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在引智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010-04-29宋多经
宋多经
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成立后,以民间团体的身份开展国际人才交流,具有更大的空间和自由度,便于对外开展合作,广开引智渠道。协会在引智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协会诞生的历史背景
1983年7月8日,小平同志做了关于“利用外国智力和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谈话,而后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引进国外智力以利四化建设的决定》,同时成立了姚依林副总理为组长,方毅、张劲夫、宋平为小组成员的中央引进国外智力领导小组,以加强领导全国的引智工作。
引进国外智力是一项涉外工作,主要同海外政府、社团、院校、企业及专家进行合作,而中央引智办是党中央机构,以此名义进行对外工作,多有不便。1984年12月,中央引智办主任王逎率“留学生慰问团”出访时,临时用了一个并不存在的“国务院留学生办公室主任”的名义。我在1984年出访香港、1985年出访美国时则用的是“中国华阳技术贸易总公司联络发展部长”的名义。
为了解决外事活动中的身份问题,扩大引智工作的对外窗口,经同有关部门协商和酝酿,经中央引智领导小组和中央书记处批准,决定成立一个高层次、具有广泛代表性并在海内外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
1985年11月,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在北京成立。
开辟引进派出渠道迅速打开局面
协会成立后,迅速同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海外合作关系,开辟引进派出渠道,并组织了一系列重要会议和重大活动。
自1985年至1994年,协会开展海外合作或签署协议的合作伙伴主要来自美国、日本、德国、法国、意大利、英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比如乔治亚理工学院、亚特兰大大学、全美华人协会、美洲中国工程师学会总会及4个分会、华盛顿巨人公司、纽约太阳计算机公司、里万建筑师事务所、GE公司、塞克勒基金会等,以及日本的日中人才交流协会、海外研修者协会、富士通株式会社、野村证券株式会社等。另外还有加拿大泰加国际集团、史密斯律师事务所、德国退休专家组织(SES)、德国杜伊斯堡协会(CDC)、法国退休专家组织、意大利退休专家组织、英国GE公司、新加坡卫生部、杜亿春公司、澳大利亚澳中理事会、香港培华基金会、香港蒋氏工业慈善基金、金心集团、新华集团等。
1985年,协会与德国退休专家组织(SES)建立合作关系,至今该组织已向中国派出4000多名专家。
1992年开始,协会与香港蒋氏工业慈善基金合作,为内地在香港和其他发达国家培训了6000余名高级管理人才和技术骨干。
20世纪90年代初期,协会与美洲中国工程师学会开展合作,参与组织举办中美工程技术研讨会。从1993年至今,研讨会已成功举办8属,取得了一大批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重要影响的成果。
协会得到各级领导有关部门关心支持
1986年4月21日,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第一届理事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张劲夫做工作报告,对协会的宗旨、任务和组织机构作了说明,明确协会是在中央引智领导小组领导下工作,日常办事机构就设在中央引智办,不另加编制,一个机构,两块牌子。会议通过了《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章程》。这次会上,张劲夫当选协会主席,当时他已经是国务委员,并主持中央引智领导小组工作。
党和国家领导人关心支持协会的工作。江泽民、李鹏、姚依林、宋平、李瑞环、邹家华、朱锗基、张劲夫等领导人多次出席中央引智办、国家外国专家局同协会组织的重大外事活动,并会见重要专家和知名人士。
协会主席张劲夫在身兼数职、工作繁忙的情况下,非常关心协会的工作,对协会的组织建设、工怍要求等及时做出指示,为协会的工作倾注大量心血。
凡是以协会名义请来的重要客人,张劲夫主席都会亲自会见,如美国前副总统蒙代尔,华人州长吴仙标,荣获诺贝尔奖的艾柯卡、杨振宁、李政道,新加坡前劳工部长、议员邝摄治,新加坡卫生部国务秘书柯顺美,澳大利亚前总理、澳中理事会主席惠特拉姆,日本前副议长、贸促会会长樱内义雄,香港知名人士霍英东、李嘉诚以及做出突出贡献的获奖专家等。劲夫同志和引智领导小组成员王维澄于1987年还分别出席了协会在德国和日本代表处举行的招待会。
各有关部门也大力支持协会的工作。在1986年的第一届理事会上,30多位中央有关部委的代表及外交官当选协会理事会成员,这样的设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影响力,可以联合各有关单位共同关心支持参与引智工作。
之后,中央各有关部门、国家科委、教委、计委、经委、侨办:经贸部、农业部、全国科协等单位的领导多次出席协会组织的主要活动,陪同国家领导人会见重要客人,同时派出有关领导参加理事会,积极支持理事会的工作。外交部、财政部等部门迅速批准协会在海外建立代表处、成立基金会、购置房产等。驻外使领馆对协会出访的团组和驻外代表处也都给予关心、和指导。如我在出访多个国家中,大使和总领事都会会见我们,了解出访情况并给予指导,派人陪同我们参观访问,介绍合作对象等。
各省市的领导也很重视协会的工作,纷纷成立省市国际人才交流协会,配合中央引智办、外国专家局的工作。江泽民同志在担任上海市长期间,亲自担任上海市国际人才交流协会的名誉理事长,并对如何做好引智工作多次作出批示。
海内外知名人士积极支持协会的工作
1986年,美中国际人才交流基金会在美国旧金山成立,海外知名人士杨振宁、美国工程院院士李天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校长田长霖以及聂华桐教授等应聘为美中国际人才交流基金会名誉理事长和理事。美中国际人才交流基金会成为协会的主要合作伙伴。
美国国际合作委员会主席、著名社会活动家陈香梅,新加坡议员邝摄治等应聘为协会的海外顾问。
香港知名人士霍英东、蒋震,中华总商会会长张永珍以及培华基金会的霍震寰等积极支持在香港的培训工作。
日本通产省前局长林信太郎为协助协会引进曰本专家,专门成立了日中人才交流协会并自任会长。
王淦昌、唐敖庆等知名科学家以及我各驻外使领馆都积极参与协会的活动。
1986年的第一届理事会上,著名科学家、有“中国原子弹之父”之称的王淦昌及著名科学家唐敖庆当选协会副主席。
协会理事中日友协会长孙平化、前驻西德大使王殊、驻日公使丁民,以及驻美大使韩叙、驻英大使冀朝铸、驻德大使梅兆荣、驻日大使徐敦信、驻法大使周觉、驻加拿大大使张文朴、驻澳大利亚大使张再、驻意大利大使李宝成、驻墨西哥大使黄成家、驻比利时大使李振玉、新华社香港分社副社长朱育诚等,他们有的积极参加协会的领导工作,会见外宾,代表协会签署合作协议,有的关心指导出访的代表团、赴海外培训人员及协会驻外代表处的工作。
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协会成立后,以民间团体的身份开展国际人才交流具有更大的空间和自由度,便于对外开展合作和出访以及在海外设立代表处,广开引智渠道。
由于改革开放初期引智工作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因此以民间团体身份出访或签署合作协议比较方便,自由度大,不受限制。尤其在敏感时期和特殊情况下,如1989年“六四风波”时期,有的政府官方代表团在法国被拒绝访问,而我们是以协会名义出访,得以顺利完成出访任务。再如中央引智办、外国专家局在同海外非官方组织合作签署协议时,也多是以协会名义,这样身份对称。
按照国家规定,除我驻外使领馆外,其他政府部门不得在海外设立代表处。但在当时通讯条件尚不方便的情况下,中央引智办需要在海外设立代表处,以开展海外合作并安排、管理出国培训人员。因此,经中央引智领导小组和外交部、财政部等部门批准,协会先后在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以及香港地区共设立了12个代表处,并购置房产,为开展引智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
总之,协会在引智工作中具有重要地位,比官方身份具有更大的空间和自由度,能发挥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