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崔玉衡治疗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经验

2010-04-13马新社刘明照

世界中医药 2010年1期
关键词:强的松山茱萸气喘

马新社 刘明照

(1河南省中牟县人民医院内三科,中牟县解放路 64号,451450;2开封县卫校)

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是呼吸系统疾病中的疑难重症,近年来本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65%病因未明,病机不清。现代医学以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为主治疗,能控制病情,但有一定的副作用及禁忌症。崔玉衡主任医师从医 60余年,学验俱丰,擅长于治疗内科疑难杂症,崔师在临床中认为,此病涉及脏腑以肺、心、肾为主,病机多为肺肾亏虚,心脉瘀阻。治疗应在整体观的指导下或扶正固本或祛邪治标、或标本兼顾,扶正以补益肺肾为主,祛邪以活血祛痰为主,临证当辨证论治,灵活变通。我们有幸随师待诊,受益颇多,现总结如下。

1 病因病机

本病多归属于中医“肺胀”“肺痿”“喘证”范畴。崔师认为,本病是由先天不足、禀赋薄弱、正气虚衰,又复感外邪,肺中津液受损、肺叶痿惫,咳嗽日久,累及肺肾。肺为娇脏,不耐寒热,若情志不畅,外邪侵袭,日久伤正气,阴阳失调,肺失宣肃,痰阻瘀滞,气机不利,咳嗽气短,胸闷气喘。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失宣肃,久必累肾,肾不纳气则动则喘甚。又肺主治节朝百脉,肺病则影响心主血脉功能,使血行迟涩,则有胸闷胸痛,唇青舌紫等瘀血表现。

2 辨证论治

2.1 肺肾阴虚证 症见咳嗽痰少或咳嗽痰中带血,口燥咽干,声音嘶哑,骨蒸潮热,形体消瘦,腰膝酸软,颧红,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崔师以自拟滋阴活血汤为主化裁,常用南沙参、北沙参、天冬、麦冬、五味子、丹参 、当归、桃仁、杏仁、橘红 、清半夏、川贝母 、浙贝母 、地龙、蒸百部、甘草等滋养肺肾,活血化痰。

2.2 肺肾气虚证 症见咳喘无力,气短不足以息,面色淡白或白虚浮,精神不振,体倦乏力,动则气急,自汗,易于感冒,懒言或声音低怯,头晕,耳聋、耳鸣,心悸,痰量多,质清稀,舌淡苔白,脉沉细。崔师以自拟益气活血汤为主化裁常用生晒参、黄芪、白术、山药、山茱萸 、枸杞子、淫羊藿、当归、丹参 、益母草、车前子 、茯苓、桂枝、甘草、生姜、大枣等补益肺肾,温阳化饮。

2.3 瘀阻肺络证 症见咳吐浊唾涎沬,质稀或稠,或咯痰带血,胸闷短气,唇甲紫暗,舌暗红或有斑点,苔薄或灰暗,脉涩。崔师以《医林改错》之血府逐瘀汤化裁化瘀宣肺。若兼咯血明显,加白茅根、三七、花蕊石;胸闷胀痛加郁金、延胡索;痰涎量多加茯苓、制半夏、前胡。

3 验案举例

例 1:患者某,女,59岁,小学教师,2005年 3月 7日初诊。患者胸闷气短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手指皮肤粗糙角化 5个月。在北京某医院确诊为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经住院治疗及出院后口服强的松,每次 6片,每日 2次,病情未见好转。闷喘逐渐加重,以致卧床不起,每日靠吸氧维持。面色暗红,口唇发绀,咳嗽呈阵发性,痰少而黏,舌质暗少苔,脉弦细而数。辨证为肺肾阴虚,痰瘀阻肺。治宜滋养肺肾,佐以活血化痰。方药:南沙参、北沙参各 15g,天冬、麦冬各 15g,五味子 10g,丹参 20g,当归 15g,桃仁、杏仁各 12g,橘红15g,清半夏 12g,川贝母、浙贝母各 10g,地龙 12g,蒸百部 10g,甘草 6g。水煎服,每日 1剂分 2次温服,强的松递减。二诊:服上方 6剂闷喘减轻,仍感乏力,上方加西洋参 10g、百合 15g水煎服,1日 1剂,10剂。三诊:服药咳嗽已轻,闷喘缓解,已能下地行走,腰膝酸困,上方加山茱萸 20g、枸杞子 20g,如无不适,可长期服用。间断服用此方 3年,现精神好,面色红润,呼吸顺畅,生活自理,能从事一般劳动。曾去北京复查,病变未再发展。

例 2:患者某,男,60岁,2006年 4月初诊,咳嗽痰多 10年,胸闷气喘加重 3个月,患者原在某化工厂任仓库保管员,有抽烟史,因咳嗽气喘进行性加重在某胸科医院做肺 CT,诊断为间质纤维化肺泡炎。服强的松3个月,胸闷未缓解,要求服中药治疗。患者呼吸短促,声音低怯,动则闷喘加重,下肢浮肿,夜间不能平卧。易感冒,全身乏力纳差便溏,舌质淡胖,苔白水滑,脉沉涩。辨证为肺气亏虚,肾阳不足,痰饮内停。治疗宜补益肺肾,温阳化饮,佐以活血化瘀。方药:生晒参15g,黄芪 5g,白术 15g,沙参 15g,山茱萸 15g,枸杞子15g,淫羊藿 15g,当归 12g,丹参 15g,益母草 30g,车前子 15g,茯苓 15g,桂枝 8g,甘草 6g,生姜 3片,大枣 3枚 。水煎服,1日 1剂。二诊:服药6剂,腿肿渐消,精神好,咳喘轻,纳食略增,上方去益母草加焦三仙各 12g,继服。上方加减调理 7个月。患者呼吸顺畅,诸证消失,复查 CT:纤维化病变明显好转。上方加蛤蚧、冬虫夏草打粉,水注为丸,每次 10g,每日 2次,巩固疗效。

例 3:患者某,女,35岁,2007年 8月初诊,干咳少痰,胸闷气喘 3个月,在某医院诊断为间质纤维化肺炎(结核性?)。服抗结核药及强的松 3个月,胸闷未缓解,动则闷喘加剧,面色晦暗,口唇紫绀,舌质淡暗,舌下静脉发紫曲张,苔薄黄腻,脉沉涩有力。此症属瘀血阻滞心肺,气机不利,治当宽胸理气,活血化瘀。方药:当归 12g,生地黄 15g,桃仁、杏仁各 10g,红花 15g,枳壳 12g,赤芍 15g,柴胡 12g,川芎 12g,川牛膝 12g,桔梗10g,川贝母、浙贝母各 10g,虎杖 12g,百部 10g。二诊:服药 7剂,胸膈畅快,咳嗽气短减轻,活动后腰酸,上方加枸杞子 20g、山茱萸 20g、地龙 15g,守方服药 30余剂,诸症明显减轻。患者煎服中药不便,嘱大黄 虫丸配麦味地黄丸常服善后。

(2009-05-11收稿)

猜你喜欢

强的松山茱萸气喘
改善气喘的三款药膳
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山茱萸配方颗粒中5种成分
熟地黄和茯苓对山茱萸中3种成分煎出量的影响
豫西南山区山茱萸播种育苗技术
霉酚酸酯和环磷酰胺治疗IV型伴V型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比较
憋得气喘
HPLC法测定山茱萸果核中5种有机酸的含量
强的松长期应用的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
Smog in Los Angeles
气喘儿也要多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