初播种,3月底4月初定植,果实采收期温度在20~30℃。

现在苏州地区推广种植的番茄品种大都是无限生长类型,采取一定的栽培措施(如冬季增温补光、夏季降温遮阳)就可以实现周年栽培,但栽培成本较高,一般还是分春秋两季栽培。和传统的栽培模式相比,设施栽培由于硬件条件较好,保温降温设施齐全,采用电热加温、五膜覆盖、遮阳网降温等技术,可以实现超早熟栽培和秋延后栽培。播种时间最早可以提前到翌年11月上旬,最晚可推迟到8月上旬,这样最早4月份就可采收,最晚12月份也能收获。

2 苏州番茄生产概况

2.1 主要栽培番茄品种

20世纪80年代,苏州地区番茄主栽品种是浦红1号及强力米寿,80年代末从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引进了强丰,90年代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所选育的霞粉、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的中蔬4号也推广了一定面积,从90年代中期开始,上海长征所的合作903、合作906、合作908成为了苏州地区主栽品种。21世纪后,由于番茄育种单位和经营单位增多,品种呈现多样化的趋势。江苏农科院、上海长征所、上海农科院、浙江农科院、农友等单位都有品种在苏州地区推广种植。1996年中天农业公司在昆山落户,樱桃番茄的推广力度得到加强,先后推广了圣女、金珠、千禧等品种。近年来,随着我国樱桃番茄育种水平的提高,一批新品种正逐步推向市场,而且果实色彩较以前有了更多的选择,除了传统的红色和黄色外,又新育成了一批绿色、紫色、五彩颜色的新品种。

2.2 番茄总体生产水平

2006年苏州市番茄生产面积为2473.3hm2,总产量为 11.95万 t,平均 667m2产量 3221kg;2007年生产面积为 2373.3hm2,总产量为 13万 t,平均667m2产量为3651.7kg。

以苏州市种子管理站2005年、2006年鲜食番茄国家区域试验资料为例,1月底2月初播种13个番茄品种,3月底4月初定植,5月底6月初开始采收,共采收4穗果实,于7月上旬采收结束。分析两年产量数据我们可以发现,番茄产量基本稳定,相同品种差异不大。2005年前期667m2产量在1132.5~2310.6kg,总产量在 3436.1~4407.3kg。 2006年前期667m2产量在1209.4~2238.3kg,总产量在3711.1~4607.9kg。

2.3 效益分析

2.3.1 早春露地栽培 采用温床育苗,地膜覆盖栽培,6月份开始上市。该茬番茄生长环境适宜,栽培管理相对简单,投资少,上市集中,但价格偏低,各地区种植效益不均衡。

2.3.2 秋延后栽培 7月下旬播种育苗,9月下旬开始上市,育苗期正值高温季节,需要采取遮荫、防雨、防虫等措施。该茬番茄市场供应相对充足,单茬每667m2经济效益4000~5000元。

2.3.3 早春塑料大棚栽培 1月末播种,3月定植,5月份开始上市。该茬番茄技术性强、产量高、品质优,上市期较早,效益可观。但近年来受南菜北运的冲击比较大,前两穗果实效益较好,后两穗果实价格受到一定的影响,一般667m2经济效益5000~8000元。

2.3.4 超早熟栽培 11月上旬播种,翌年1月底或2月上旬定植,4月份开始上市。该茬番茄对栽培设施和管理技术要求较高,上市期均在市场淡季,价格高、销路好,每667m2经济效益在1万元以上,高者可达1.5~2万元。

2.4 地产番茄优势分析

苏州市场上外地番茄为了抗压耐贮运,一般在转色期至半熟期采收,果肉较坚硬,食用风味不佳,番茄味道较淡。而苏州地产番茄,一般都是在坚熟期采收,而且运输距离近,对品种裂果性要求不严格,所采用的品种一般皮较薄,可溶性糖含量高,食用残渣少,口味更佳。此外,外地采摘下来的番茄,为了促进果实转色,常常采用乙烯利(2-氯乙基膦酸)进行人工催熟,增加果实的成熟度,提高其商品价值。但是在具体操作中,有些产品剂量使用不当影响番茄食用安全性。相反,苏州地产番茄基本不使用激素催熟,自然转色之后采收,食用更加安全。但外地番茄一般根据大小、颜色、果形完整程度、有无病斑、虫眼等分级装筐(箱),番茄的商品性好,这方面值得苏州的生产商学习。

3 苏州番茄市场展望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调查,1999年希腊每人每年食用番茄约140kg,日均消费量380g,相当于两个大番茄。番茄之国意大利,人均消费量为75kg,相当于每天吃1个大番茄。相比而言,中国的年人均番茄消费量仅为13kg,日均仅为2个迷你番茄。时隔9年,我国的人均消费量并没有太大的突破,2007年苏州番茄总产量为13万t,按照1100万人口计算,人均消费地产番茄11.8kg(没有考虑外运)。苏州市区最主要的蔬菜批发市场南环桥,2008年番茄批发量也仅在2.4万t左右,按照市区235万人口计算,人均只有10.2kg。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的消费习惯不像欧洲国家大量食用番茄酱、番茄汁等调味品,我国番茄最主要的用途还是鲜食,特别是苏州地区的番茄,基本没有用于深加工。按照三口之家,每周3次番茄炒蛋,每次用番茄300g左右,1年消费量人均也只有15.6kg。而要突破这一数字,按照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基本无法达到。要改变这一局面,我认为必须从生产和消费两个环节同步进行引导,不仅要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绿色安全的食品,更要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引导百姓消费。

3.1 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

近年来,随着政府资金的大力投入,设施栽培面积不断扩大,极大改善了蔬菜生产硬件设施。特别是最近几年新增加市属蔬菜基地较多,虽然单位面积投入较高,但因其具有高产、优质、反季节等特点,容易达到高效益、高投入、高产出的良性循环,所以许多农户还是比较乐于接受。

3.2 改变番茄消费观念

充分发挥番茄另一功效——水果。番茄,特别是樱桃番茄,含有 Ca、Mg、Na、Mn、Fe、Cu、Zn 等多种微量元素,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功能。据报道,1个成年人如果每天食用100~150g番茄,则能满足其微量元素的需要。长期食用番茄,可以避免人体出现缺素症,有效避免多种疾病的发生。

猜你喜欢

苏州地区食用番茄
番茄炒蛋
秋茬番茄“疑难杂症”如何挽救
辣椒食用也有禁忌
冷冻食品,如何选购和食用?
番茄果实“起棱”怎么办
朱顶红在苏州地区的引种栽培
苏州地区五年制高职办学典型特征分析
苏州地区乡村休闲旅游产品及发展模式探究
食用芹菜六注意
ORS-ICP-MS测定食用植物油中的多种微量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