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功能置换在历史性建筑再利用中的“得”与“失”

2010-04-18邢海波刘端端

山西建筑 2010年26期
关键词:历史性遗产利用

邢海波 刘端端

0 引言

在尊重历史观念深入人心的今天,历史性建筑改造再利用在文化、经济、生态上的优势已经不置可否。如何更好的利用历史性建筑的优势延续城市的文脉与人文精神,已经越来越多的引起人们的思考。在多样的再利用方式中,功能置换对建筑再生的成功与否常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数据显示,美国建筑业近半的工程与功能置换有关,那么研究它的优势与不足就显得更为必要。究竟这种改造能否适应现代化的城市建设而又不损伤我们的历史情愫。

1 “得”——功能置换与时代的紧密结合

功能置换是城市发展的必然产物。时光流逝很容易造成建筑肌体、设备等老化,而随着城市发展的需要,建筑内部的功能因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而处于亚健康状态。功能置换的出现恰恰实现了建筑由废弃到再生的转变,迎合了时代发展的需要。其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1 提供保护新思路

人们习惯了的文物建筑“福尔马林”式的保护方式使历史性建筑与时代相割裂,并逐渐成为城市建设的障碍。仿古一条街就是一个例子,它们往往经营不佳,很快就衰败了。功能置换因其改造内外的灵活性,改变了人们对历史性建筑原样保护的依赖,为历史性建筑的再循环提供了可能,它不仅赋予建筑新的功能,对内部空间氛围进行调整,还使老建筑的韵味在新与旧的碰撞中得以强化。

赫尔佐格和德梅隆设计的“泰特”现代美术馆是建筑功能置换的代表作。设计者将泰晤士河边的废弃的旧发电厂改造成艺术品的展示空间。设计师充分尊重原有古典建筑风格,保留了建筑教堂般的体量和砖石肌理,内部更新时,裸露的结构构件根据不同情况针对性的进行更新。适当使用的新建材使这座建筑在保留了原有的地标意象外,更增添了当代感。

1.2 丰富原有功能与空间体系

由HOK事务所负责的改造项目圣路易斯联合车站通过置换为集金融、购物、娱乐、旅馆为一体的大型商业及市民中心,原有功能得到了拓展,空间得以丰富(见图1)。曾经的车站大厅置换为旅馆的大堂和休息厅,另外原来的站房还容纳了一些其他功能,如博物馆、商店、会议厅、餐馆、电影院等,更有带4 000 m2人工湖的室内公园。这次再生改造无疑是成功的,通过功能置换使濒死的车站再次成为市民欢聚的场所。尽管手法朴实,但其废弃的大空间置换为商业综合体的思路为建筑遗产带来了高利润,又充分发挥了历史建筑的商业价值,为后面的商业开发与动态保护提供了思路。如图2所示为海亚特饭店入口处步行街。

1.3 更新与发展互动

在商业开发,经营管理方面,以更新利用养保护,以历史建筑文化氛围为卖点的做法深得人心。1994年上海市有了建筑遗产置换工作的半官方机构,遗产置换不仅给上海市政府带来了发展建设的资金,更重要的是再利用保护了建筑遗产,推进了城市更新。

2 “失”——功能置换与历史记忆传承

功能置换也有其局限性,不恰当的改造会对文化传承、市民记忆、历史建筑保护等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那么在实际改造中又有哪些方面值得注意。

2.1 功能置换与市民记忆

意大利建筑师阿尔多◦罗西说过:“城市是集体记忆的场所”。表面的土地利用率诱使一些开发商过度关注市中心的地皮价值,而忽略了记忆传承与文脉。目前上海一些区位较好的历史街区里,低收入的居民被高收入取代是一种普遍现象。许多置换带来的结果是历史街区失去了地方性的商业和居住活动,转而充斥着一些与传统毫无关系的布景化商业。功能置换前应抱有审慎的改造态度,为建筑遗产安排更高利润回报的新功能不是发展经济的解决办法,只考虑眼前的利益只会带来更多的社会问题。

2.2 功能置换与商业开发

南锣鼓巷是京城现存最完好的四合院保护区之一,以完美的“棋盘式”格局集中了各式各样的四合院建筑形式和历史遗存。在对南锣鼓巷的实地调研中,九成的临街面将老四合院的倒座、后罩房、厢房、耳房等功能置换为各类型的商业空间,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四合院的理解。并且面对每日的参观、吵闹的环境,居民原有的生活氛围也被打破,私密性得不到保证。日益泛滥的商业浪潮,正在使居住功能逐步从城市的中心地段退出,转移到市郊。难道中国的大城市也要继续踏上欧美国家城市中心衰退的老路,将诺大的市中心区域变成夜间无人的空城。

另外,在置换的过程中,鱼龙混杂的建筑风格改造,粗糙的改造工艺,落后的建筑修缮技术,廉价的装饰材料,使旧城街区立面历史风貌难以维系,背离了保护四合院的初衷。

3 得失之间——辩证的解决问题

针对以上提出的有关功能置换的问题,如能建立一个有关历史性建筑再生的数据库,相信在建筑界专家学者的指导和社会各界的监督下,不仅可以制定出更合理的保护与再利用策略,也可以使再生走上良性发展之路。具体如下:

1)前期的普查与评估,将历史性建筑按照年代、保存的程度、使用性质、结构条件等分类登记入库:a.历史性建筑数量多,分散广,调研可能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b.经费筹措是难点,前期运营可来自社会的慈善捐款或开发商投资;c.专家学者指导评估,调查结果向社会公布;d.改造评估中分歧较大时有解决预案。2)形成系统后,应以建议、监督为重:a.资金可由数据库为开发商带来的资料及技术支持而获得。b.有关部门进行监督,防止前期调研成果被束之高阁。c.数据库可进行拓展服务,将国外的改造先进经验引进推广,甚至可以专门为历史性建筑再利用进行前期策划,开发商也可以因此获得更专业的建议与技术方面的支持。

数据库建立虽然有多方面限制因素,但是如果建成,对于我国的历史性建筑再利用是具有非凡的意义的。国外很早就有了类似的咨询机构,我国也应使历史建筑保护尽早走出误区,使建筑遗产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真正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4 结语

总的来说,功能置换手法与城市更新一样,是历史向前迈进的必然,它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它能为现代化活跃的社会需求服务,尽管实践中还有不少误区,但只要把握原则,谨慎处理,相信随着中国建筑设计水平和建筑技术的提高,传统与现代的和谐共生必将在不久的将来实现。

[1] 陆 地.建筑的生与死——历史性建筑再利用研究[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

[2] 肯尼斯◦鲍威尔.旧建筑的改造与重建[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3] 张 佶.泰特现代[J].世界建筑,2002(5):31-32.

[4] 王 林.从理念和方法看旧建筑再利用设计[D].南京:东南大学,2006.

[5] 刘 刚.北京传统居住建筑再生性设计研究[D].北京:北京服装学院,2008.

[6] 李 将.城市历史遗产保护的文化变迁与价值冲突[D].上海:同济大学,2006.

[7] 杨立彬.旧建筑改造与再利用案例的分析[J].山西建筑,2009,35(20):15-16.

猜你喜欢

历史性遗产利用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遗产怎么分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脱贫攻坚取得历史性重大成就
40年,中国实现历史性跨越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
千万遗产
新谢泼德火箭:历史性的垂直软着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