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保护培育区划研究
2010-04-18龙丽君
龙丽君
1 研究区域概况
雨水岭生态公园位于海南省中部山区屯昌县城西北侧4 km处,属半山区高丘陵缓坡地带,海拔高程处于95 m~520 m。公园面积约 21 km2,森林覆盖率高,负氧离子含量大,有雨水岭、深坡岭两个山地制高点和深田水库、加丁水库、新昌水库等水体,公园内自然生态环境极为优越,是屯昌县发展生态旅游的重要场所。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及海口市至屯昌县的高速公路的开工建设,雨水岭生态公园的生态旅游价值得到了极大的突显,如何在高品位开发生态旅游的同时切实保护公园的生态环境便成了极为重要的课题。
2 研究方法与步骤
2.1 研究方法
为切实保护风景名胜区的生态质量,《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专门规定了保护培育规划章节,根据各区域生态敏感性和景源重要性,保护培育规划将区域划分为不同等级保护区,并对各级保护区的建设制定了相应的规定。本文将参考《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保护培育规划内容,将雨水岭生态公园划分为不同区域,并对各区域提出不同的规划要求,以求得开发与保护的协调统一,实现公园的持续健康发展。
2.2 研究步骤
本文将分为六个步骤进行:1)获取1∶10 000电子地形图;2)现场探勘;3)结合生态公园实际情况,制定评价指标体系;4)利用CAD和GIS建立多指标数据库;5)分析评价结果,进行区域保护区等级划分;6)制定保护区发展策略,指导公园建设。具体技术流程:收集资料、现场探勘→制定评价指标体系→利用CAD和GIS平台,建立多指标数据库→生态敏感度因子:高程、坡度、水库、山体、植被;景观敏感度因子:景源级别→多因子加权叠合分析→区域保护区等级划分→制定保护区发展策略。
3 评价因子与评价结果
3.1 评价因子选取
综合考虑雨水岭生态公园的发展目标和用地现状,基于评价因子的可获取性、代表性、可度量性[1],选取了生态敏感度和景观敏感度两类因子,其中生态敏感度因子包括高程、坡度、水库、山体、植被,景观敏感度因子为景源级别。
1)高程因子。高程是雨水岭生态公园的骨架和背景,规划区范围内的海拔高程从95 m~520 m。270 m以下区域为生态敏感低值区,270 m~330 m区域为生态敏感中值区,330 m以上区域为生态敏感高值区,其中低值区和高值区又分别细分为三类生态敏感区。2)坡度因子。坡度是导致水土流失的重要因子,过于陡峭的坡度容易造成各种地质灾害,一般不适合用于建设。其中0度~8度为适宜建设用地,8度~15度为限制建设用地,大于15度为禁止建设用地。3)水库因子。水库是区域良好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限制着建设用地的使用。根据《海南省河道和水工程管理保护范围标准》,结合生态公园实际情况,将水库设计洪水位线20 m范围内列为极高敏感区,20 m~50 m范围为高敏感区,50 m~100 m范围为中敏感区,100 m以上范围为低敏感区。4)山体因子。山体山脊线两侧是生态敏感性较高的区域,也是水土流失的重要因子。将山脊线两侧50 m范围作为极高敏感区,50 m~100 m范围为高敏感区,100 m~200 m范围为中敏感区,200 m以上范围为低敏感区。5)植被因子。植被在山地复合生态系统中起着调节与反馈的重要作用。就区域尺度而言,植被起着调节小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良好生态环境的作用,必须切实保护生态公园内各类植被特别是热带次生林。6)景源因子。景源是发展生态旅游的核心吸引物,其品位高低对生态公园的建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景源所在地周边也是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根据景源级别高低,将四级景源200 m范围划为极高敏感区,三级景源150 m范围划为高敏感区,二级景源100 m范围划为中敏感区,其他范围为低敏感区。
3.2 评价因子赋值与权重确定
评价因子赋值与权重通过专家打分和层次分析法来确定[2],评价因子赋值越高说明该区域生态敏感性越高,需要规划采取措施进行保护,评价因子权重主要考虑该因子影响生态环境的程度,得分越高说明其与生态公园的生态相关性越大。
3.3 生态敏感性综合计算
利用ArcGIS9.0的空间分析模块,通过各因子图层的加权叠加运算对雨水岭生态公园进行生态敏感性综合评价。综合的生态敏感性评价公式为[3]:
其中,Sij为第ij个格网的综合生态敏感性;k=1,2,…,n为第k个评价因子;W(k)为第k个评价因子的权重;Cij(k)为第k个评价因子在第ij个格网的敏感性等级。
3.4 分析评价结果,确定保护培育区划
根据生态敏感性综合评价图的分值,将雨水岭生态公园划分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三级保护区三个层次,生成保护培育区划图。
4 评价分析与保护策略
4.1 保护培育区划分析
一级保护区主要分布在雨水岭和深坡岭两个制高点周边区域,该区域内地势高、坡度大、景源品质高,是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二级保护区主要分布在多六岭山地、深田水库和新昌水库周边,该区域地势较高、坡度较大、水体较多,是需要重点保护的区域;三级保护区主要分布在省道303沿线两侧、深田水库下游区域,该区域内地势相对平坦、坡度较小,是建设生态旅游接待设施和服务设施的重点区域。
4.2 保护培育策略
根据以上分析,一级保护区是生态环境敏感、容易遭到破坏且破坏后难以恢复的区域,其保护培育策略为:保护区内可设置必要的步行、电瓶机动游览和安全防护设施,不得安排与其无关的人为设施。二级保护区是需要培育、涵养和保持的地区,相对于一级保护区,该保护区生态环境敏感性相对偏弱,但仍需采取一定的保护力度,防止遭到破坏,其保护培育策略为:采用必要的技术措施与设施,限制游人和居民活动从事大规模建设活动,并不得安排与其无关的项目与设施,严禁对其不利的活动。三级保护区是指公园内的旅游产品和旅游设施相对集中的区域,其保护培育策略为:区内可进行适度的旅游资源开发,安排相应休闲旅游项目,但应避免大规模开发建设。
5 结语
本研究基于GIS空间分析方法,通过对雨水岭生态公园生态敏感性的分析,划分了三级保护培育区,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培育策略,为雨水岭生态公园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布局提供技术支撑,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利于土地利用合理化利用和土地管理政策的制定。
[1] 刘贵利,顾朝林.生态系统理论与方法在城市用地评定中的应用[J].城市规划汇刊,2000(4):11-16.
[2] 陈桂华,徐樵利.城市建设用地质量评价研究[J].自然资源,1997(5):22-30.
[3] 陈健飞,刘卫民.Fuzzy综合评判在土地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J].资源科学,1999(24):71-74.
[4] 张峡丰.城市建筑生态化的生态位评价[J].山西建筑,2008,34(5):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