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工业建筑改造过程中的创新思考
2010-04-18乔堃
乔 堃
0 引言
世界上每一个生命个体都在这个定律中轮回,作为社会、文化、生态价值某些侧面的载体,建筑无疑也在进行新陈代谢运动。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当建筑的内在因素在某种程度上不能满足要求的时候,变化势在必行,而改造即成为建筑变化切实可行的手段之一[1]。改造的目的就是为了给建筑陈旧的内容注入新鲜血液,让其鲜活起来,从功能、体量、外观等各方面满足需求。作为建筑的一个分支——工业建筑亦存在此类需求,本文将对旧工业建筑的价值进行分析,并结合工程实例剖析其改造的可行性及意义,从而更进一步展开在改造过程中的创新思考。
1 旧工业建筑的价值分析
1.1 历史、文化价值
旧工业建筑或许在一定程度上已不适应现代化的功能要求,但它记载了一段历史,原有的环境所蕴含和形成的场所文化能够激起人们的回忆与憧憬,其空间能与人产生交流,人们因自身所处场所的共同经历而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因此,对旧工业建筑保护或再生利用还有利于保存人们对场所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1.2 经济价值
旧工业建筑空间结构大都为钢筋混凝土框架或排架结构,如果拆除重建势必会制造出大量的建筑垃圾,破坏生态环境,在经济上也是不小的损失。在旧工业建筑中有很大比例的建筑是功能上不能满足要求而其建筑寿命仅仅消耗了小部分,因此,只要合理利用旧工业建筑空间宽敞高大的特点对其进行功能置换,就可以重新创造出可观的经济价值。
1.3 环境价值
与重建相比,旧建筑的再生利用可以减少大量的建筑垃圾,避免其不可降解而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旧建筑的再生利用可减少新建筑材料所释放的SO,NO,甲醛等有毒气体。此外,旧建筑的再生利用还可减轻施工过程中对城市交通、能源(供水供电等方面)的压力,可避免旧建筑的拆除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尘埃和噪声对环境的污染等等。由此可见,旧工业建筑再生利用具有现实的环保价值。
2 旧工业建筑改造实例
2.1 旧工业建筑改造成艺术空间
后工业生态景观公园位于长江西路100号“上海国际节能环保园”内,总建筑面积53 000 m2。设计充分利用场地内废弃的厂房、除尘塔、仓库、堆场等积淀着厚重的历史意义的工业元素进行了改造,是一种在老工业基地上建造公园的新模式探索。公园由入口景观区——城市林荫道、草坪区、原工业植被保护区、少儿活动区、公园管理中心、草坪林荫道及核心景观区——中心水景区、水体植物净化区、花园展示区等组成,设有茶室、石笼墙等休息设施,山地自行车道、滑板、沙坑、蹦床、攀援、草坡滑梯等运动设施。植物造景主要运用乡土、耐旱、能源等主题性植物,与废弃的工业建筑材料、雕塑结合(如图1所示),形成景观多样性。用疏密变化的乔木围合不同类型的空间,创造景观节点。
2.2 旧工业建筑改造成经济价值再生空间
创邑幸福湾位于宝山区友谊路、同济路口,紧邻轨道交通3号线友谊路站,交通相当便捷。厂区占地约50亩,拥有20多栋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典型工业厂房,厂房结构高大、开阔,最高处层高可达十多米。该项目原为上汽集团旗下幸福摩托车厂,原有建筑面积为3.2万m2,曾诞生了中国最早批量生产两轮摩托车,幸福品牌也闻名遐迩。园区由上海弘基企业——上海创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8 100万元改建,于2008年2月开工,2008年9月投入使用。随着幸福摩托车总厂的迁移,闲置厂房将转变为宝山区总部经济型的创意产业园(见图2)。
创邑幸福湾的建设将配合宝山五大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步伐,也有利于促进区域形象提升,通过园区的招租,使地区人才结构由目前劳动密集型为主转向技术密集型,将更多的专业人才吸引到宝山。改建工作除保留厂房结构外,对外立面重作修葺,将之改换成时尚、通透的外观,以符合创意人士的办公口味(如图2所示)。
创邑幸福湾是旧工业空间向商业空间转型的一个典型案例,从中我们可以找到同样类型建筑改造存在的问题及成功之处,有利于设计师在从事此类型建筑设计过程中进行进一步创新思考,从而使设计更加成熟。
3 旧工业建筑改造过程中的创新思考
3.1 旧工业建筑外部空间环境的整合
上海宝山区创邑幸福湾的改造设计,就其外部空间环境的整合设计而言,一方面,在宝山区重要的节点上是一大亮点,因为乘坐轨道3号线可以在这个即将进入宝山区中心地段的门户区俯瞰到一片具有时尚气息的商业区。从天际线上看,此片区的城市边线与周围居民区的天际线同属低矮的天际线,融合地也比较和谐。另一方面,创邑幸福湾是原幸福摩托车厂面向商业空间的改造,其外部空间环境的综合整治有特殊需要考虑的问题。在室外环境设置中考虑了适当的步行系统,包括室外广场、半室外步行街;设置位置合理、数量充足的停车位,使该改建项目的设施条件也具有足够的吸引力。整个设计在外部空间环境的塑造方面弱化了原有建筑环境的特殊性。
3.2 旧工业建筑外部造型改造
新老建筑元素直接地碰撞在一起,巨大的反差展示了历史和现代的穿插,新旧风格的交织,使建筑产生跨时空的美感。创邑幸福湾的外部造型改造设计中,应用了曾经一度盛行的红砖。而红砖中穿插的新材料,明显区别于原来的形式,与原建筑的厚重沉稳形成强烈的对比,产生一种其他新建仿建建筑所无法仿制的时尚感。
3.3 旧工业建筑节能改造
旧工业建筑的功能置换改造通常情况下是工业建筑向民用建筑的功能改造,因而在节能要求上就有一个转变的需求。进行节能改造会牵涉到许多建筑构造和新型保温材料的应用,现有的某些做法是设计师们经过长期实践总结出来的,例如,墙体及屋面的改造:
1)主体为砖墙的建筑,外墙贴聚苯乙烯板做外保温,屋面可以在翻新做法中加入聚苯板保温层。改造后可以提高室内热舒适度。
2)将石蜡制成分散的极小颗粒掺入保温材料中,抹于外墙内侧,利用石蜡相变吸收或放出热量的特征,起到调节室温的作用。
3)外保温与装饰一体装配化。在聚苯乙烯保温层外贴面砖,在工厂预制成块体,在现场用锚固件固定在外墙上,修补好预留的、错开接缝后,外保温与外饰面即可一次完成;外门窗的改造:可以全部更换或者采用旧门窗内部加设一层新门窗的“双层窗”方式。
4 结语
旧工业建筑不论从微观层面还是宏观层面来看都具有明显的经济、历史、文化以及环境价值,因此,应全面考虑其全生命周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对其进行再生改造处理。在进行改造设计时,更多地进行创新思考以更大限度的发挥其价值。归属于这个时代的厂房特征是钢结构体系,彩板外皮。我们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我们有着深厚感情的厂房也会有变旧的时候,那么我们如何考虑其作为旧工业建筑的改造,如何让其与下一个时代片断相融合。这或许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课题,希望在接下来的时光中进行更多的思考。
[1] 叶雁冰.旧工业建筑再利用的价值探析[J].工业建筑,2005,35(6):32-35.
[2] 周 卫.产业建筑的保护、改造和再利用[J].城市建筑,2005(2):15-16.
[3] 叶瀛舟,厉双燕.杨浦区滨江带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探讨[J].上海房产,2007(6):52-54.
[4] 邓雪娴.旧建筑的改造与更新——北京城市建设的新课题[J].建筑学报,1996(3):41-45.
[5] 陈 帆,王 驰.产业建筑遗存转型住屋[J].新建筑,2003(2):4-6.
[6] 赵 亮.我国新时期旧工厂建筑改造再利用初析[D].北京:清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1:68-76.
[7] 徐 杰,毛 茂.旧工业建筑改造方法初探[J].山西建筑,2008,34(36):34-35.
[8] 吴良镛.世纪之交的凝思:建筑学的未来[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253-261.
[9] 冈田新一.从函馆西部历史地区修复项目看城市的复兴[J].时代建筑,2001(4):10-12.
[10] 申志刚.建成空间的置换与重构[D].上海:同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997:5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