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高校设立慈善助学基金的思考

2010-04-14

关键词:善款慈善事业助学

裴 菁

(上海理工大学 学生工作部(处),上海 200093)

对高校设立慈善助学基金的思考

裴 菁

(上海理工大学 学生工作部(处),上海 200093)

慈善事业是社会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精神需要,在高校设立慈善助学基金将成为高效开展慈善事业的有力后盾及保障,并能营造校园慈善氛围,在潜移默化中让慈善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让互助成为一种自身需要、让关爱成为一种社会责任。

高校慈善;帮困育人;善款;捐赠

教育之根本在于“育人”,育人之要务在于“育德”。在此基础上,教育工作的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善意和创意,从而使学生成人、成才、成功。其中,人文教育是成人教育,科学教育是成才教育,两者结合才是成功教育。而慈善是一项充满爱心、充满热情,崇高而光荣的事业,是弘扬中华民族“乐善好施、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体现大爱和善举精神,促进民主与社会和谐的重要工作。由此可见,高等教育与慈善文化有着内在的、天然的联系。在高校设立慈善助学基金可大力推进高校慈善事业的发展,帮助贫困学子完成学业,使他们健康成长。

一、设立高校慈善助学基金的必要性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但由于发展不平衡等因素,高校中贫困生仍占据一定的比例。以我校2009年贫困生认定结果为例,经济困难学生比例约占在校生的16.5%,其中特别困难学生的比例占81.2%,这些学生家庭生活水平低,极度困难人群占比重较大,他们承受着比一般学生大数倍的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高校贫困生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学生忧心、家长揪心、学校担心的带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中央和地方财政对于贫困生的资助经费和力度不断增加,而高校在此趋势下,应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拓展和深化“帮困育人”平台呢?市场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收入增加,关注弱势群体、关注公益慈善事业已逐步成为人们所重视的话题,顺应这样的形势,在高校设立慈善助学基金,发动校内师生,校外社会各界的热心人士,将涓涓细流,汇集成海,通过慈善助学基金对学生开展物质型、精神型、发展型帮困是高校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帮困育人的必要途径,也是在进一步完善高校帮困体系。

二、设立高校慈善助学基金的意义及价值

早在2005年11月,在民政部发布的《中国慈善事业发展指导纲要(2006-2010)》中就明确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主要目标就是要“慈善文化广泛传播,公民慈善理念,企业的社会责任普遍增强,慈善潜能得到激发,普遍认同并参与慈善活动,基本形成慈善事业高尚的社会氛围。”高校肩负着培养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在高校设立慈善助学基金对推进这一目标的实现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及价值。

1.完善帮困体系,拓展育人平台

目前,高校帮困育人工作主要分为物质型帮困、精神型帮困、发展型帮困三大途径,以我校为例,除政府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勤工俭学,以及校内的学费减免、困难补助等,还设立了慈善爱心屋,旨在整合校内外资源,拓展高校资助和育人的形式与内涵,我校以爱心屋为载体,设立了“尚善”基金,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募捐和救助活动,对政府社会资助进行补充与完善。自2009年12月成立至今,基金已募集善款30000余元,将全部用于我校贫困生生活费补贴、路费资助、临时救助及爱心领用等。可见,高校设立慈善助学基金,将募集所得善款,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就可惠及更多贫困学生。

2.培养“慈善我责”理念,推进高校慈善事业开展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慈善事业起步晚,慈善意识弱,距离形成“慈善我责”的理念和社会氛围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资料显示,近10年来,中国人均慈善事业捐赠仅为0.92元,而美国在2005年人均捐款已近900美元[1]。高校慈善助学基金将善款的募集规范化,使善款运作有律可循。高校通过这一平台,把慈善文化及理念纳入开展的各项帮困活动中,使越来越多的学生、老师及社会各界人士对慈善事业和机构有所了解。慈善不仅仅是物质的,同样也需要行动上、精神上的支持,从一元钱、一件旧衣物到一小时的慈善义工服务,这样的点点滴滴,都将展现“慈善我责”的理念,加快推进高校慈善事业发展。

三、高校慈善助学基金的善款来源

高校慈善助学基金主要是通过募集善款以实现慈善行为的非营利性基金,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慈善类捐款来源渠道狭窄,捐款主体,募集方式单调。根据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的资金来源分析发现,在非定向捐赠收入中,单位捐款收入占26.4%,个人捐款收入仅为8.1%,组织捐款大大多于个人捐款[2]。如何在遵循“自愿无偿”的原则前提下,采用多渠道,灵活多样的开拓高校慈善助学基金善款来源,我认为可以做以下几点考虑:

1. 设立高校慈善机构,如:爱心屋,经常性捐赠接收点等实体场所,长期开放,接受全校师生的各种不定期捐赠,师生可以根据自身能力,捐资捐物。

2. 结合校勤工助学及志愿者服务队,倡议同学积极主动向慈善助学基金捐赠勤工助学工时或服务工时,即所捐工时对应的勤工助学费用及志愿者服务补贴费用作为善款,全部赠于基金用于开展更多慈善活动。

3. 定期举办慈善爱心月活动包含一系列安老、抚幼、扶贫、帮困的活动,接受各方对高校贫困生进行资助。高校学生社团亦可举办各种慈善义演、物品义拍、义卖等慈善活动,所得善款全部捐赠校慈善助学基金,此类活动不仅可以扩大慈善理念在校内的转播,也能鼓励全校师生积极投入捐款、捐物、义工等各类慈善活动之中。

4. 联合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组织和参与大型慈善活动,扩大校基金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从而不仅可以吸引校内校友资源,也可以提高社会企事业单位及个人的关注度,推进基金可持续发展。

四、高校慈善助学基金的善款管理

1.建立良好公信力

一个慈善组织的公信力是直接关乎其发展和前途,直接影响慈善帮困效果的重要因素。高校慈善助学基金也同样如此,一套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是高校慈善助学基金公信力的必要保障。基金管理应采用决策、执行和监督分离的运行机制;捐赠款物的使用要建立追踪、反馈机制和公示制度;及时向师生公布捐赠款物的使用情况[3]。也可设立第三方评审委员会,适时开展评审工作,及时发布评审结果。秉承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切实保证善款入账、使用的透明度,使每一笔善款都能得到合理的分配,充分发挥慈善组织的职责。

2.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

开展慈善帮困工作,必须依靠有效的物资来源,在高校开展慈善工作,群众工作基础比较好,无论是学生还是教职工都乐于从事慈善捐助,而社会上多数企业在“激励机制”下也会乐于向高校进行捐助。本着捐赠方与受助方“双赢”的原则,建立物质或精神上的激励机制,让献爱心者同样得到回报和社会的关爱。许多热心人士做善事是不求回报的,但是作为高校,要尽可能让捐赠者感到受到尊重,例如每学年定期举办慈善工作表彰大会,设立校“慈善之星”等奖项,或是在校橱窗内制作专栏,以彰显乐善好施的企事业单位及个人的优秀事迹,发挥先进的示范作用,这样的做法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个人及企业捐赠的积极性。

[1] 张敏. 中国慈善事业调查:我国人均捐款额仅为0.92元[N]. 工人日报,2006-02-05

[2] 李骏. 慈善募捐与救助的一般数据特征——以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为例,上海慈善基金会、上海慈善事业发展研究中心编. 转型期慈善文化与社会救助,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年版,第77页

[3] 艾玲,徐春日. 对高校设立慈善助学基金的思考[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

Brief Discussion on Charity Fundation in High School

Pei Jing

(Department of Student Service,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ghai 200093)

Charities are spiritual demand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aterial civilization in a society. Establishing education fund in high school will become a powerful supportive force in promoting the efficiency of charity industry. Furthermore, it can create a charity environment in school and imperceptibly make charity a life style, make mutual help a need and make love a social responsibility.

charity in high school, support and educate those in difficulty, charity fund, donate

猜你喜欢

善款慈善事业助学
见证(2)
深入实施慈善法 促进广东慈善事业大发展
公开善款去向才能拉直问号
关爱·帮扶·助学
慈善事业的核心定位
提高基金会透明度 促进慈善事业发展
2013年全球奢华精品酒店帮助慈善基金筹款共计一百万美金
为助学一诺千金
郭万里“三帮”助学子
扎实帮困助学造福贫困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