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了再恢复,难!
2010-04-14□高山
□高 山
“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这是时下一些官员经常挂在口边的豪言,听着很提气。但细究起来,在其背后似乎有一个认识上的误区,就是只要有了金山银山,就可以拥有绿水青山,即使没有了绿水青山,也可以花钱造一个出来。
绿水青山,真的是可以复制的吗?早在19年前,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图森市以北沙漠中曾进行过一次举世瞩目的生物圈2号试验。那是一个完全仿照地球环境营造的全封闭人工生物系统,其中模拟设置了热带雨林、热带草原、海洋、沼泽、沙漠5个野生生物群落和集约农业区、居住区两个人工生物群落,引进了包括动植物和微生物在内的约4000个物种。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由于圈内的氧气与二氧化碳的大气组成比例无法自行达到平衡,直接危及到了人的健康,加之圈内的水泥建筑物影响到正常的碳循环,多数动植物无法正常生长或生殖,使这个占地1.28公顷、历时8年、耗资1.5亿美元建成的“生物圈”,竟不能满足8个科研人员预期2年的生活需要。科研人员在其间苦撑21个月后,终于被迫提前撤出。
生物圈2号的实验失败,证明了在已知的科学技术条件下,人类离开了地球将难以永续生存。同时证明,目前地球仍是人类唯一能依赖与信赖的维生系统,地球的生态环境具有不可替代性,它是不能被复制的。
然而,今天人们似乎已淡忘了这个实验的结果。在一些人看来,环境污染了,可以治理,生态破坏了,可以修复。比如,山荒了,再种上树,就能重新绿起来;水脏了,堵住那些排污口,就能重新清起来;还有那些正在萎缩消失的湿地,也可以通过人工引水等措施,重新让它们恢复功能。这些办法当然有用也有效,但却有限,要完全恢复到原先的环境状态,实际上已不可能了。
因为我们所说的环境,不是孤立的一座山、一条河、一块湿地,而是一个包罗天地万物的生态系统。它不仅包括我们看得见的蓝天、碧水、青山,还包括我们看不见的无以计数的生物世界,以及由它们构成的能够维持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生物链。一个区域的环境被破坏了,也许我们可以恢复它的外貌,但却很难恢复它的内在功能和生物多样性。再说,有些独特的环境一旦被破坏,就很难逆转了,即使我们拥有天大的金山银山,也回不到原先的状态了。
所以,在“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后面,还应加上一句:“为保绿水青山,宁舍金山银山。”因为“绿水青山”是人类唯一赖以生存而且不可复制的生态系统,在这个意义上,“绿水青山”也就是无价的“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