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奥司明片加中药熏洗对 68例混合痔术后疼痛的临床观察
2010-04-25白东梅陕西省中医医院西安710003
张 锴 白东梅 陕西省中医医院(西安 710003)
我院肛肠科自 2007年 3月~ 2009年 9月来应用地奥司明片内服加中药煎剂肛门熏洗、坐浴进行治疗,缓解术后疼痛,减轻患者不适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120例混合痔术后疼痛均为陕西中医医院肛肠科住院患者,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68例 ,其中男 38例 ,女 30例;年龄 18~ 59岁 ,平均 (39.4±2.1)岁。对照组 52例,其中男 31例,女 21例;年龄19~ 54岁,平均(35.1±2.4)岁。 两组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诊断标准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1995年颁布的《中医肛肠科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制定的混合痔的诊断标准[1],均采用混合痔内扎外剥术式,且排除心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严重损害以及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病患者。
治疗方法 两组术后均静滴抗生素 5d,治疗组术后第 1d起口服地奥司明片(商品名:施维雅)一次 0.5g,1d 2次。并用中药熏洗药剂组成:大黄、黄柏、生地榆、苍术、马齿苋各 30g,苦参 20g,五倍子、紫草各15g,乳香、没药各 10g。加水煮沸 20min熏洗,待温后(30℃左右)坐浴。 200 m L熏洗坐浴,每日便后与睡前各熏洗 1次,每次 20min,5d为 1个疗程;对照组术后,每次排便后与睡前用 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20min。两组均予坐浴后创面换药,每日熏洗结束后,两组均用 0.1%新洁尔灭棉球消毒,凡士林纱条引流,无菌敷料覆盖。用药期间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顺畅,2个疗程后观察疼痛的缓解程度。
疗效标准 显效:用药后疼痛明显减轻,病人稍感疼痛,不需任何处理即能忍受。有效:用药后疼痛减轻,病人无明显痛苦表情,不用药即能忍受。无效:用药前后疼痛无明显改变,病人仍有痛苦表情,难以忍受,需止痛药物。
治疗结果 治疗组 68例,显效 51例,有效 14例,无效 3例总有效率 95.6%。对照组 52例,显效 16例,有效 25例,无效 15例,总有效率 73.2%。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 1。
表1 两组治疗结果比较表〔n(%)〕
讨 论 肛门疼痛是痔术后临床面临的主要问题,其原因除手术刺激和损伤处,还可因术后排便而致的肛门括约肌痉挛性收缩、换药等刺激;术后瘢痕挛缩压迫神经;及麻醉紧张、恐惧或机体对疼痛过度敏感等[2]。由于该部位血管神经丰富,又受躯体感觉神经支配,对疼痛特别敏感。现代医学对此多采用口服镇痛药物治疗,副作用较多,尚未出现一种止痛效果良好、无毒副作用的外用制剂。
祖国医学认为,疼痛机理是机体局部气血凝滞阻塞,不通则痛。肛门部术后疼痛的主要原因是手术创伤致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不通则痛。故其治则主要是活血化瘀,行气通络止痛。根据本病的特点,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采用熏洗治疗,使药力直达病所,借药力和热力直接作用患处以减轻患者病痛[3]。方中大黄、黄柏清热燥湿,解热毒,凉血,消痈;五倍子收敛固涩,收湿消肿;紫草清热活血化瘀解毒;乳香、没药活血止痛,消肿生肌;马齿苋清热解毒,散血消肿,外用熏洗善治痔疮疳疔。生地榆凉血止血,苦参解毒敛疮,清热燥湿,祛风杀虫。以上诸药相伍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清热燥湿、收敛止血等功效。诸药可使经络疏通、气血流通,达到消炎、消肿、止痛目的。现代药理研究[4],苦参、大黄、黄柏等药有良好的消炎、抗菌作用,对急性渗出性炎症作用显著,对多种病原微生物有抑制作用;紫草、马齿苋具有抗菌、松弛肌肉、抗炎镇痛以及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五倍子、乳香、没药能促使皮肤和黏膜伤口的组织蛋白凝固,起到明显的收敛止血效果。
地奥司明为黄酮类衍生物,其对微循环、水肿形成、淋巴功能及毛细血管滤过性、脆性和通透性具有调节作用,通过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和增加毛细血管阻力,降低血液粘滞度,加快血液流速,从而改善微循环瘀滞,改善淋巴循环,加快组织液回流,减轻痔疮术后局部水肿减轻疼痛的作用。临床观察结果表明,通过内服地奥司明片外用中药熏洗治疗内外结合,从而更加有效的改善伤口局部的血液循环,抗菌消炎,减轻混合痔术后的伤口水肿,使渗血、渗液减少,达到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的目的。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肛肠科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5:131.
[2] 张书信.肛肠外科并发症及其防治 [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99.
[3] 谭新华,陆德铭.中医外科学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88.
[4] 沈映君.中药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