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壳聚糖对肉仔鸡脂肪代谢的影响

2010-04-28枣庄学院生命科学系刘梅

中国饲料 2010年19期
关键词:仔鸡壳聚糖脂肪酸

枣庄学院生命科学系 刘梅

壳聚糖是甲壳素脱乙酰的产物,在工业上一般由蟹和虾壳下脚料加工生产(宫爱艳等,2006)。壳聚糖是一种在节肢类动物中发现的纤维类生物高分子(Austine等,1981)。研究表明,在蛋鸡日粮中添加壳聚糖可抑制血浆中甘油三酯浓度的上升以及高能日粮诱导的腹部脂肪沉积(Kobayashi和Itoh,1991)。日粮壳聚糖也可降低肉仔鸡血浆胆固醇浓度和血浆甘油三酯(Razdan等,1997)。这表明,日粮壳聚糖可能降低肉仔鸡的日粮脂肪吸收和沉积。但壳聚糖对肉仔鸡脂肪代谢的调控机理仍不十分清楚。本研究着重探讨壳聚糖影响肉仔鸡脂肪代谢的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与试验设计 选择96只1日龄AA肉仔鸡,随机分成4个日粮处理组,每个日粮处理组分4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在日粮中添加50、100、150 mg/kg的壳聚糖。试验期21 d。基础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1。

表1 基础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

1.2 饲养管理 各组饲养管理方式一致。试验期间24 h光照,自由采食,自由饮水。免疫和消毒程序按常规程序进行。

1.3 样品采集与测定

1.3.1 血样采集及测定 在试验第21天于每个处理每个重复选取1只接近平均体重的鸡,翅静脉采血5 mL,3000 r/min离心15 min(800型离心机,上海)制备血清,装于1.5 mL的eppendorf管中,置-20℃冰箱中保存备用。血清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浓度均采用终点法测(Gallaher等,2000;王述柏等,1998)。游离脂肪酸(NEFA)采用比色法测定 (具体操作参照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生产的试剂盒说明书)。

1.3.2 腹脂率的测定 鸡屠宰后,剥离腹部脂肪和肌胃周围脂肪,肠脂不易剥离,故不计算在内,称重。计算脂肪占体重的百分比。

腹脂率/%=(腹脂重/活体重)×100。

1.3.3 肝脂率的测定 索氏提取法。

肝脂率/%=脂肪重/肝脏重×100。

1.3.4 腹脂中脂肪酸合成酶(FAS)活性测定 参照 Halestrap和 Denton(1973)的方法。

1.3.5 腹脂中苹果酸酶 (ME)活性测定 参照Hsu 和 Lardy(1969)方法。

1.3.6 腹脂中脂蛋白脂酶(LPL)mRNA表达的测定 TRIZOL法提取总RNA后,用Oligo(dT)引物和AMV反转录酶进行反转录,RT-PCR反应体系为SYBR Premix Ex Taq,上下游引物和cDNA模板以GAPDH为内参,反应程序为:变性95℃,10 s,退火 95 ℃,5 s,延伸 60 ℃,34 s。

1.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1.5)统计处理软件进行数据方差分析,试验结果采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

2 结果与分析

2.1 壳聚糖对肉仔鸡腹脂率和肝脂率的影响见表2。壳聚糖可使21日龄肉仔鸡肝脂率和腹脂率下降,150 mg/kg组的肝脂率和腹脂率下降了4.92%(P < 0.05)和 16.67%(P < 0.05)。

表2 壳聚糖对肉仔鸡肝脂率和腹脂率的影响

2.2 壳聚糖对肉仔鸡血液指标的影响 见表3。由表3可知,在0~21 d的肉仔鸡日粮中添加壳聚糖,可使肉仔鸡血清TG含量下降,血清NEFA含量上升,但都差异不显著(P>0.05)。而添加壳聚糖150 mg/kg组与对照组相比,其TC含量显著下降 23.19%(P<0.05)。

表3 壳聚糖对血液指标的影响

2.3 壳聚糖对肉仔鸡腹脂中FAS和ME活性的影响 见图1。由图1可知,壳聚糖对肉仔鸡腹脂FAS和ME活性没有显著影响。

2.4 壳聚糖对肉仔鸡腹脂中LPL mRNA水平的影响 见图2。由图2可知,壳聚糖对肉仔鸡腹脂LPL mRNA表达具有显著性影响,可使LPL mRNA表达上调。这表明壳聚糖具有增强LPL mRNA表达,通过上调LPL mRNA表达,催化TG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图2 壳聚糖对肉仔鸡腹脂LPL mRNA表达的影响

3 讨论

壳聚糖是少有的带正电荷的多糖,具有独特的黏合性质。壳聚糖可调控脂肪代谢,机理是壳聚糖可与胆酸络合,而机体对脂肪的消化离不开胆酸的作用,只有在胆酸将脂肪乳化后,脂肪才能被消化液作用,所以当壳聚糖与胆酸络合后,脂肪就不能被机体吸收,从而降低机体脂肪的沉积(罗赞和贺建华,2008)。壳聚糖还能有效降低胆固醇,主要由于壳聚糖对血液中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能进行选择性吸收。另外壳聚糖能直接吸附胆固醇,减少它的吸收(黄冠庆等,2006)。研究还认为,壳聚糖影响动物脂类代谢的机理可能是壳聚糖通过吸附饲料中的脂肪,使被吸附的脂肪不能为脂肪酶所分解,最后随粪便排出体外,阻止脂肪在肠道中的吸收。马小珍等(2001)认为,壳聚糖能显著降低肉仔鸡的脂肪沉积量,改善胴体品质。本试验表明,150 mg/kg组壳聚糖对肉仔鸡脂类代谢的影响效果显著,能分别降低肉仔鸡的肝脂率和腹脂率4.92%(P<0.05)和 16.67%(P<0.05)。

研究表明,在肉鸡日粮中添加壳聚糖可显著降低血清中TC和TG含量,促进机体脂类代谢(Kobayashi等,2002)。 吴秋小等(2007)在 0 ~ 3周龄三黄肉仔鸡日粮中添加壳聚糖,结果表明,壳聚糖能提高肉仔鸡血液中非必需脂肪酸的含量,抑制脂肪的沉积,但总体对肉仔鸡的脂肪代谢的影响效果不显著。本试验结果表明,150 mg/kg组壳聚糖能有效降低血清中TC水平(P<0.05),而对TG和NEFA的水平没有影响。这可能与壳聚糖的来源、脱乙酰度、黏度、添加水平、基础日粮组成以及肉仔鸡的饲养环境等因素相关。

从乙酰CoA及丙二酰CoA合成长链脂肪酸实际上是一个重复加成的过程,每次延长2个碳原子。FAS就是催化该加成反应的酶,它是由7种酶蛋白聚合在一起构成的多酶体系,在高等动物,这7种酶活性都在一条多肽链上,属多功能酶,由一个基因所编码(宋庆文,2007)。FAS在动物体脂生成、沉积中发挥重要作用。试验表明,壳聚糖对肉仔鸡腹脂FAS和ME活性没有影响。这意味着壳聚糖对肉仔鸡的脂肪合成影响不大。

血液中的TG要被其他组织重新利用,首先必需水解为游离脂肪酸,而催化这一反应的酶就是LPL。LPL是由脂肪细胞、骨骼肌细胞、乳腺细胞等实质组织细胞合成的一种蛋白质水解酶,广泛分布于不同组织,其中在脂肪组织和骨骼肌中含量较高 (Goldberg,1996;Olivecrona 和 Bengtsson,1993)。本试验表明,150 mg/kg组壳聚糖使肉仔鸡腹脂LPL mRNA表达显著性上调 (P<0.05)。

4 小结

150 mg/kg组壳聚糖对肉仔鸡脂类代谢的影响效果显著,能降低肉仔鸡的肝脂率和腹脂率(P<0.05),同时能有效降低血清中TC水平 (P<0.05),对肉仔鸡腹脂FAS和ME活性没有影响,但显著性上调肉仔鸡腹脂LPL mRNA表达 (P<0.05)。

[1]宫爱艳,王彦刚,林桂敏,等.壳聚糖在家禽养殖中的应用[J].中国家禽,2006,28(15):42 ~ 44.

[2]黄冠庆,黄晓亮,王润莲.壳聚糖对黄羽肉鸡脂肪沉积的影响[J].饲料研究,2006,11:4 ~ 6.

[3]罗赞,贺建华.壳聚糖在肉鸡生产中的应用[J].中国饲料,2008,13:21~23.

[4]马小珍,杨烨,谢新东,等.壳聚糖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和脂肪代谢的影响[J].福建农业学报,2001,16(4):30 ~ 34.

[5]宋庆文.动物脂肪代谢过程中关键酶的研究进展[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7,3:58 ~ 60.

[6]王述柏,王宝维,张丽英,等.新型添加剂—壳聚糖对肉鸡肌肉中胆固醇影响的研究[J].饲料研究,1998,5:9 ~ 10.

[7]吴秋小,黄冠庆,潘俊福,等.壳聚糖对0~3周龄三黄肉仔鸡生产性能和免疫力影响的初探[J].饲料工业,2007,28:46 ~ 48.

[8]Austine P R,Brine C J,Castle J E,et al.Chitin:new facets of research[J].Science,1981,212:749 ~ 753.

[9]GallaherC,Munion J,Hesslink R,etal.Cholesterolreduction by glucomannan and chitosan is mediated by changes in cholesterol absorption and bile acid and fat excretion[J].Nutri,2000,130:2753 ~ 2759.

[10]Goldberg I J.Lipoprotein lipase and lipolysis:central roles in lipoprotein metabolism and atherogenesis[J].J Lipid Res,1996,37,693 ~ 707.

[11]Halestrap A P,Deton R M.Insulin and the regulation of adipose tissue acetye coenzyme A carboxylase[J].Biochem,1973,105:529 ~ 536.

[12]HsuRY,LardyHA.Malicenzyme[J].MethodsEnzymol,1969,13:230 ~ 235.

[13]Kobayashi S,Itoh H.Effect of dietary chitin and chitosan on growth and abdominal fat deposition in chicks[J].Japanese Poultry Science,1991,28:88 ~ 94.

[14]KobayashiS,TerashimaY,Itoh H.Effectsofdietary chitosan on fatdeposition and lipase activity in digesta in broiler chickens[J].Br Poult Sci,2002,43:270 ~ 273.

[15]Olivecrona T,Bengtsson-Olivecrona G,Lipoprotein lipase and hepatic lipase[J].Curr Opin Lipidol,1993,4:187 ~ 96.

[16]Razdan A,Pettersson D,Pettersson J.Broiler chicken body weight,feed intakes,plasma lipid and small intestinal bile acid concentrations in response to feeding of chitosan and pectin[J].British Journal of Nutrition,1997,78:283 ~ 291.

猜你喜欢

仔鸡壳聚糖脂肪酸
氧化石墨烯-壳聚糖复合材料对水体中农药的吸附
肉仔鸡腹水的诱发因素与防治
三种不同分子量6-羧基壳聚糖的制备、表征及其溶解性
揭开反式脂肪酸的真面目
肉鸡增重可用蜂花粉
荷莲荳脂肪酸成分分析
揭开反式脂肪酸的真面目
肉仔鸡猝死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美洲大蠊药渣制备壳聚糖工艺的优化
肉用仔鸡的饲养管理要点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