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职业教育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以宝鸡陇县为例
2010-04-13张彤璞
张彤璞
(陕西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21)
0 前 言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即指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上分离出来之后,向非农产业转化的劳动力资源再配置过程.发展经济学家刘易斯认为,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是发展中国家传统农业部门的特征.目前,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我国,劳动力供给尽管丰富,农村劳动力自身素质不高和职业技术的缺乏却严重制约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毋庸置疑,通过发展农民职业教育、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是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关中-天水经济区”次核心地位的陕西省宝鸡市的陇县农民职业教育作为研究样本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讨.
1 陇县农民职业教育的现状
陇县地处关中西陲,毗邻甘肃省,行政区划属于宝鸡地区,农村劳动力总量13万人,富余劳动力4万人,占劳动力总数的30.8%,居较高比例.陇县经济基础薄弱,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和劳务输出大县,属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1)发挥职教中心的统筹作用.2003年成立的陇县职教中心是陇县农民职业教育资源的主体,在校学生基本稳定在1 000人左右,建有自己的实训基地.陇县相关政府部门根据本部门特点也进行了农民职业教育培训.2009年9月,成立了由陇县县长牵头、有关部门领导参加的职教中心办学委员会,由县长主持,定期召开会议,对职业教育发展与改革的重大问题进行决策,协调解决职教中心办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完善教育局的职能.完善职教中心是陇县教育局职能强化的重心.首先,负责职教招生工作,加大招生宣传力度,转变招生模式,加大招生奖励力度.其次,建设学校基础能力,制定了《陇县职教中心实训基地建设规划》,优化专业结构,配置骨干专业,完成教学工程.再次,实施人人技能工程培训及加大农民技术培训.最后,创建省级示范成人技校,学校制定了教学制度,领导机构健全,岗位职责明确,教师有教案,学员有教材,活动有记录,档案建设规范,教学活动达到了序列化.
(3)强化人事劳动局的职能.相对来说,人事劳动局由于其行政职能优势,在劳动就业转移培训的体系上比较完善,培训工作比较突出.一是进城务工技能培训,专业设置根据农民工用工、实际工作需求情况而定,配套有技能鉴定工作站.二是创业培训,针对返乡农民工、退伍军人、下岗工人及残疾人,陕西省有专门的政策支持和贷款担保.三是农村劳务输出引导型培训,由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进行.人事劳动局负责的这3类培训基本都是面对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村劳动力.另外,还采取送教进村、下乡宣传、报名动员、由以农民联合会名义的汇报、交流等方式进行对象不定、时间不定的不定期培训.
(4)其他部门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基于相关专业技术优势的原因,林果局、农业局这些部门也有自己的相关培训,如“阳光工程”、“雨露工程”的专业技术培训,因此也承担着相当部分的培训及教育工作.但是相对而言,师资力量比较缺乏,培训范围、规模也较小.
2 陇县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的效果
陇县教育局、人事劳动局及其它相关部门进行农民培训教育的特色较为明显,具有良好的总体效果.
(1)短期培训受青睐,且效果好.由于农民的观念问题,在招生上存在和高中教育争夺生源的矛盾、培训时间和农忙季节性的矛盾以及相关费用的问题,因此使得农民比较重视短期效益,而忽视长期培训效果.以人事劳动局为主组织的短期培训比较受欢迎,且效果良好.
(2)长期培训或者成人职业教育在一些领域取得了成效.如陇县职教中心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建筑专业,为陕西乃至全国输送了一批建筑类高级工人及人才,很多建筑公司的骨干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来源于本校,但目前由于师资力量缺乏等原因呈现优势不保的趋势.此外,由于前些年畜牧专业的努力和积累,该县的畜牧专业很有优势,且能很好的和当地的畜牧资源结合,从而为陇县的县域经济做出了很大贡献.
(3)劳务输出、实用技术类培训由于所体现的直接效益,培训工作卓有成效.陇县2009年全县劳务输出6.5万人次,经济收入6.2亿,人均净手收入3万余元,主要行业为建筑、木工、电子类.统计数据显示,陇县平均务工收入占农民总收入的60%~65%,而根据有关部门测定,经济发达地区这一比例在80%~85%及以上,所以陇县劳务输出平均务工收入比例仍然偏低.
3 陇县农民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虽然陇县各个相关的行政部门一直在进行一系列的农民职业教育,并且也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效果,但是陇县的农民职业教育仍存在诸多问题:
(1)培训主体多元化的缺陷.陇县农民职业培训教育的工作主体存在着不同归口单位,比如目前从事农民培训的各部门有教育局、人劳局、农业局、、农机站、林果局等,这是由于上级归口部门各自的工作分工与安排形成的,因此也导致了不同培训教育资金的分配渠道.这种现状的缺陷在于资源分配与利用不均,效率不高,削弱了资金的集中使用效果,职教中心统筹全县职业教育的功能作用不能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无法合理使用,形成行业、公办、民办职业教育培训各自为阵、相互消耗、夹缝中挣扎的恶性循环局面.可以说,这是贫困县区的一个共性,因为县区财政紧张,资源本身有限,各个部门的竞争使用就是一种必然,从而出现了对农民的重复培训或者培训流于形式,不能很好的利用教育系统的师资、教室、设备、专业积累等资源的弊端.
(2)培训针对性不强,实用性与市场需求不够一致,培训专业与个人发展、市场需求之间也存在矛盾.一是由于先期资金投入不足导致基础较差,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发展速度、规模、和质量,也就不能够满足市场需求.二是专业建设滞后,专业教学设施不足,没有形成骨干专业和优势专业,专业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没有形成骨干专业教师群体,导致教学质量与效果不高.尽管近年来该县职业教育有较大发展,但在同地区县市中仍处劣势,发展面临更大压力.三是在职业教育的个人专业选择上对农村劳动力的引导不足,不能很好的结合劳动力本身年龄、体质、性格及个人意愿来进行.
(3)职业教育的社会环境尚需进一步优化.干部与群众重升学教育、轻职业教育的思想观念需进一步解放和转化.社会对职业教育在认识上的偏见在相当一段时间还将继续存在,这就使得职业教育招生工作仍未摆脱困境,群众对接受职业教育,特别是对县域内职业培训机构存在偏见,致使初中毕业生中考落榜学生大量外流.此外,学生招生的积极性未调动起来.学校招生多年来主要是依靠教职工全面招生,而在校学生参与招生的人数量少,主动性不强.
(4)经济环境亟待发展.陇县有很多自然资源,如土特产、老字号、旅游、畜牧等资源,但没有形成特色的和强有力的区域经济支持,也没有配套工业支持.在我们调研中看到,同属宝鸡市,职教工作做得出色的眉县,工业企业相对较多,且很注重进行工业园区的建设.由于陇县这方面的滞后,在吸纳和安置劳动力上力量很薄弱,甚至导致农民对养殖、种植等实用技术的忽视,影响了农村劳动力从简单型劳动转向技能型劳动积极性的提高.
(5)专业发展与师资、经费的限制.市场劳动力的需求是经常变化的,为此专业和技术培养应该随时适应市场需求,而陇县在专业建设与设置上由于专业教师缺乏,引进人才、实训设备等经费不足,专业发展与市场需求脱节.以陇县职教中心为例,现有68名编制,实际还有14个外聘教师,这些人员来源于企业或其他相关单位,具有丰富的经验和实用的技术,但这14人的经费解决全部依赖于职教中心,每年的费用20多万,对职教中心产生了较大的经济压力.可以说,资金是很大的制约瓶颈.
4 农民职业教育的思考与对策
农民培训与教育问题看似单一,实则牵扯的部门多、面广,需要政府、企业、学校与农民个人几方面的配合与协作,需要政府与社会、个人微观与宏观层面的共建.
(1)资源整合,加强农民职业教育的机制建设.尽快结束部门之间既竞争资源又重复浪费资源的局面,消除培训主体多元化的弊端.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采取一些措施,一是从源头上进行整合,加强全县职业教育的统筹管理工作,建立科学有效的组织模式,即从上级各归口管理单位形成统一协调的政策与联合配合.二是继续加大经费投入.由于职业教育教育的外部性及公共物品特点,在县区农民职业教育发展阶段依然应遵循政府主导与扶持,市场为辅的原则.
(2)发展县域经济,提供劳动力教育培训的就业保障.利用现有自然资源、人口资源,发展特色农业、旅游业、工业、既可吸纳农民就业,又可促进农民参加培训与教育的积极性,创立自身的品牌与竞争力,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与县域收入,从某种程度上还可以改变培训主体多元化、资金分散的现状.经济环境一旦得到极大的改善,就将为本地劳动力教育培训提供较多的就业岗位,也会进一步激励农村劳动力进行职业教育培训的积极性.
(3)继续深化改变观念,建设良好的农民职业教育软环境.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对于现阶段大量的劳动力供给,应尽快提高其素质与技术,密切劳动力与资本的结合.使劳动力从简单的自然资源转变为高级资源,转变为人力资本,是很多发达国家复兴崛起的必经之路.在我国现阶段,大力提高农民劳动力整体素质,提高农民就业技能是当务之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产业升级、经济结构调整,依然离不开人的因素以及资本与劳动力的结合.因此,不论政府还是个体部门都需强化对农民的引导宣传,让农村劳动力认识到职业教育培训的重要性,形成全社会引导、认同、鼓励的良好环境.
(4)发展专业、建设师资,形成教育资源的有效保障.首先,专业设置需要顺应市场需求,使农民学有所用、用有所长,才能够更大程度上激发其积极性.但是,专业建设并非一朝一夕,需要不断积累与吸收经验和各种硬件设施的配套.其次,在师资力量上进行动态发展、设置,在方式上可进行联合与引进,如与其他学校、培训机构联合,与其他地区联合,与高校和工厂联合,同时引进相关人才.最后,利用信息网络,建立远程化教育,解决师资引进与调配方面存在的困难.
(5)完善企业用工制度,与农民职业教育相配合.现有很多企业用人机制简单,约束极少,准入门槛低,对人员素质要求不高,这使农民技能培训观念淡薄,对于自身素质、技能提高很不重视,他们认为工作好找,不行就重新换单位换岗位,致使人员流动性大.这一现象给企业用人造成了难题,劳动力资源长期处于低下水平.因此,有必要完善企业用工制度,提高人员准入门槛,提高对农民工的技术、素质要求,这样既可约束农村劳动力,又使得他们必须进行相关的职业教育培训、取得相关资质资格证书,这对于农民个人和用人企业是双赢的举措.
(6)尽快实现产业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宏观上引导、促进农民职业教育.政府政策上的调整与引导对于农民职业教育的影响意义重大.由于现阶段我国经济的粗放式增长,使得产品附加值极低,对于劳动力技能素质要求不高,劳动回报率偏低,在很大程度上也制约了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的进行,影响了劳动力培训的积极性.这就需要对于西部地区应从政策导向上尽快实现由初级产品的生产加工到工业制成品的生产.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还注意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且将此教育内容纳入农民职业教育.对于沿海可吸纳众多劳动力的地区尽快发展创意产业、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提高第三产业的数量、水平与质量,这对于培养高级技能、实现高利润的产业工人以及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才具有极大的激励和促进作用.
5 结束语
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的意义重大,进行农民工教育培训在总体思路上不能片面追求数量与速度,不能急功近利和试图一蹴而就,在解决思路上需要长效的、互动的多环节、多部门的努力与共建,需要用人企业及其他相关单位的积极配合.进行农民工教育培训,国家经济结构调整是基础,理顺自上而下的统筹管理关系是保障,改变社会与个人的认识观念是氛围,建设师资与专业是核心,发展区域经济是动力.
参考文献
[1] 刘春生,郑锁平.从经济学角度透析职业教育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作用[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5,(22):23-25.
[2] 梁秀梅.对当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征分析[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2):14-15.
[3] 秦元芳,吴 昊.试论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的制度改革与创新[J].经济问题探索, 2008,(9):30-31.
[4] 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146.
[5] 林 红.对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探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9,(7):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