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利界的“袁隆平”——记省水稻灌溉试验中心主任郭彦文

2010-04-14

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 2010年12期
关键词:袁隆平节水灌溉

水利界的“袁隆平”
——记省水稻灌溉试验中心主任郭彦文

郭彦文从事水稻节水灌溉研究,一干就是31年。

31年,人生旅途中漫长的岁月,有如此的坚持,这源于他有一个节水灌溉梦,且一梦不醒到如今。郭彦文说:“我国是个水资源缺乏的国家,发展节水农业势在必行,我将用我的一生实现我的节水梦。”

郭彦文,1956年8月出生,1975年8月开始在庆安县和平灌溉站工作,1978年4月从事水稻灌溉试验工作至今。2005年8月毕业于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大学农业技术推广专业,完成了大学课业,是一名工程师。

郭彦文从事水稻灌溉、品种繁育和肥水耦合试验工作30多年,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为了研究节水控灌技术、培育庆安水稻的当家品种和提高化肥利用率,他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艰苦工作,是水稻栽培、育种、灌溉方面的专家,为庆安县水稻种植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耐住寂寞,沉入田间,三十一年积累珍贵数据

三十年前,郭彦文同志到庆安水稻试验站时,那里只有四间草房,路、车、邮、电“四不通”,一个人面对空旷的田野,生活和工作环境极其艰苦,可再苦再难,从来没有磨灭他从事水稻研究的信心和勇气,他一心想着研究和培育出适合庆安种植和生长的水稻品种,三十年如一日,他始终默默无闻工作在水稻研究第一线。从1978年建站至今,为了干好工作,他把家安在水稻灌溉试验站里,生产生活极不方便。朋友们都感觉无法忍受,亲属们都不能理解,但为了搞科研,为了水稻灌溉试验,他顽强地坚持着,全心扑在工作上。在水稻生长期内,无论天气情况怎样恶劣,他每天都定时到试验田里观测数据,有时为测一组数据,在试验田里要呆上几个小时,劳累不说,还要忍受蚊虫的叮咬。尽管如此,他从来没有间断过。他当时所掌握的天气气象数据,比气象局还要全面细致。他观测到的数据最真实,最贴近实际,这为他后来的水稻研究提供了准确的依据。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他每年还挤出时间参加国家及省举办的节水灌溉技术研讨会和业务培训班学习,1991年7月,利用一个月时间,参加了省水利厅举办的灌溉试验培训班,系统地学习了“气象、土壤、肥料、土化分析、数理统计”等10多门课程。2010年,参加了省水利厅举办的水利技术资格培训班,扎实地学习了《农田水利基础知识》、《全国灌溉试验规范》、《节水灌溉规范》、《土化分析》等11门课程,取得了省水利厅颁发的“水利技术资格证书”。2004年,参加了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自学考试,取得了大专学历证书。经过多年的培训,他已具备了中级技术人员的理论水平和高于中级技术人员的实际能力。理论的沉积,为他搞好试验工作奠定了扎实基础。他特别注重保存资料,把试验的资料和数据,作为珍贵的史料分年限、按季度,把各积温区带区分开来,装订成100多册,保存在试验站档案室里。当各级领导和各市县前来检查、参观时,看到这些后都十分敬佩。这是他多年辛苦耕耘的成果和智慧的结晶,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为水稻科研领域提供了准确的研究依据,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专心课题,潜心研究,三十一年取得丰硕科研成果

多年来,他先后承担了省水利厅下达的指令性科研课题6项,取得了突出成果,被誉为“水利界的袁隆平”。

为了搞好水稻灌溉实验,在水稻生长期内,无论天气如何变化,他每日定时定点到实验田里观测数据。多年来,从未间断过,将所有的数据都记录下来,按年度装订成册,精心存档。在试验站的档案柜里,整整齐齐地摆放着历年来他记录装册的案卷,这对以后研究水稻控制灌溉技术都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1984年,他率先提出了水稻旱育稀植“浅晒浅湿”灌水技术,并在全省应用推广。1987年试验总结出的寒地水稻旱育稀植高产栽培模式,被国家科学技术评审委员会评为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1998年,在河海大学彭世彰教授的指导下,郭彦文对寒地旱育稀植水稻进行了“控制灌溉”试验,通过科学的调控,使田间水最大限度地为作物所吸收,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经过几年的实验研究,摸清了寒地水稻各生育期对水分的敏感程度,通过适时进行水分亏缺调控,总结出了“返青地湿润,露泥不汪水;蘖初建水层,汪水不露泥;蘖后重控制,田干地裂缝;黄熟防早衰,再灌一茬水”的控制灌溉方法。与传统灌溉方法对比:田间总耗水量减少38.6%,平均亩年节水150~200立方米;井灌区水稻亩节油节电20~26元,节约灌水成本45%。通过测产,亩增产20公斤,水分生产率提高到每立方米1.2公斤,相当于每斤水稻降低成本4分多钱。寒地水稻控制灌溉技术于2002年被省水利厅列为节水实验推广项目。截至2008年在全省累计推广应用180万亩,其中庆安县推广应用90万亩,亩平均增产水稻20公斤,亩增收30.21元,累计增产水稻3 268万公斤,增收5 472.6万元。

几年来,为了推广水稻控制灌溉技术,郭彦文带领黑龙江省灌溉试验中心技术人员在全省水稻生产重点县实地巡回讲课175场,培训农民节水技术员2万多人,还印制《寒地旱育稀植水稻“控制灌溉”节水技术手册》3万多本。他所在的黑龙江省灌溉试验中心成了黑龙江省事实上的“水稻节水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在搞好水稻灌溉实验的同时,2001年他和东北农业大学合作,开展了肥水耦合试验。化肥利用率得到极大提高,并减少了环境污染,被省政府评为科技进步一等奖。目前,已在全省推广1 000万亩,实现经济效益10亿多元。开展水稻常规杂交育种试验,历经10年艰苦工作,培育的优质、高产水稻良种龙庆稻1号已经通过审定,栽培面积已经达到200万亩。绿洲3号等系列品种在全省得到了示范推广,其中龙庆稻1号经国家检测部门检验达到国家绿色食品优质水稻品种标准。

2003年以来,他还承担了黑龙江省种子管理处第二积温区二早、二晚水稻品种的预备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的三大实验任务。参与“寒地水稻钵体摆栽栽培技术研究及推广”工作。经过三年连续试验在庆安县获得成功,亩增产达到了65公斤。目前,已在全县推广80万亩,增收8 926万元。

主持参加水稻科学实验工作。五年来,他无数次深入田间进行水稻需水规律的试验研究,积累了一整套经验,并印成小册子发放给群众,积极传授水稻种植和管理经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主持参加了省水利厅下达的水田灌溉制度、需水量等多项试验课题的试验研究工作。从1992年至2006年,对水稻在直播、稀植、超稀植和旱种等不同栽培条件下的灌溉制度研究,试验结果被工程设计部门采纳,为全省灌区工程规划设计提供了翔实的实验数据。他所研究的水稻旱育超稀植灌溉栽培技术的试验推广,创造了非常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010年,该项技术在全县推广80万亩,年节水2 400万立方米,增收水稻2 450万斤。期间,他还主持了水稻旱育稀植田间需水规律的试验研究工作,从1999年到2001年,连续三年试验研究,掌握了在超稀植栽培技术条件下水田田间需水规律,为稻农实际生产和节水农业的实施提供了理论支撑。

利用三年时间,主持参加了“浅湿干交替”节水技术研究工作。这项成果的研究,可以日平均提高水温1.5℃,亩节水357毫升,节水率达48.6%,有效解决了节水和水稻正常生长的矛盾、节水与灭草的矛盾、节水与增产的矛盾,实现了水稻生产的节水、降耗、优质、高产。

同时,他还多次与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合作,深入进行水稻品种和种植方面的科学研究。

与水稻科学研究院合作,对水稻水分生产函数进行试验研究。对水稻各个生育阶段的用水上下限进行分析,并且筛选出最佳的灌溉制度组合,为全省水田面积的发展、稳定和水田控制灌溉技术的推广打下坚实基础。

与南京河海大学合作。对水稻的各种酶活性进行研究,这一成果对增加水稻的各种抗性与开发优质米有较高的研究价值。还与黑龙江大学、八一农垦大学、黑龙江省农科院、黑龙江省水利科学研究院等科研院校进行合作,研究水稻实验项目。此外,还承担了黑龙江省种子管理局第二积温区二早、二晚水稻品种的预备实验、区域实验、生产实验的三大任务,为全省水稻优良品种的筛选做出了突出贡献。郭彦文多项课题的研究,多项技术的合作,多项成果的转化,都对庆安县乃至全省节水事业、水稻产业的发展打实了基础、明确了发展方向、产生了深远影响。

科学严谨,善于总结,三十一年科研理论硕果满枝

在工作实践中,郭彦文致力于理论研究,善于分析,刻苦钻研,勤于总结,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发表多篇论文,并获得许多荣誉称号。他撰写的《水稻受旱对产量影响初探》一文,1994年,在水利部松辽委召开的“东北地区节水灌溉学术讨论会”上被评为优秀论文,《浅湿干交替灌水技术初探》一文,1996年在黑龙江省水利年会上被评为优秀论文,《水稻灌溉试验总结》在黑龙江水利学会1988年年会上被评为优秀论文三等奖,《旱育稀植水稻灌水技术初探》一文在绥化市1988年水利年会上被评为优秀论文。

这些科研理论和殊荣,是他一生智慧和汗水的结晶,是他忠于节水灌溉事业的展现,更是一个龙江基层水务工作者形象的彰显。独具的思维,精准的数据,创新的理念,不但丰富了科学技术知识宝库,为今后一个时期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更对全省节水灌溉事业发展、水稻高产创新技术攻关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对促进人水和谐、保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2008年至2010年,连续三年全省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推广工作会议都以他的实验区作为中心现场。干裂的田地,健壮的禾苗,栩栩生动的现场解说,成为每一次节水控制灌溉技术推广工作会议的焦点和重头戏,不晓得他身份的与会人员都以为他是某高校或某科研院所的学者专家,都称他是节水灌溉技术的“活版论文”。就是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几十年来,郭彦文同志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课题,把自己的事业推向了新的高峰。突出的业绩使他的工作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他先后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省政府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等四个奖项和全国水利科技工作先进个人、省级优秀农民技术员等五项殊荣。但这并没有让他停下对节水灌溉事业继续探索的脚步,他甘愿拼搏、立足创新、不断进取,继续为节水灌溉事业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把自己的人生壮丽诗篇谱写在广袤无垠的龙江黑土地上。

猜你喜欢

袁隆平节水灌溉
坚持节水
节水公益广告
喂饱全世界:袁隆平5月22日逝世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袁隆平中队”重名不重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