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闽东山区花椰菜主要病害及防治技术

2010-04-13

上海蔬菜 2010年5期
关键词:孢子囊花椰菜侵染

林 静

(福建省福安市水土管理办公室 355000)

宁德市地处闽东,夏季气候凉爽,昼夜温差大,十分有利于发展高山反季节花椰菜生产,但是近年来,随着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和连年种植,花椰菜的病害越来越严重,直接影响了花椰菜的产量和品质,现将其主要病害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1 黑腐病

1.1 发病症状

黑腐病是由黄单孢杆菌属细菌引起的维管束病害,主要危害叶片,有时也危害花球。幼苗受害时,子叶呈水渍状并逐渐变褐枯萎,或蔓延至真叶,使叶片的叶脉呈长短不等的小条斑。成株期发病,自叶缘开始向内形成V形黄褐色病斑,病叶发黄,叶脉变黑,如病菌侵入茎部维管束可引起植株萎蔫。花球受害,一般从花梗开始,最后小花球呈灰黑色干腐状。

1.2 发病条件

病菌在种子和病残体上越冬,通过种子、种苗、肥料、昆虫、雨水和人为传播,从叶缘水孔或伤口侵入,随后进入维管束组织扩展而形成系统侵染。病菌生长发育适温25~30℃,致死温度51℃,能耐干燥。高温高湿、连作地、害虫多、植株生长过旺或早衰等,该病发生严重。

1.3 防治方法

1.3.1 苗床消毒 每m2苗床用福尔马林30~40mL兑水2.5~5kg用喷雾器(去喷头)喷射,边喷边翻土,喷匀后覆盖农膜,1周后揭开农膜,翻土几次,让药剂充分挥发。

1.3.2 种子处理 可用50%代森铵水剂200倍液浸种15min,然后洗净晾干播种。温汤浸种会严重影响花椰菜的发芽率,所以应当慎用,尽量不用。

1.3.3 苗床管理 夏季应采用保护地育苗,加盖遮阳网,防止阳光曝晒及暴雨冲刷。幼苗出土后,要经常查看苗情,保证苗匀苗壮。如有病苗出现,及时拔除并喷药防治。在整个育苗期间,要防治立枯病、猝倒病、菜青虫等病虫害。

1.3.4 轮作倒茬 与非十字花科蔬菜实行2年以上轮作,基本上可解决土壤带菌问题。为消灭或减少土壤中的病原菌,定植前深翻晒地10~20d,以加快熟化植株残体及杀死土壤中病菌。

1.3.5 肥水管理,中耕除草 幼苗定植缓苗时,要施足苗肥,植株生长期间追施肥水2~3次,防止植株早衰,增强其抗病性。灌水切忌大水漫灌,以防止病菌传播蔓延。根据墒情,及时中耕除草。

1.3.6 病虫害防治 虫害除直接造成损失外,还为病菌提供从伤口侵染的途径,因而虫害多的地块黑腐病较重,要防病务必先治虫,尤其要控制菜青虫和小菜蛾的危害。田间出现黑腐病中心病株后,应及时防治,可选用50%代森铵500倍液或农用链霉素、硫酸链霉素、新植霉素等200mg/kg防治,50%甲基托布津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防效也很好。

2 霜霉病

2.1 发病症状

霜霉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危害花梗、种荚。下部叶片最先染病,出现边缘不明显的黄色病斑,逐渐扩大,因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或不规则黄褐至黑褐色病斑;组织逐渐坏死,许多病斑相连时可使叶片部分或整叶枯干。天气潮湿时,病斑的两面可长出疏松的白色霉层,叶的背面更为明显。花梗、种荚染病可造成植株畸形、弯曲和膨肿,潮湿时也会长出霜状霉层。

2.2 发病条件

该病是由芸苔霜霉菌的真菌侵染引起的,病斑上所见霜状霉层是病菌的无性繁殖体孢囊梗和孢子囊,孢囊梗似树枝状分枝,孢子囊卵圆形。该菌可在病组织内产生圆球形、壁厚有性的卵孢子。霜霉病初侵染菌源主要来自田间各种受侵染的十字花科蔬菜病株上的孢子囊,孢子囊通过气流或风雨传播,在有水分和湿度高、温度在7~13℃的条件下萌发长芽管进行初侵染;卵孢子也可在同样条件下萌发进行初侵染,条件适宜时3~5d即可发病,发病后又产生大量新的孢子囊进行再侵染。种子带菌也可引起幼苗发病。病害的发生条件为多雨潮湿及稍冷凉、昼夜温差大的天气条件,我省于冬末早春发生较多;低湿、土质较粘重、肥力较差的田块发病亦较重;管理粗放、杂草丛生、田间郁蔽的菜田也有利于发病。

2.3 防治方法

(1)尽量减少病菌来源:从无病株采种、留种,清理、销毁田间病残体,减少初侵染源。(2)菜地管理:菜田深翻晒土,增施优质有机底肥,整平畦面使灌排顺畅,及时中耕除草以利于田间通风降湿。(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选用58%瑞毒霉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30%氧氯化铜悬浮剂300~400倍液、或40%乙膦铝可湿性粉剂250倍液防治,隔7~10d喷1次,连喷2~3次。为减缓病菌产生抗药性,最好交替使用以上药剂。

3 软腐病

3.1 发病症状

花椰菜在生长中后期,特别是花球形成增长期间,常见有些植株老叶发黄萎垂,茎基部出现湿润状淡褐色病斑,中下部包叶在中午似失水状萎蔫,初期早晚尚可恢复,反复数天萎蔫加重就不能恢复了。茎基部的病斑不断扩大逐渐变软腐烂,呈粘滑稀泥状。腐烂部位逐渐向上扩展,致使部分或整个花球软腐,腐烂组织会发出恶臭味。

3.2 发病条件

软腐病是由胡萝卜欧氏杆菌的细菌侵染引起的,其菌体短杆状,四周有数根鞭毛,革兰氏染色呈阴性反应。该病寄主范围很广,除危害十字花科蔬菜外还可侵染茄科、百合科、伞形花科、菊科等多种蔬菜。我市一年四季都有该病菌的寄主,初侵染源主要来自田间发病的植株,也可来自病残体存活的菌源,但若病残体腐烂细菌就会很快死亡。此外,菜田一些害虫如跳甲、小菜蛾等虫体也能带菌。该病菌通过灌溉水、土壤耕作及带菌害虫传播,由植株表面伤口侵入。细菌分泌果胶酶使细胞分离崩解,发病后又释放出大量细菌进行再侵染。细菌也可从幼苗根部侵入,进入导管后潜伏起来,条件适宜时才引起发病。与病原细菌的寄主连作或邻作、田间遗留的病残体多,地势低、土质粘重、田间湿度大,害虫多、其它因素引起的伤口多、田间管理粗放等均有利于细菌的侵染和发病。

3.3 防治方法

(1)轮作:尽量不与寄主作物连作或邻作,与水稻轮作1年可以大大减少菌源。(2)清洁田园:彻底清除病残体,勿施用由烂菜堆制尚未腐熟的土杂肥;翻晒土壤,筑高畦整平畦面;小水勤浇,不可漫灌、串灌。(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选用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000~4000倍液、或新植霉素4000倍液、或30%氧氯化铜悬浮剂300~400倍液、或14%络氨铜水剂350倍液等防治,隔7~10d喷施或浇施1次,连施 2~3次。

4 根肿病

4.1 发病症状

根肿病对十字花科蔬菜危害很大,在我省大部分蔬菜产区发生普遍,主要危害根部,使主根或侧根形成数目和大小不等的肿瘤。发病初期表面光滑,渐变粗糙并龟裂,因有其它杂菌混生而使肿瘤腐烂变臭。因根部受害,植株地上部亦有明显病症,主要特征是病株明显矮小,叶片由下而上逐渐发黄萎蔫,开始晚间还可恢复,逐渐发展成永久性萎蔫直至植株枯死。

4.2 发病条件

此病是由芸苔根肿菌的真菌侵染引起的,病菌在被寄生的肿瘤细胞内形成大量似鱼卵状的休眠孢子囊。这些休眠孢子囊随病根或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在土壤中可存活10~15年,通过灌溉流水、昆虫、土壤线虫和土壤耕作在田间传播,如果菜苗或根部土壤带菌,就可以把病害从一地带到另一地,扩大病区。条件适宜时,休眠孢子囊萌发产生游动孢子,通过根毛侵入到表皮细胞内,病菌刺激寄主细胞分裂增快、增大而形成肿瘤,该病菌每季只进行1次侵染。该病菌喜酸性土壤,土壤pH值5.4~6.5、土壤温度18~25℃、湿度60%左右最适于该病发生,低洼地、连作地也有利于发病。

4.3 防治方法

(1)轮作:与非十字花科蔬菜实行3年以上轮作。(2)增施石灰:适当增施石灰降低土壤酸度,一般每 667m2施 75~100kg。(3)清园消毒:老菜地要彻底清除病残体,翻晒土壤增施腐熟有机肥,搞好田间灌排设施,生长季节要勤巡视菜田,发现病株立即拔除销毁,撒少量石灰消毒以防病菌向邻近扩散。每667m2可用40%五氯硝基苯粉剂2.5kg拌细土100kg,结合整地条施或穴施。(4)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选用40%五氯硝基苯粉剂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根或淋浇防治,每株0.3~0.5kg。(5)新菜区要注意检疫,不要从病区购买种苗。

猜你喜欢

孢子囊花椰菜侵染
孙德岭苦战30年化解花椰菜种子难题
揭示水霉菌繁殖和侵染过程
花椰菜高产种植管理技术
不结球白菜霜霉病菌株生物学特性及致病力研究
蕨类植物孢子囊的结构、功能和演化*
温湿度与光照对葡萄霜霉病菌孢子囊萌发及存活的影响
头顶上的花椰菜
芸薹根肿菌侵染过程及影响因子研究
头顶上的花椰菜
甘蓝根肿病菌休眠孢子的生物学特性及侵染寄主的显微观察