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子痫性脑病的 CT和 MRI特征对比研究

2010-04-23徐春华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0年7期
关键词:额叶半球头颅

徐春华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2009年12月子痫性脑病 15例患者,其中产前子痫性脑病患者 11例 (4例单纯 MRI检查、5例单纯 CT检查、2例同时行 CT及 MRI检查),产时子痫性脑病患者 1例 (并发脑出血患者,前后 1月内行 2次 CT复查、1次 MRI复查),产后子痫性脑病患者 3例 (1例 CT检查、1例MRI检查、 1例同时 CT和 MRI检查)。年龄 20~34岁,孕 24~42周,初产妇 10例,经产妇 5例;剖宫产 13例,自然顺产 2例;其中原有高血压病 1例,慢性肾炎 1例,13例否认怀孕前有高血压病史。

1.2 CT和 MRI检查 CT检查采用荷兰飞利浦公司 MX8000 Dual双排螺旋 CT扫描仪行轴位扫描,层厚层距 7mm无间断扫描;MRI机使用荷兰 Marconi公司 OUTLOOK PROVIEW 0.23T常导型磁共振成像仪,均选用相控阵头颅线圈采集信号。MRI检查序列包括:轴面自旋回波 (SE)序列 T1WI:TR/TE(400~460ms/19ms);轴面快速自旋回波 (FSE)序列 T2WI:TR/TE(4000~4500ms/95ms);轴面及冠状面快速反转恢复法水抑制 (IRFSE)序列 T2WI:TR/TI/TE(4086~4686ms/1500ms/95ms),回波链长度 (ETL)12;层厚6.0mm,层距 7.0mm,矩阵 256×300,激励次数2~3次。

2 结果

2.1 初检 11例头颅 CT检查 3例阴性、8例阳性;CT主要示双侧大脑半球白质呈弥漫性、对称性密度减低影,边界不清,以大脑半球的上后部,尤其以枕叶最为明显;本收集组有 1例左额叶出血灶、双基底核小梗死灶 (见图2a、2b);部分小脑半球及脑干因颅底骨嵴伪影及运动伪影难于判断;经积极解痉、降压等治疗后第3天及 1周后复查头颅 CT示双枕、顶、额外叶病灶逐渐吸收及消退 (见图2e);所有患者未行 CT增强扫描故无 CT增强表现。

2.2 10例 MRI检查均发现异常,且病灶均为多发、对称,病变主要以双侧顶叶、枕叶、小脑半球及基底核多见,发病部位依次为双顶和 (或)枕叶 (10/10)、小脑半球 (1/10)、颞叶(6/10)、额叶 (4/10)、基底核 (3/10)、中脑上部或背侧丘脑 (2/10),其中大脑半球者多位于皮质及皮质下白质区,病变 T1WI呈低、稍低或等信号,T2WI主要呈稍高信号,FLAIR大多呈高信号,DWI上呈等或稍高信号 (见图1a、1b,2c、2d);本收集组中左额叶出血病例,MRI对于血肿吸收期病理生化改变提供的信息明显强于 CT。经临床对症治疗后,2~4周后复查头颅 MRI,病变大部分消失 (见图2e),其中 DWI及 T2WI信号改变较快,FLAIR信号渐消退至消失。

2.3 CT检查不能发现早期病灶;MRI不仅能发现早期的脑水肿,更能准确定位、反映病变的分布特征并能动态地观察病变的病理及生态变化,及时做出正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见图2a-2f)。

2.4 影像表现与临床症状相关性方面,CT检查阴性患者临床症状以急性头痛、眼花、恶心呕吐、烦躁等为主;病灶仅分布于上后脑部时患者血压明显升高 (动脉收缩压 >160mmHg或舒张压 >110mmHg)、视觉障碍、抽搐伴有昏迷、同时血尿酸升高 (见图1a-1b);病灶分布较弥漫时病情则明显加重,患者往往频繁性强直性抽搐、昏迷不醒乃至死亡 (见图2a-2f)。

3 讨论

子痫是妊高征发展的最严重阶段,是由于患者出现血压急剧升高超过脑心血自动调节上限的急性全面脑功能障碍综合征,即为子痫性脑病 (eclampticeneephalopathy,EE)[1]。根据第1次发生抽搐的时间可分为:产前子痫,产时子痫,产后子痫,子痫发生的百分比中产前、产时、产后之比顺序为 49%∶31%∶20%[2]。本病影像学最突出的特点是病变的分布特征,病变主要分布于后循环供血区,最常见的部位为双侧枕叶对称的皮质下白质。子痫性脑病影像学所表现的病灶并非损毁性的,而是一种血管源性的脑水肿,并未形成梗死灶,这与绝大多数患者的症状能完全恢复是一致的。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脑溢血较为罕见,但子痫却是妊娠期颅内出血最常见的产科原因[3]。本收集组 1例产时子痫性脑病患者除大脑弥漫性水肿灶外亦合并左额叶出血及双基底核区病变,患者血压 130~150/100~110mmHg,意识模糊,阵发性抽搐,右侧肢体肌张力高。该患者血压有所升高,临床症状及脑部影像学表现典型 (图2a-2d);其与某些文献报道多数产妇收缩压超过 180mmHg、收缩压超过 120mmHg有些不同,分析其区别所在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1)血压处于波动状态;(2)患者实际基础血压可能很低;(3)妊娠时中枢神经系统趋向于交感神经占优势;(4)孕妇虽然血压正常,但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脑部易发生局限性小栓塞而引起发病。子痫性脑病患者脑部影像学病变分布较弥漫时往往提示患者病情更为严重[4],该患者经积极对症治疗后于 9d后 CT复查脑部水肿灶明显消失、脑实质密度恢复正常,左额叶血肿有所减小(图2e);治疗 1月后 MRI复查,横断水抑制 T2WI示左侧额叶血肿完全吸收后残留软化囊腔呈低信号,周围胶质增生呈高信号 (图2f)。

本组 11例颅脑 CT检查 8例阳性、3例阴性,提示 CT不能在发病早期及时显示病变,尤其对皮层及皮层下白质内的病变敏感性较差;早期 CT检查主要是排除脑血管意外等急症;CT平扫能反映子痫性脑病的基本病理改变——广泛性脑水肿[5],表现为双侧大脑半球白质呈弥漫性、对称性密度减低影,以大脑半球的上后部尤其以枕、顶叶最为明显;经对症治疗 3~14d后复查,脑水肿低密度影明显消失。本组 10例磁共振检查全部显示为阳性;磁共振成像与 CT成像对比具有以下优点:(1)无骨性伪影,能使脑组织显像清晰,避免了前后颅窝脑组织由于骨性伪影的干扰而发生的漏诊;(2)可随意作直接的多方向 (横断、冠状、矢状或任何角度)切层;同时核磁共振有 3个特性参数,而 CT只有 X射线束穿过生物组织的衰减一个物理参数,故核磁共振漏诊率比 CT低;(3)磁共振成像有高于 CT数倍的软组织分辨能力,它能敏感地检出组织成分中水含量的变化,能显示功能和新陈代谢过程等生理生化信息的变化,它使脑组织从单纯的解剖显像发展为解剖学与组织生化和物理学特性变化相结合的“化学性图像”;(4)核磁共振不会像 CT那样产生对人体有损伤的电离辐射,对机体没有不良影响,孕妇接受核磁共振检查时对胎儿也无任何不良影响。故核磁共振应用范围大大超过 CT检查,诊断价值明显优于 CT。所以说,对于子痫性脑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MRI不仅能发现早期的脑水肿,更能准确定位,反映病变的分布特征及生理病理变化,及时做出正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总之,孕产妇发现血压较高且有头痛抽搐等症状时,要考虑子痫性脑病可能,因子痫性脑病的特征性影像表现,应及时行头颅 CT或 MRI检查,排除脑血管急症等疾病的同时做出正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准确地指导临床对症治疗,避免不必要的诊断性治疗。同时,由于头颅 MRI敏感性及特异性优于头颅 CT,MRI可清楚显示病变范围及特征性表现,特别是结合FLAIR、DWI,将更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预后及疗效观察。

1 林其德.子痫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4,20(10):577-579.

2 SibaiBM.Diagnosis,Prevention,and Managementof Eclampsia[J].Obstet Gynecol,2005,105(2):402-410.

3 曹择毅.中华妇产科学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366.

4 季文斌,鄢广平.产前子痫性脑病的 CT和 MRI表现 [J].中华医学影像学杂志,2008,16(2):150-152.

5 沈天真,陈星荣.神经影像学 [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539-540.

猜你喜欢

额叶半球头颅
郭亮:“甘愿为党献头颅”
额叶皮层退行性萎缩的高分辨率磁共振研究
大直径半球容器纤维缠绕线型研究
油菜花
大脑的巅峰时刻
嵇康·绝响
东西半球磷肥市场出现差异化走势
半球缺纵向排列对半球缺阻流体无阀泵的影响
人胚胎早期大脑额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阳性神经元的表达
七月圣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