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电视拍摄中的构图与技巧
2010-04-13吴慧刚
□吴慧刚
(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山西 太原 030027)
镜头是影片的最小单位,镜头的技巧在影视的制作中,尤其是在前期拍摄的时候,显得尤为重要。在拍摄中,我们首先要考虑到的是摄影时的构图问题。下面我们就从几个常见的问题入手加以论述,并与同行展开探讨。
首先,我们在拍摄的时候要注意到的是画面的水平问题。很多人在使用摄像机的时候习惯看云台上的水球是不是调整到了水平状态。其实在真正的使用过程中,仅仅看云台上的水球是不够的,还必须通过寻像器来看镜头是不是真正在水平位置了,因为云台水球看到的是绝对水平,而我们的画面中水平是个相对水平。因为我们不是在拍摄海平面,而是在拍摄具体的每一个物体,所以被拍摄的物体在镜头中必须处于一个相对水平状态下,画面才能拍好。另外,我们为了争取时间或者不方便使用三脚架的时候,常常用肩膀扛着摄像机去拍摄,而我们正常人的两个肩膀是不一样高的,一般左肩和右肩水平相差15度,所以用肩膀找水平的方法是不可取的,这就使我们必须用寻像器的边框来找水平。在拍摄正面物体时,要使大部分景物的水平线和寻像器的横框平行,而在拍摄斜面构图时,要和寻像器的边框形成夹角,这样就能比较有把握地确定所拍摄的物体在画面上的水平了。其次,在构图的过程中,尤其在拍摄人物侧面的时候,画面上的人物就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方向性,或者面向左边框,或者面向右边框。如果人物的面部向右的时候,那么我们在右面的留白就要多一些。反之,向左的时候,我们左面的留白就要多一些。否则把较大的空白留在人物脑后的话,就把人物的视线堵死了,这样看起来画面就很难受。这也就是我们平时很多人说的要留够视觉空间。同时拍摄中我们还要注意人物的轮廓要拍全,比如在拍摄戏曲的时候,人物的头饰很复杂,必须要拍全,当然特写除外。如果你拍摄的画面是人物的全景时,一定要注意把人物的头顶和脚下的空间留出来,并且在留出空间的时候,应该头上留出的比脚下留出的多一些,把人物或者景物放在不上不下的正中间,那样给人的感觉就像把画面中的人挂在半空中一样,头重脚轻,很不舒服,只有天比地留的空间大一些,这样才能适应我们日常视觉的习惯。再其次,在拍摄人物在阳光的阴影中和树荫下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光照在人物面部的时候有没有阴影,不能让人物的面部白一块、黑一块,使人看起来就像花脸一样,很不好看。但是人物在树下走路劳动时,或者在人物的行进中不需要考虑这方面的情况,因为那样才能更真实地展示出画面的现场感,同时还要注意到人物的头上、肩部后面有没有正好和镜头在一条线上重叠的树干、电线杆、花草等不适合的东西,这样从视觉上给人感觉很不干净,就像人头上长了一棵树或者一根电线杆似的,这时我们应该及时调整机位,避开它们。
以上我们谈到的是画面在构图的时候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下面我们再来讨论一下摄像中的几个技巧问题。
这里所说的技巧是指画面或拍摄的主体在运动中,我们使用镜头的推、拉、摇、移、跟、升降摄像和综合运动来处理画面,我们把它们统称为运动摄像。
首先我们来看推拉镜头。镜头的推拉技巧是一组在技术上相反的技巧。推镜头是观众视觉上从一个广角开始,向被拍摄的物体靠近的一个过程,我们可以用两个方法来完成,一是通过摄像机的运动,靠近被拍摄物体;二是利用摄像机上镜头的变换焦距来完成,从而形成视觉前移的效果。推镜头具有鲜明的主题目标,环境由大变小,而拍摄主题由小变大,越来越突出。使观众视线逐渐接近被拍摄对象,能够看到被拍摄物体的细微部分,突出表现画面的内容和关键,在一个镜头中既能介绍整体,又能介绍局部,并且可以交代清楚客观与主题的关系。同时,推镜头还可以调整和改变画面的节奏,同时推镜头可以产生外化的情绪力量和加强或减弱运动主题的动感。在推镜头中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起幅、推进、落幅三个部分的连贯性,所以,推镜头要有其明确的表现意义,不是随意想推就推的,落幅画面是造型表现上的重点。其次,推镜头的起幅和落幅都是静态画面,所以他们的构图一定要严谨。推的过程中拍摄主题要处于画面结构中心位置,并且推的速度要和画面的情绪、背景音乐的节奏相一致,这样拍摄的镜头在后期剪辑的过程中才能被很好地使用。
拉镜头和推镜头是一对相反的镜头运用技巧,一般我们用摄像机镜头的变焦来完成。它的作用有两个,一是为了表现主题人物或景物与拍摄环境的关系,逐渐使人扩大视野,在一个镜头内同时反映局部与整体。二是为了镜头与镜头之间衔接的需要。比如前一个是场景中的特写镜头,而后需要连接另一个是场景中的另一个特写镜头,这样如果第一个镜头拉出全景的话这两个镜头的衔接就要显得自然的多了。在讨论完推拉镜头以后我们再来看看摇镜头和跟镜头的使用。摇镜头是1896年开始使用的一种拍摄技巧,也是根据人的视觉习惯加以发挥的。摇镜头就是摄像机不动,而镜头变换拍摄的方向和角度,就像我们站着不动,而转动头部来观看周围的环境很相似。摇镜头分为左右摇和上下摇,当然也可以斜着摇。摇镜头一般给人一种场景的展示。摇镜头要把画面内容表现得有头有尾,一气呵成,因此要求起幅和落幅的画面很明确。从某一拍摄物体开始摇起,到另一拍摄物体停下,而两个镜头之间所表现的是整个场景和拍摄物体之间的关系。摇镜头的功能首先在于扩大视野,展示空间;其次也可以通过小景别让画面包含更多的视觉信息;再其次表现三个以上主体或者主题之间的关系,同时便于表现主题的动态、运动方向和运动轨迹。摇镜头还可以摇出观众意想不到的画面,给观众设立故事悬念,从视觉上增加影片的可观性。
摇镜头在拍摄中的首先要求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不是漫无目的的从一个画面摇到另一个画面;第二,摇镜头的速度会引起观众视觉感受上的微妙的变化,直接会影响到画面的节奏,所以,摇镜头的时候速度要均匀,起幅先停片刻,然后逐渐加速,匀速,减速,再停到落幅上;第三,摇镜头要讲究摇动过程的完整和谐,起幅和落幅必须要准确,如果没有摇到位就落幅,或者落幅以后发现摇过了,赶紧往回摇一点儿,这样的画面在摇镜头中是非常忌讳的,所以在拍摄过程中一定要杜绝。
另外还需要说的一点,就是摇镜头有种很特殊的情况,即甩镜头。这种镜头的运用对摄像师要求是比较高的,就是一个画面拍摄完成后不停机,镜头急速摇向另一个方向,使镜头的画面改变成另一个内容。而两个画面中间过度部分变得模糊不清,就像人们的眼睛看周围环境一样,突然将头甩过去看另一个实物。甩镜头的节奏是一个非常快的节奏,使画面形成一个突然的过度,一般我们把它放在主观镜头的应用上。
跟镜头是摄像机镜头的角度始终跟随运动着的被拍摄主体一起运动,使被拍摄主体跟和摇镜头有它的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跟镜头和拍摄对象同步运动,形成的结果是运动的主题和镜头的相对静止,同时,主题的背景在不断变化的造型效果。可以适用于主观镜头,并且对人物、事件、场面的跟随记录方式。这是二者的不同之处,相同之处是都处于机位不动,拍摄角度变化。我们在适应跟镜头拍摄时,需要注意几个方面,首先是在拍摄人物的时候,不能让人物在运动时带着镜头走,也不让镜头运动拖着人物走,而应该是人物和镜头运动的速度保持在一个相对静止的状态,使拍摄主题在画面中保持不变,观众感觉不到人物和镜头在动,而只有背景和前景在不断变化;另外跟的时候镜头要稳,不能够中间有忽快忽慢的动作,这就需要摄像机云台的阻尼要非常好,并且摄像师要尽量控制手柄,使摄像机和人物之间尽可能保持同步运动。再就是使用跟镜头的时候,不仅镜头的速度要跟好,而且镜头的焦距也需要跟上,这样拍摄的画面才会真实清楚。
为了能更好地表现场景中人与物、人与人、物与物之间的空间关系,或者把一些事物连贯起来表现,我们还经常使用一种移镜头拍摄技巧。一般我们可以把摄像机扛在肩上,或者放在专用轨道车上,甚至可以在汽车飞机和船上拍摄,总的来说是让摄像机本身有节奏有规律地移动,被拍摄的主体不动,并且与摄像机的角度不变。这样的拍摄方法适合于拍摄较近距离的主体,多为动态构图,比如摄像机在起程上跟随马群在奔跑等。
事实上,电影电视发展到今天,已经不仅仅是我们以前所认识的那些理论了,无论从摄影构图和摄影技巧上都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只要我们不断去研究、去学习,不断去发挥自己的想象空间,就一定能拍摄出更多的好作品来,同时也能够不断地为影视理论增加更多、更新的内容。
参考文献:
[1]李念芦.影视技术概论[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3.
[2]李艺,刘成新.影视艺术传播与审美[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