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体疣包埋术治疗扁平疣的疗效观察*1

2010-04-13刘晓静

关键词:疣体扁平疣皮肤性病

刘晓静

(泰山医学院2005级临床医学与英语本科,山东 泰安 271016)

扁平疣又叫青年扁平疣,是一种好发于青少年颜面、手背皮肤浅表的赘生物,病程慢,发病率较高,为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所致。皮疹为帽针头至绿豆或稍大的扁平光滑丘疹,呈圆形、椭圆形或多角形,质硬,正常皮色或淡褐色。一般无自觉症状,偶有微痒,常常由于搔抓而自体接种,沿抓痕呈串珠状排列,即Koebner现象。可需1 ~2 年或更长时间才能自行消退,消退前,疣基底部常出现瘙痒或发红,可复发。临床治疗扁平疣的方法很多,如冷链、微波、高频电的物理治疗,化学药物外用治疗,全身注射免疫调节剂或免疫增强剂治疗,还有中药治疗等,但均存在反复迁延不愈等不足[1-4]。我们采用皮下埋植疣体的方法治疗扁平疣,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收集2008 年9月~2009年10 月的门诊患者120例,男73 例,女47 例,年龄8~40岁,平均21.5岁。病程3周~3年,皮损多分布于面部、手背部,也有前臂及躯干,大多骤然发生。皮疹数目少则10个,最多达80余个。多为反复治疗无效或复发者。所有患者近1个月均未使用任何治疗方法, 2周内均未服用任何药物,均无肝肾疾病史,女性均为非妊娠及哺乳期患者。

1.2治疗方法 在患者面、颈部隐蔽处选2~3个规则、凸起明显、新鲜的疣体(尽量不影响外观),常规消毒铺巾,在局麻下使用眼科剪刀从疣体基底部快速剪起,深达真皮浅层,创面用敷料压迫止血,无须包扎。将剪下的疣体置于生理盐水纱布中备用。于上臂三角肌外侧缘处常规消毒,1 %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沿皮纹方向切开皮肤长1 cm,深度达真皮浅层,用消毒后的镊子捏取剪下的疣体,植入切口内,用8- 0丝线缝合一针,无菌敷料覆盖,包扎。术后口服抗生素3 d,1周后拆线。

1.3疗效标准 痊愈: 3个月内疣体全部消退;显效: 3个月内疣体消退70%以上;有效: 3个月内疣体消退30% ~70%;无效:3个月内疣体消退30%以下或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为痊愈率加上显效率。

1.4治疗结果 120例患者中痊愈75 例,显效17例,有效8例,无效20 例。总有效率达76.67%。

1.5不良反应 皮损消退前数日内,皮损会变大,瘙痒剧烈,皮损消退后,瘙痒亦随之消失。有4例患者取疣体处出现轻度色素沉着,后渐退。

2 讨 论

2.1HPV的致病机理 扁平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慢性皮肤病。HPV是一种小DNA 病毒,有嗜表皮特征,人类是它的唯一宿主,主要侵犯机体的皮肤或黏膜,导致不同程度的增生性病变,引起良性疣和纤维乳头瘤,某些型别可引起组织癌变。经研究发现HPV的复制增殖与上皮细胞的分化阶段有关。上皮细胞分化过程分为基底细胞层 →棘细胞层→颗粒细胞层→角质层。HPV DNA隐藏于基底细胞层。早期基因在棘细胞层开始表达,不产生子代病毒,机体也无法产生有效的免疫反应;晚期基因的表达在颗粒层进行病毒复制阶段,并对基底上层细胞组分中进行程序重编,使之适于病毒基因组的高拷贝复制,这时病毒结构基因编码的主要蛋白L1和次要蛋白L2开始表达,病毒颗粒进行组装,造成组织病变,HPV可引起棘层及颗粒层角质形成细胞增生、空胞化,导致局部角质形成细胞数量上的增加和体积的增大,在皮肤表面形成一种新生物[5]。病毒由最表层的上皮细胞释放至外界环境。

2.2HPV 的免疫逃逸机制 人类乳头瘤病毒(HPV) 感染在人群中非常普遍。机体有一整套完善的免疫系统防御各种微生物包括病毒感染。但是HPV 在与人类共同进化的漫长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多层次多水平的免疫逃逸机制。首先,在天然免疫方面HPV 是通过皮肤粘膜的微小损伤进入机体,感染有增殖能力的基底细胞,HPV DNA 以染色体外或整合到宿主染色体的方式存在,并严格随角质形成细胞的角化过程、分化成熟而开始进行病毒早期和晚期基因的转录翻译,组装形成病毒颗粒,并随皮屑排泄而脱落分化成熟的角质层细胞很快脱落[6-7],这些角质形成细胞是注定要死亡的,故HPV抗原接触免疫系统的机会很少,也就不会引起显著的炎症反应,免疫系统就会忽视或漠视这种病毒感染。这也是导致HPV免疫原性低,易形成持续性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其次,在获得性免疫方面,一般认为HPV 感染的有效免疫应答是局部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应答[8],皮肤中的抗原呈递细胞主要有角质形成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等。角质形成细胞以内源性方式捕获病毒抗原,以MHC-Ⅰ类的途径呈递抗原。但HPV 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干扰角质形成细胞的抗原呈递过程,如HPV 的E5 蛋白可酸化吞噬溶酶体,HPV的E6 蛋白可与接头蛋白AP 复合物相互作用干扰囊泡的转运机制、干扰抗原呈递等[9]。特异性的CD8+CTL 趋化至皮肤炎症灶后,与MHC-Ⅰ-病毒抗原肽复合物的角质形成细胞相互接触,在辅助分子及细胞因子如IL-2 等的共同作用下,以颗粒酶、TNF-α-TNFR 和Fas-FasL 的方式杀灭HPV 感染的角质形成细胞而清除病毒[10]。但HPV E7 蛋白在皮肤角质形成细胞的表达可诱导E7 特异性的CTL 前体细胞耐受[10],因此不能发挥有效的细胞毒作用。

2.3自体疣包埋术的治疗原理 自体疣包埋术的治疗原理正是通过手术方法人为地将自体疣(即完整的病毒体)包埋于皮下脂肪层内从而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或特异性免疫应答,释放细胞因子,激活自然杀伤细胞及吞噬细胞[11],通过疣体埋植产生一种持久性的抗原,不断刺激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同时还产生IgM、IgG抗体,人为破坏其自身封闭状态,触发指导其免疫反应,从而使疣体组织排斥而脱落[12]。自体疣包埋术属于人工自动免疫中的一种主动免疫方法。这种方法免疫产生较慢,一般在手术后4周才出现,但维持时间较长,可达半年或更长。

自体疣包埋术是一种具有操作方便简单、安全、费用低、痛苦少等优点的治疗方法,术后不需服药治疗,效果佳。为长期治疗效果不佳的扁平疣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和手段,适合临床推广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与宫颈癌的治疗性疫苗有相同的效果,有一定的启迪意义,不过有待进一步研究。

[1] 付明建. 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加液氮、冷冻治疗面部扁平疣临床观察[J].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 2006, 13 (1) : 29-30.

[2] 常金凤. 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皮损内注射治疗寻常疣[J].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2003, 22 (3) : 243.

[3] 孟军,王红艳. 消疣汤联合斯奇康治疗扁平疣[J].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5, 21 (7) : 511.

[4] 谢柳云,刘建平,姚风华,等. 微波联合聚肌胞局部注射治疗尖锐湿疣140例临床观察[J]. 实用全科医学, 2006, 4 (1) : 56.

[5] 朱学骏. 现代皮肤性病诊断手册[M]. 2 版. 北京: 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1: 68-69.

[6] Stanley M. The immunology of genital human papilloma virus infection[J]. Eur J Dermatol,1998, 8 (7 Suppl) :8 - 12.

[7] Frazer IH, Thomas R, Zhou J, et al. Potential strategies utilised by papillomavirus to evade host immunity[J]. Immunol Rev, 1999, 168 :131 - 142.

[8] 王春森. 皮肤性病免疫学[M]. 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158-159.

[9] Alcami A, Koszinowski UH. Viral mechanisms of immune evasion[J]. Immunol Today, 2000, 21 (9) :447 - 455.

[10] Frazer IH, Thomas R, Zhou J, et al. Potential strategies utilised by papillomavirus to evade host immunity[J]. Immunol Rev, 1999, 168 :131 - 142.

[11] 梁虹,熊腊元,付继成,等. 自体疣移植术治疗疣患者临床及免疫学观察[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0, 16 (4) : 240.

[12] 曹碧兰,郭瑞珍,肖庆邦,等. 自体疣植入治疗扁平疣及其相关机制研究[J].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4, 37 (9) : 527.

猜你喜欢

疣体扁平疣皮肤性病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第四届编委会成员名单
超脉冲CO2激光治疗肾移植术后泛发性扁平疣1例
皮肤性病学科研型研究生培养方式的思考与探讨
尖锐湿疣的处理
尖锐湿疣的处理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皮肤性病科简介
液氮冷冻治疗跖疣面积变化及与预后关系的临床研究
欢迎订阅《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穴位注射配合针刺治疗扁平疣95例
点刺法配合冰柏液熏洗治疗扁平疣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