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中国传统装饰艺术所形成的审美场

2010-04-22傅媛馨

文学与艺术 2010年1期
关键词:传统纹样装饰艺术

傅媛馨

【摘要】中国传统装饰艺术是整个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它带有中华民族自己的“胎记”,对一个民族的成长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它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实用的生活层面,而且会明显地或者潜在地影响整个社会环境的各个层面,从而构成了一个装饰文化的“审美场”。

【关键词】装饰艺术;传统装饰;传统纹样;审美场

一、“场”

装饰艺术作为一种物质而存在的形式,它的艺术造型与纹样具有特定的装饰思想,是某种装饰思想的物化,在装饰和美化的表象之下,潜含着巨大的社会意义。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本质上具有广泛的适应性。装饰艺术因具有秩序化、程式化和理想化等造型特点,因此被广泛用于改变和美化生活空间。它还具有一种空间整合的能力,这种无形之力与其他各种艺术特质相互作用,将整个生活空间中的建筑、绘画、雕塑、工艺甚至服饰、戏剧、音乐等领域和到一起,形成和谐的、合乎审美理想的“审美场”。装饰艺术所形成的“审美场”,反应了每个时代的物质空间和情感空间的综合状况。中国传统装饰艺术是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长期地、历史地形成的,与特定的生活习俗和社会心理息息相关。经过历代工匠艺人的传承与发展,形成了稳固化、规范化、程式化、符号化等装饰艺术的基本特征。在这个“审美场”中,不论建筑营造还是器物塑造,装饰艺术的张力无处不在,它整合了时代的技术水平和审美情趣;它已远远超越了装饰的表面价值,而具有了中华民族文化的风格与特色。

所谓中国传统装饰艺术的风格与特色,不仅是表象层面的龙凤呈祥或是四神显灵,它还通过形式而传达了思想意识和审美观念等精神内涵,它代表了一种民族文化心理与素质。在中国,装饰思想受到哲学思想的支配,对装饰文化的理解以及对装饰艺术生成的理解,基本上是一脉相承的。一则来自对自然现象的感性认识,如日月星辰、雷电云雨、四季更替等,给人们的心理感官带来刺激。中国传统装饰艺术的生成,首先产生的就是一种装饰性质,即对客观事物的抽象化和图式化,在这个视觉化的过程中,人们的装饰意识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二则来自对自然万物的观察,如山川河流、树木花草、禽兽鱼虫等,它们与生活紧密相伴,其美丑之异寄托着人们的善恶之辩。所以,经过抽象化处理的图形既具备原物的神态又不是对原物的直接临摹,即体现出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特点。

二、形态

1. 自然形态

中国早期的装饰艺术形象,如彩陶纹饰都是被主观抽象化的客观自然形态,是一种文化符号。中国传统纹样所具有的程式化生命力极其强大,它能够穿越时空数千年,承载着祖先的观念形态。而这种传统程式之所以能够历经千年而长盛不衰,并且至今依然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在明间流传,就是因为它积淀着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精髓,体现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心里内涵。

中国传统纹样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它不仅仅作为社会思想、观念的象征符号而存在,同时也以其优美的图形结构和视觉形态给人以直观的审美感受。那些历经众多艺术家反复锤炼、扬弃而形成的艺术程式具有很好的图式结构和视觉效果。它不仅能以简洁、凝练的符号对应人们心里的观念形态,使人们从内心自然而然地产生认同感,而且在传统的民间创作所依赖的生存条件下,以一种口传身教的固定模式为我们提供了最经济的形式。

2. 人类形态

中国传统装饰纹样,以其独特的形象折射出民族视觉文化根源,那就是淡化甚至漠视客观世界的表象,并不把是否真实再现当成造型的衡量尺度,而是在过程中强化了人的精神性。从而构建起一种抽象的、装饰性的审美尺度。装饰之美的最大特点就是其形式感,它具有超逸的程式化、类型化和意象化的艺术特征。

人类对美的感知与体验,是建立在生理快感基础之上的。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美学理论进行分析,美感是审美客体可被人感知的审美属性在审美主体心灵世界中激发的一种愉悦的快感。美感以某种社会文化心理为背景,包含着审美主体的哲学观念、道德意识和阶级立场,潜藏有理性与非理性相结合的复杂因素。由于审美主体具有不同的爱好、学识、习惯,所以形成了不同的审美标准。

3. 文化形态

相对于自然时空而言,装饰艺术是人化的第二自然。自然时空中存在着客观事物的天然美,如山川壮丽、原野辽阔等,都是自然物质客观存在的美。艺术美则是指人们为了满足精神需求,在自然美的基础上经过人为地加工所产生的美。艺术美既表现在艺术作品对社会生活中的人的自由创造本质的反映上,也表现在艺术家把社会生活和他的审美意识、审美情感完美地表达出来的创造活动中。如: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女体雕像,她们的体型丰满而夸张,也许当时的制作目的最初是为了祈求丰收与多产;也许是宗教性或巫术性的仪式与祭礼的偶像;也许是用于佩戴的饰品。

三、具体表现

装饰艺术服务于社会审美需求,每个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的审美场,不同时空状态下的审美场,会产生不同的作用,影响着人们的创造活动、社会审美标准和审美理想的建立。当某种装饰内容或装饰形式已经不再适应现实审美需要时,创作的自由度就会受到审美场的制约。由此可以发现,装饰艺术的审美时空所形成的审美场,不仅为探究装饰艺术传统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经济组织形式等方面的文化内容提供了充分的证据,而且对现状分析以及未来的发展也具有重要价值。一方面,作为文化类型的标志,其不可视的装饰思想通过可视的装饰造型与装饰纹样广泛体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而产生了一个当时代的审美场。所以,正确把握装饰艺术的创作方向,对营建当代文化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审美活动所形成的“力场”反过来又控制着每个人的情绪变化,审美场的内在张力对社会的审美标准和审美理想产生反作用,带来深层的社会教化与熏陶。

【参考文献】

[1]叶朗.费振刚.王天有主编《中国文化导读》2007年1月出版

[2]李泽厚.《美学三书》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 2007年3月出版

猜你喜欢

传统纹样装饰艺术
中国古代陶瓷装饰艺术探析
长袍后面的辉煌
传统纹样在当今服饰设计中的运用
广彩传统纹样与现代服装设计的诗意化整合
浅谈建筑材料的装饰艺术及运用
传统纹样融入现代图案设计教学研究
中国传统吉祥纹样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试分析传统纹样对平面设计的影响
浅议传统纹样与现代标志设计的碰撞与交融
汉画像石的彩绘艺术探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