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诺奖得主对话,交流“芝大经验”
2010-04-29俞海萍
俞海萍
科学的真谛不是为了赢取诺贝尔奖,而是发现自然的奥秘,解答未知的问题,因而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有优质的老师。
9月14日下午的君悦大酒店沙龙I厅,诺贝尔奖得主群星荟萃,来自芝加哥大学的4位诺奖得主在这里对话中国媒体,以“合作”为主题,共话学术规范、国际交流。
参加此次“诺贝尔奖论坛”的有1992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现任芝加哥大学及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社会经济学教授的加里·贝克尔;1980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詹姆斯克罗宁教授;2000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现任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的詹姆斯·赫克曼;2007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现任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的罗杰·梅尔森。
“芝大经验”教学相长,科学的真谛并非赢取诺
从古代史到经济学,从计算科学到生物科学,芝加哥大学都是世界上知识探索、科学研究和教学的一流中心之一。同时,它又是世界上获得诺贝尔奖人数最多的大学,80余位诺贝尔奖得主先后在芝大学习、工作,其中包括8位现任教授。分布在全球各地的芝大校友有14万人之多。
芝加哥大学是否有培养诺贝尔奖得主的“秘诀”,似乎已经成为大家极想了解的“芝大经验”。詹姆斯·克罗宁教授从一个科学家的角度阐述:科学的真谛不是为了赢取诺贝尔奖,而是发现自然的奥秘,解答未知的问题,因而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有优质的老师。而这几位诺奖得主中在芝大时间最长的加里·贝克尔教授则认为,“教学相长”是芝加哥大学保持人才培养良好传承的一大秘诀:选取最有潜力的年轻老师和发现最出色的学生,这些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反过来会用他们的才智促进老师的教学。而在当下全世界各个大学激烈竞争的大环境下,选取优秀的学生和青年学者,更是一件难事,同时也成为芝大在各个领域保持领先的原因。也正是这种不同学者之间相互促进的氛围,使得芝大学者在活跃的跨学科氛围中取得了尖端研究成果,他们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不断在已选择的领域之外进行科学探索和课程开发,为具有挑战性的社会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詹姆斯·赫克曼也非常赞同“教学相长”的秘诀,他认为师生之间的互动很好地实现了智力上的“紧凑感”,即实现了不同人之间的协同效益、互补效益。他认为活力与互动是芝加哥大学最为独特之处,也是其保持活力的最根本原因。他说,在芝大,经常可以看到一群人聚在一起,以非常严肃而又互动的方式探讨问题。这种互相的促进,提高了师生研究的热忱和激情,使得在芝大出现老师和学生双双获得诺贝尔奖的“奇观”。
同时,芝加哥大学又以扎实和缜密的学风著称,注重为学生设立分阶段培养目标,它的本科生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扩展他们对交叉学科的认识,激励他们进行全方位的知识探索;研究生教育则致力于开展最高层次的学术研究。而在学术研究的过程中,芝大又鼓励学生走出校园,加强校园和社区的密切合作,使理论在实践中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比如在城市教育研究院和城市健康倡导机构中,芝大的学者探讨当代最具挑觇性的课题,把前沿理论、深入研究和创新实践融为一体。
学术规范网络提供抄袭便利,竞争和比较以现最好流程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信息的获取与交流变得非常便利,这在学术研究上给研究者带来无限便利的同时,也在技术层面上,使得学术抄袭、论文剽窃变得异常容易。谈到学术规范的问题,詹姆斯·赫克曼教授也表示,像网络百科等技术的发展,使抄袭更加容易,这对当代学者的学术道德、学术自律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詹姆斯·克罗宁教授也表示,现在学生的抄袭问题以及关于学术诚信的问题,确实越来越成为非常严重的问题,这也对教授审核、规范论文,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需要教授遵循一定的流程对论文等学术作品进行审核;需要教授对学生研究领域的现有成果也同样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才能辨别学生是否从网络上抄袭素材。同时,也需要教授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已有学术能力的了解,看学生最后的研究成果是否和其之前的学术水平相一致。这对教授来说,在工作难度和强度上,都是一种新的挑战。
罗杰·梅尔森教授则认为,即使现在学术抄袭成为全世界学界共同面临的一个问题,但实际上,对于芝加哥大学和很多著名的中国高校而言,课堂分数对于学生其实并不是绝对的、单纯的衡量指标。在很多时候,“我们非常重视学生是否为其职业生涯在学校中奠定良好的社会关系,比如对于我们社科系学生,在学校获得良好的声誉,比获得单纯的分数要好很多。比如,与在罗杰·梅尔森教授课上得到的一个高分相比,你的名声会显得更为重要。”梅尔森教授说道。
谈到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加里·贝克尔教授认为,在竞争中能优化人才选拔流程。他说,实际上在大学录取学生和选择老师的时候,也同样涉及诚信问题,芝加哥大学是私立并且独立运营的大学,在师生选取上,不同系别都有自己的挑选标准。现在在美国无论公立大学还是私立大学,竞争都非常激烈,各个大学都希望用最有效的方法挑选优秀的教师和生源,所以学校之间竞争非常激烈,“我相信通过互相竞争和互相比较,我们最终能发现最好的流程。”
国企激励机制实行政企分离,加强市场导向
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经济体制和管理激励机制成为热议的话题。当记者询问当前中国的国有企业,如何在面临市场竞争和政治考量双重压力下,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时,专门研究经济机制的罗杰·梅尔森教授提出“选择性干扰”的方法。他说,这种政治干预超出纯市场的行为,在美国多部门公司干预小公司发展时也会存在,较好地完善内部制度的办法,是实现政企分离,对政府干预机制实行调整,使得国家给企业提供更多的有效资源,来实现市场化的资源配置。
加里·贝克尔和詹姆斯·赫克曼也相继补充道:随着中国经济未来一段时间继续发展,国有企业在经济当中发挥的作用将会逐渐下降;同时,应该让国有企业与其他国有企业及私有企业充分竞争,降低其垄断地位,竞争压力的增加,势必会优化国企内部结构,通过市场力量使国企更具有竞争力;另外,政府对更多的企业提供更充分的资源,能进一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形成整个市场良性的竞争机制,促进经济的发展。
芝加哥大学学者与中国同行的合作由来已久。为了更好地实现学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芝加哥大学在明15日成立北京中心。此次“诺贝尔奖得主论坛”,也正是为了庆祝芝加哥大学北京中心成立而举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