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交叉配血及安全输血的探讨

2010-04-19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年14期
关键词:微柱青霉素交叉

姚 文

四川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院检验科,四川 泸州 646000

笔者采用微柱凝胶(MGT)法进行交叉配血,并对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进行分析及提出相关处理措,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临床申请输血的住院患者4720份标本,男2622例,女2098例,年龄0~86岁,输血史304例,妊娠史642例。所有采用DiaMed血型和微柱凝胶配血系统。反应卡anti-IgG+C3d型、anti-IgG型和抗筛谱细胞全部由DiaMed公司提供。常规操作。手工聚凝胺法(MPT),试剂由Baso公司提供。上述两项均参考说明书来操作。放散试验,根据《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排除标本差错标本。

1.2 青霉素处理细胞方法[1]

青霉素钠80万U溶于12ml、0.1M、pH9.8巴比妥缓冲液,加1ml洗涤的0型红细胞,室温1小时,生理盐水洗细胞后4℃保存备用。

2 结果

技术失误后检出56例不配合者,再抽合血标本重复试验,并和MPT法结果对照,假阳性21例,对真实不合者的红细胞作DAT试验。将主侧不合患者的血清或血浆和DAT试验阳性者的红细胞放散液作抗筛试验,若仍阴性的再加作青霉素药物试验,见表1。

3 讨论

3.1 交叉配血的实验影响因素

MGT试验的灵敏度较高,与文献报道一致[2]。但易造成交叉配血不合的假阳性结果,原因如下:

3.1.1 标本因素

采集时抗凝不好,应确保血液质量。

3.1.2 温度影响

没有维持37℃保温环境,且MGT中分子筛的孔径易受温度影响,反应卡存放温度也要严格控制。

3.1.3 疾病因素

患者血浆中因含有大量中性粒细胞,其粘附性强,大不易通过微柱还易阻挡红细胞。如多发性骨髓瘤,支原体肺炎,肝病等患者,含高球蛋白或异常血清蛋白。在采集血液时,对应详细询问病史。

3.2 影响主侧不合因素

3.2.1 患者血液中存在免疫性抗体引起配血不合是最危险又常见的原因

本组经MGT法检出和MPT法及抗体筛查证实有14例存在不规则抗体,不规则抗体检出率0.3%(14/4720)。患者均有输血史或妊娠史。因此,建议有输血史或妊娠史的手术备用血的患者应先做血清抗体筛查,阳性者进一步鉴定抗体特异性,提前配血。阴性则可在很短时间内用简便配血法完成供血,这样比在配血中出现了不合再来抗筛鉴定后寻求相合血液来得及时安全。

3.2.2 实验主侧不合

3.2.3 检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

3.3 影响次侧配血不合的因素

3.3.1 多次反复输血

3.3.2 注射或口服青霉素(类)、甲基多巴等药物[3]

表1 交叉配血不合原因分析(例)

总之,在输血前,采用安全有效的方法进行交叉配血试验且及时明确导致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合理选择输血方案,以确保输血安全、及时、有效。

[1]Widman FK.输血技术手册[M].北京: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336.

[2]彭道波,兰炯采,王梁平,等.用微柱凝胶试验进行交叉配血[J].中国输血杂志,2001,14(4):232.

[3]李勇,杨贵卢.人类红细胞血型学实用理论与实验技术[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92.

猜你喜欢

微柱青霉素交叉
磁性微柱阵列制备及驱动研究*
基于空气紊流的中空底孔微柱阵列设计及强化散热数值研究
高精度镍微柱阵列模具的制造*
猪青霉素过敏怎么办
细菌为何能“吃”青霉素
“六法”巧解分式方程
用于细胞三维培养的集成微柱阵列的微流控芯片设计与验证
青霉素的发明者—莱明
连数
连一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