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浅颈丛神经阻滞对心血管反应的影响
2010-04-17黄瑞腾
黄瑞腾
(广西壮族自治区平果县人民医院麻醉科 广西平果 530012)
颈丛神经阻滞常用于甲状腺手术,方法简单实用,但颈丛阻滞后的心血管反应率较高,有的甚至影响手术的进行。为了进一步探讨颈丛阻滞后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将颈丛分为颈深丛阻滞和颈浅丛阻滞两组,并通过监测麻醉前和麻醉后MAP、HR的改变,了解两组心血管反应的变化程度并进行比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期甲状腺手术患者42例,男18例,女24例,年龄17~74岁,ASA为Ⅰ~Ⅱ级。14例伴有高血压,其它无异常,随机分深颈丛组和浅颈丛组,每组21例。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麻醉前30min肌注苯巴比妥钠0.1g或安定10mg,入室后开放静脉滴注乳酸林格液,采用Datex监测仪测血压(INBP)和心率(HR),分别记录麻醉前、麻醉后5、10、15minMAP、HR值。深丛组:在胸锁乳突肌与颈外静脉交叉点上1~1.5cm处(颈Ⅳ横突),垂直进针,触及横突,回抽无血,注入局麻药6~8mL。浅丛组:在同深丛位置(颈Ⅳ横突)处进针,在进针至筋膜浅层下,回抽无血,注入局麻药8~10mL。局部麻醉药配制:两组均有1%利多卡因和0.25%布比卡因混合液,以上药液未加肾上腺素。辅助用药:两组神经阻滞后根据患者心血管反应程度及心理因素,辅助氟哌利多、哌替啶、安定、丙泊酚等药物。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测定值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麻醉前后组内差异用配对t检验。组间两样本差异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深、浅颈丛阻滞后不同时相MAP、HR变化,深丛和浅丛阻滞后15minMAP、HR与麻醉前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深丛组阻滞后10minMAP、HR明显高于浅颈丛组(P<0.05),见表1。
表1 深、浅丛阻滞前后MAP、HR值±s,n=21)
表1 深、浅丛阻滞前后MAP、HR值±s,n=21)
注:组内各时相与术前比较,*P<0.01,组间相同时比较,△P<0.05
组别 参数 麻醉前 麻醉后5min 麻醉后10min 麻醉后15min颈深丛组 MAP(mmHg) 95.93±9.38 102.90±8.78* 109.58 ±11.70*△ 103.35 ±9.45*HR(次/min) 76.00 ±18.56 93.00 ±16.75* 104.00 ±23.03*△ 101.00 ±23.64*颈浅丛组 MAP(mmHg) 96.83 ±8.48 101.85 ±9.53* 105.30 ±9.83* 103.73 ±10.95*HR(次/min) 80.38 ±10.91 87.52 ±13.01* 93.62 ±14.11* 92.01 ±16.04*
3 讨论
颈丛神经阻滞是甲状腺手术常规方法,颈深丛阻滞麻醉效果较确切,手术牵拉反应小。但麻醉后心血管及其它副反应的发生率及程度明显高于颈浅丛阻滞。深丛组中出现声音嘶哑、发声困难8例,占38%;胸闷、心悸者4例,占19%。其中1例因此暂缓手术,浅丛组未有上述明显症状发生。
颈丛神经阻滞后出现的心血管反应的原因可能与神经阻滞的部位特殊有关[1]。本观察两组神经阻滞后15min,平均动脉压和心率与麻醉前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提示颈丛神经阻滞后血压增高和心率增快可能与颈动脉窦和迷走神经受到不同程度阻滞有关[2]。颈动脉窦相当于第4颈椎横突的位置[3],它主要感受血压刺激,起到减压反射和稳定血压作用。迷走神经是颈动脉窦减压血压反射的传出神经[4],当颈丛阻滞后使压力感受器敏感性下降,同时也不同程度阻断减压反射的传出神经,均使交感神经中枢兴奋性增强,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增快。
本文深丛组神经阻滞后10min心血管反应与浅丛组同时相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颈深丛阻滞后出现心血管反应明显高于颈浅丛组,可能与颈丛神经阻滞位置有关。因颈深丛阻滞时局麻药注入的位置在第4颈椎横突处,此处更接受颈动脉窦和迷走神经,由于药物的渗透和弥散,有时还可能影响喉返神经和膈神经,出现相应的症状。而浅丛阻滞部位仅在颈4位置的筋膜浅层下,是颈丛皮支自深面浅出处[5],距横突及颈外侧深层具有一定组织的间隔。因此颈深丛发生的心血管反应更显著。根据临床体会和对比,选用浅颈丛神经阻滞后,心血管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症状减轻。尤其在神经阻滞完成后,即适当的选用镇痛、镇静药,如哌替啶、芬太尼、氟哌利多尤为适用[6]。组间15min后对比差异不明显,原因与麻醉后给予镇静、镇痛以及降压药有关。结果表明,颈丛神经阻滞后均可能出现心血管反应,但浅颈丛的发生率及其程度明显低于深颈丛神经阻滞。颈丛阻滞后引起的心血管反应其主要原因是交感神经中枢兴奋性增高。因此,术前免用颠茄类药,如阿托品,消除患者紧张焦虑情绪,根据术中情况合理应用镇静、镇痛药,提供足够的氧供,对减轻和预防心血管反应具有积极作用。
[1]刘文东.颈丛阻滞后血压升高的原因探讨[J].临床麻醉学,1990,6(3):18
[2]费立国,杭燕南,孙大金.颈丛阻滞后心血管反应原因及处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1996,9(3):99
[3]麻醉学专业教材委员.麻醉解剖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1.107
[4]麻醉学专业教材委员.麻醉生理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0.24
[5]天津医学院解剖学教研.人体解剖图[M].天津:科学出版社出版,1984.650
[6]刘俊杰,赵 俟.现代麻醉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